2000年,江西小伙遵遗嘱将父亲制成木乃伊,供奉家中无人敢拜访

西风爱娱乐 2024-11-19 11:20:14

人生前不管有多辉煌,可是在死后都会变成黄土消散在世间。

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江西上饶市的一个山村中,一男子在自己的父亲去世后没有将其下葬,而是将父亲的遗体制成“木乃伊”每天在家中供奉。

一时间,男人在村中却变成了众矢之的,甚至没有人在敢去家中拜访,亲戚见面都要绕道走。

这个男人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父亲入土为安,他这样做又有什么目的呢?

临终遗言

江西上饶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却因一起特殊的丧葬事件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在村民中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恐惧。

事件的中心人物是林观荣,虽然林观荣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他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身后之路“缸葬”,并由他的儿子林上水一手操办。

时间回到2000年2月12日,75岁的林观荣突发脑血栓,被紧急送往医院,在医院的二十多天里,林观荣病情日益加重。

即将离世之际林观荣却突然开口,将儿子林上水叫到身边,郑重地交代了的身后事,告诉了儿子自己要“坐缸!”

虔诚的信徒

1925年出生于江西上饶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林观荣,虽然没有剃度出家,但林观荣对佛教却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常去灵山寺庙,与僧侣们一同打坐、诵经,俨然成了寺庙里的“常客”。

农忙之余,他还经常在寺庙做义工,并将自己微薄的收入捐赠给寺庙,佛教以慈悲为怀、善行济世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也体现在他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上世纪60年代末,林观荣做了一件让全村人刮目相看的事情,他凭借一己之力,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修建了一条通往灵山寺庙的台阶路。

当时山路崎岖难行,尤其是在雨天小路会变得泥泞不堪异常难行,这导致这许多年迈的信徒都无法上山礼佛。

林观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某一天林观荣决心改变现状,于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山脚凿下花岗岩,一块块背上山,铺设成路。

这条由2000多块石阶组成的山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和僧侣们的出行,也成为了林观荣善行的见证,他因此被村民们尊称为“善人”。

林观荣的儿子林上水从小便在父亲的影响下接触佛教文化,林上水依然记得自己小时候父亲就对荤腥食物非常反感,每顿饭都要吃素的父亲还有自己的一套碗筷。

过年时亲戚来串门,林观荣就会带上大米和菜,赶到寺庙与庙里的僧人一起进食。

长大后的林上水理解父亲的信仰,可就在90年代时,林观荣突然向儿子提出自己去世后不用棺木下葬,而是要坐缸,然而当父亲提出“缸葬”的请求时,他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在中国“入土为安”是根深蒂固的丧葬传统,而并非僧人的林观荣要“坐缸”无疑是对这一传统的挑战,必然会引来非议和反对。

林上水深知这一点,心里想着父亲去世后要怎么办后事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可自从林观荣生病后话就变得非常少,就在林观荣病危之际给林上水说的还是自己要“坐缸”的事情。

林上水的心中大为触动,于是他听从了父亲的嘱托,当即找到了两个合适的陶缸,林观荣看到了这一切,心满意足的闭上了双眼。

真“木乃伊”

由于林观荣身材高大,要找到能容纳他身体的陶缸并非易事,最终林上水找到了一口当地最大的陶缸,并配以一个小缸,以便扣在一起密封。

林上水还准备了木炭、石灰、香料等防腐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后,林上水按照民间的习俗,将林观荣的遗体放入陶缸内,并用准备好的防腐材料填满缸体,最后将缸口密封。

林上水将盛放父亲遗体的陶缸安置在自家菜园的一间小屋里,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等待,这三年,对林上水来说是煎熬也是考验。

三年后的2003年11月29日,林上水打开了封存的陶缸,缸内的景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林观荣的遗体竟然保存完好,随后,林上水请工匠为父亲“重塑金身”,并将塑像供奉在家中。

父亲的遗言是做到了,可林上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不少村民对林上水一家背后指指点点,有的人路过林上水家时甚至都是汗毛倒竖,亲戚们甚至都不敢上门拜访。

可尽管不被人理解,但林上水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每天供奉着父亲的遗体,每个月给他上香。

科学解读

抛开信仰的因素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缸葬”中遗体不腐的现象并非神迹,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林观荣的遗体能够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几个因素,林上水在缸内放置了大量的石灰和木炭。

石灰和木炭都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可以有效地吸收遗体和周围环境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的滋生,从而延缓遗体的腐败过程。

其石灰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此外,用于封缸的桐油也具有防腐防蛀的功效,可以有效地隔绝外界空气和水分的进入,为遗体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保存环境,而陶缸本身的密封性也比传统的木质棺材更好,可以更有效地隔绝外界环境的影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