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烤鱼这事情真的挺有意思的,我家楼下就有一家店天天排队,每次路过都能闻到那个香味飘上来,弄得我老想去买,但总觉得在家自己做应该更香一点,毕竟自己掌控调味料和火候。
我记得去年冬天第一次尝试做烤鱼的时候手忙脚乱的,那条新鲜的草鱼在案板上扑腾得厨房到处都是水,好不容易处理完放进烤箱,结果时间没把握好,鱼肉都快烤糊了,但那股焦香混着调料的味道竟然出奇的好吃。
那天下午阳光正好照进厨房,我一边调底料一边想起小时候看到街边大排档烤鱼的场景,师傅总是把鱼放在特制的炉子上,翻来覆去地刷酱料,炉火的温度似乎永远都能控制得恰到好处,每次经过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其实很多人都说烤鱼最难的就是火候,我觉得更难的可能是那份耐心,从腌制到烤制再到最后收汁,每个环节都不能着急,就像熬一锅好汤需要文火慢炖,烤鱼也需要足够的时间让调料的味道慢慢渗透进鱼肉里面。
记得有次朋友来家里吃饭,看到我在厨房忙活,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花时间做饭,但我觉得做菜其实就是一种放松,特别是看着食材在锅里慢慢变化的过程,那种期待感让人觉得很享受。
每次做烤鱼的时候总会想到小时候看动画片,里面的美食总是香气四溢,让人看着就流口水,现在自己站在厨房里,看着案板上的食材,突然觉得自己也变成了那个创造美食的人。
烤鱼的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可能就是调配底料,各种香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总能勾起食欲,有时候光闻着那个味道就觉得满足,好像整个厨房都充满了烟火气。
有人说做菜就是在调味,我觉得这话说得特别对,尤其是做烤鱼的时候,光是调料就能玩出很多花样,每次都可以尝试不同的配比,感觉像是在做一场味觉实验。
调料的搭配真的很讲究,太多太少都不行,就像写文章要注意节奏一样,调料的比例也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每种味道都能被品尝到,又不会互相冲突。
我觉得最神奇的是,同样的配方在不同人手里做出来的味道总是不一样,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厨师的个人风格吧,就像每个人的笔迹都不同一样。
说起烤鱼的地域差异,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地方都能把同样一道菜做出不同的味道,这大概就是老饕们常说的入乡随俗吧。
北方人喜欢酱香味重一些的烤鱼,可能是因为那边气候干燥,重口味能够开胃,而南方人则更喜欢清淡一些的口味,鱼的本味和调料的香气能够完美融合。
现在的烤鱼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做法,很多年轻厨师会加入新的元素,比如有人用红酒腌制鱼肉,有人用水果做装饰,每种创新都让这道传统美食焕发出新的活力。
烤鱼最考验人的就是对温度的掌控,太高容易烤糊,太低又容易不入味,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需要不断尝试和积累经验。
每次看着烤箱里的鱼慢慢变色,从银白色变成金黄色,再到微微泛红,那个过程让人既紧张又期待,生怕错过最佳火候。
其实做烤鱼最大的乐趣可能就是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看着食材在高温下慢慢发生变化,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那种感觉特别让人着迷。
最后一道工序永远是最激动人心的,当烤好的鱼终于端上餐桌的那一刻,看着家人脸上期待的表情,突然觉得之前的所有忙碌都值得。
吃饭的时候聊着各自的见闻,配上一口香喷喷的烤鱼,那种幸福感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可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烟火气吧。
有时候想想,其实做菜和生活一样,都需要一些耐心和热情,当你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去尝试,最终收获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那些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