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德避暑山庄
辽宁沈阳与河北承德。
一个有沈阳故宫、一个有承德避暑山庄,一个是清朝的故都、一个是清朝的第二个行政中心,一个是辽宁省的省会、另一个曾是热河省的省会;这两个风格各异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有非常难得的同名之谊,她们一个曾经叫承德、一个一直叫承德,清朝及民国初她们都叫作承德县;这种缘分又与她们在清朝所处的地位有关,均由当时统治者赋予带有吉祥寓意的医院地名。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二者谁更早以承德为名、谁持续的时间更长呢,后来因何将辽宁的承德改为沈阳呢?

清朝承德府和奉天府示意图
清康熙三年 (1664)在今沈阳市区设置承德县为奉天府治,取“承受德泽“等含义,承德一词出自《尚书》之《周官》篇:“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由此可见它最早是官职之名;这里把它作为地名的历史原因与天命十年(1625)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此有着莫大的联系,尽管后来又迁都北京,但沈阳仍是留都的地位,统治者将其都城命名为高大上且符合自己意愿地地名这也不难理解。
雍正十一年(1733)在今承德市设承德直隶州,雍正皇帝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赐字皇承天德来释义先皇秉承天地化育万物的恩德而得名;有说法认为这是效仿其父康熙将奉天命名为承德,均为昭示承受德泽之意;今承德市以承德为名当始于此,此地的兴起则肇始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在此修建行宫;由皇帝赐名也与承德市当时的政治地位有关;乾隆时期把承德直隶州又改为热河厅,四十三年(1778)热河厅升格为承德府。

承德
从时间上来看,承德作为我国行政区划的地名最早是出现在今沈阳市而非今天承德市的;后来历史更悠久的辽宁承德却改为沈阳,河北承德这个后来者却保留了名字,不然今天在辽宁和河北可能各有一个承德市了。让人不由得感叹地名也如同人的命运一样多变,这一变化是在清末民初到来的。
宣统二年 (1910) 承德县被并入奉天府,它失去建制的时间并不长,在1913年全国废府存县时得以恢复,当时奉天府直辖地改为奉天县,同年4月又因与本省(奉天省,今辽宁省)同名而把奉天县恢复为承德县之名;同时承德府也改为承德县;因而开启了国内两个承德县并存的时期。

沈阳
不过全国两个承德县并存的时间并不长,辽宁省当时的承德县在1914年就因与直隶省承德县(承德市)同名而,改为沈阳县;沈阳之名源于元元贞二年(1296)设的沈阳路,民国《奉天通志》卷5记载其:因城在沈水(浑河)之北而得名;另说以在浑河支流小沈水之阳得名,《钦定盛京通志》记载:小沈水在城南四里,俗名五里河,一曰万泉河,至骡子圈南入浑河。
此后沈阳与承德各自设市(其中沈阳市系1947年由奉天市改名),这两个本应同名的城市因此有了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是承德县的建制延续至今,而作为沈阳市母县的沈阳县最终在1959年12月被撤销,辖区演变为今天的苏家屯区、新城子区(沈北新区)、马三家区(于洪区)、深井子中心区(东陵区,今浑南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