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讲卫生的宰相王安石:大宋亡国真不赖我!3个皇帝请我变法

猫咪新娘 2023-10-11 23:21:47

过新年的时候,你,你们家是不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都焕然一新?

王安石呢?

堂堂宰相,脸都不洗。

已经又有很多天没洗澡了,不讲卫生的王安石,大笔一挥,就写下了《元日》这首排名第一的过年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你是不是想说,人家那会儿忙于公务,疏于形象管理了吧,又不常年这样的。

不不不,你不用给他找补,王安石跟朋友们坦荡荡地承认过,从小就常年这样的,不修边幅。

他的精力都放在哪儿呢?

学习。

聪明好学也就算了,关键王安石记性超好的,过目不忘;

小小年纪就能下笔成文,出口成章。

虽说父亲是个地方小官,但是王安石因为在各地的跟随,长了很多见识,也目睹了民间疾苦。

17岁那年,王安石在京城结识了好朋友曾巩,同时也获得了前辈欧阳修的赞赏。

22岁那年,他在开封一举中第,考到排名第4的进士,顺利当上公务员。

王安石在小地方当官,每一项工作都付出大大的热情,那些改革措施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成效。

此时的王安石雄心壮志,爬山发朋友圈,文案都是这种款式的: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的意思是:

我想要站在更高位置,解决更多问题。有勇气,也有决心。

在政治上,我高瞻远瞩;在名利前,我不畏奸险。

随着王安石的业绩和名气日渐增长,没几年,朝廷就召他去中央做官。

但凡换一个人,都会第一时间“谢主隆恩”了。

王安石呢?他居然说“谢谢,不用了!”

把他的举荐人:宰相文彦博、欧阳修等人看懵了:这怎么还有人拒绝升迁呢?

还就有,还不止三两次。

王安石都是些什么理由?

‘我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我奶奶年事已高”、“京城物价太贵”、“我很穷”........

欧阳修就怼他:知道你穷,穷还不愿意拿更高的工资?家里人都等着你打拼更好的生活呢!

次数多了,王安石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38岁那年进京了,带着满满的诚意来见皇帝:一篇长达一万字的工作报告!

当了多年地方官的王安石,通过总结经历,指出很多社会基础问题、国家现实问题,范围涉及经济、风气、国防等等。

本想着皇帝多少会采纳一些建议,毕竟他的人才政策和方案设想,都做得非常详细了。

就只差老板签个名,写个:“同意!”

哪知道,过了很久很久都没人搭理他。

王安石一想到要和那些死气沉沉、吃喝等死的官员一起混日子,就觉得心灰意冷。

干啥都没劲,啥升职调岗,一并拒绝。

到了后来,干脆就辞职不干了。

想做实事,不怕斗争,不在乎名利,甚至不怕死,只怕老板不上进......这么好的员工留不住,但凡放在哪个公司都是挺悲哀的事儿吧。

老板宋仁宗再没请得动王安石。

小老板宋英宗继位后,又是多次请,多次加底薪让他去中央当官,王安石还是找借口说:我有病,去不了。

其实,真正有病的是宋英宗,才当了4年皇帝,年纪轻轻36岁就没了。

于是,20岁的宋神宗即位。

到底是年轻热血有激情:看着国家积贫积弱,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就冒火,也清楚最明显的历史遗留问题就是“三冗”:

冗兵、冗官、冗费。

想要撤掉多的业余兵,多的摸鱼官,多的财政款,得找一个好帮手才行。

宋神宗经过一番仔细打听,认准了王安石,带着满满的诚意请王安石出山。

47岁的王安石,一看这孩子是铁了心要跟自己合作,铁了心要扭转乾坤,他再也不藏着掖着了。

直接说:“感谢老板信任!这工作我要了!”

“23年前,范仲淹搞的那改革,太温和了,现在到咱们手上,得来3剂猛药才行。”

皇帝问:哪3剂?

王安石说:

第1,多练兵,提高战斗力,练不了的就裁掉,冗兵问题K.O;

第2,多考试,想当官的和已经当官的,考不过就刷掉,冗官问题K.O;

第3,多搞钱,充实国库,不必要的公款开销就减掉,冗费问题K.O。

然后,皇帝和王安石开了很多次小会,仔细研究改革的具体节奏。

最后,皇帝一拍大腿,喊道:

“王爱卿,你尽管大胆地放手去干!”

“正式通知一下,你现在是参知政事了,副宰相哦,明年的这时候,我保准你是宰相,年底奖金双倍!”

王安石的初衷很好,但毕竟是头一次在中央搞改革,起猛了。

比如,制定法令的时候考虑不够细致,今天定,明天改;

比如,下面的官员执行不力,只看重官位和利益,心里没有国家和百姓;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穷苦百姓就找大地主借高利贷,买种子啥的,最后利滚利,弄得家破人亡。

“青苗法”就是告诉百姓,国家可以借钱给你,利息比高利贷低得多;

这样的话,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国家也能创收,一举两得多好?

可是,有些地方官为了政绩,强迫农民跟国家贷款,被催债又还不起咋办?还得去借高利贷来堵窟窿......

百姓依然是苦不堪言。

诸如此类,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反对变法的人越来越多;

司马光先生直接就站头排,抱着喇叭喊:以后我都不砸缸了,就砸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说:“咱俩可是好朋友啊,相差两岁的同龄人,你应该懂得我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啊!”

“咱俩都是工作狂,有才华又勤俭,不贪财不好色,不图个人享受,我这改革还不到一年,怎么你就要跟我干架呢?”

司马光怒怼:“你两个亲弟弟都要跟你干架了!“

“目前已经有20来个高官,因为看不惯你,离开了朝廷!”“再这么搞下去,你要祸国殃民了!”

欧阳修、苏轼、苏辙、韩琦等人,非常赞同司马光给王安石的三次写信,摆证据讲道理:新法必须废了才行。

王安石能听吗?

他当然是不忘初心,坚持到底。

变法的第5年,天下大旱,饥民们游离失所。

大臣们议论纷纷,说是新法遭到了老天爷的反对。

皇帝看着基层干部找人画的“流民旱灾困苦图”,听着两位皇太后哭喊“王安石乱天下”,再也坐不住了。

54岁的王安石被降职,被罢免宰相。

第二年,王安石又被召回中央再做宰相,上班路上写了这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几个意思?

这些山啊水啊的,看着很近,其实挺远;官场险象环生,我变法的阻力这么大,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任务回家呢?

当王安石再立朝堂之上,看到变法内部都分裂地那么严重,自知举步维艰。

变法是变不下去了,王安石就变着法儿写辞职信。

写了一年,大儿子病逝了,王安石悲痛至极,宰相帽一摘,走了。

但是,皇帝算他外调,继续给宰相待遇,皇帝继续坚持变法。

后来,王安石退隐到了江宁,也就是南京,在那儿培土造屋,日子过得还挺悠闲。

得知王安石生了大病,皇帝马上派最好的医生去治好。

由于远离政治,王安石跟很多政敌都和解了,比如,苏轼就在他家吟诗作赋玩得很嗨。

王安石65岁时,他的好老板:38岁的宋神宗去世了,这一年是1085年。

为什么写这么详细?

1069-1085年是王安石变法时间,当年高中考卷上这道题,你要是没答对,我替你补上。

王安石跟宋神宗合作十几年,无时无刻不感激老板的知遇之恩。

随着宋神宗的去世,“王安石变法”彻底结束,王安石再没有盼头了。

第二年,王安石就病逝了,追随他的好老板而去。

新党和旧党的斗争仍在继续,不为别的,就图个争权夺势,啰啰嗦嗦到了“靖康之变”,大大的北宋国没了。

历经9位皇帝,历经167年的国家没了!

这个锅得找谁背一下吧!

大伙左瞧瞧右瞅瞅,总不能说是君王无能吧,另外找谁好像都不妥当......

对了!死了41年的王安石最合适:都是他变法给闹的!

朋友们,你是不是想说一句:王安石太冤了!

其实没关系的,王安石在泉下有他所写的《梅花》陪伴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畏严寒,不争对错,努力散发自己的芳香,总有人知:我非雪。”

好了,这期“去世后还要背黑锅”的变法宰相王安石,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

关注我!咱们下期讲:“中华上下五千年最开朗豁达、最懂生活的诗人”苏轼!

2 阅读:64

猫咪新娘

简介:只关注热点,只产冷鸡汤,冷静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