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价格战的背后:竟与智能手机价格战惊人相似!

爱整活的豆芽 2024-12-11 11:19:46

比亚迪对供应商的压价行为引发广泛关注,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背景下,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承受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种压价的行为是否合理,是行业的必然么,未来什么时候缓和?本文想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至少有两个角度可以切入,一是从相同的行业出发,回顾欧美、日本的汽车发展历程,二是从相似行业出发,回顾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历史。本文从第二个角度入手,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

● 都是在中国市场,且政策大力支持

● 全产业链优势

● 国外巨头的鲶鱼效应(苹果、特斯拉)

● 风投资本蜂拥而至

● 极致内卷的产品创新

因此可以大胆假设,新能源汽车行业大概率会沿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前进,本文将回顾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轨迹,从销量、单价、厂商数量等因素的变化,推测新能源汽车的后续发展脉络。基于这个逻辑,本文的洞察有以下几点:

●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类似2011年的智能手机,处于迅猛爆发的初期阶段

● 新能源的价格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且处于早期阶段

● 当新能源销量见顶,市场进入存量竞争,厂商逐渐淘汰的时候,价格战才会停歇,并开始涨价

智能手机的2011年

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处于迅猛爆发的早期阶段,当年智能手机的销量达到了7000万台,占据整体手机销量的25%,紧接着2012年,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了65%,之后的手机市场就是智能手机的天下。

彼时的中国智能手机是传统厂商时代,领头的是中华酷联,他们靠着运营商的补贴,传统的销售渠道,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

这与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相似,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20万台,占据整个市场的32%,2024年前三季度,新能源销量已经占据了42%,市场呈现加速井喷的态势。

市场的头部玩家以传统厂商为主,中国厂商top5分别是比亚迪、广汽、吉利、上汽通用、长安,比亚迪遥遥领先占据35%的份额,其余均为5-6%左右,top10中,仅有理想、蔚来是造车新势力。

在智能手机行业,2011年有许多改变日后格局的玩家加入了进来,小米、OPPO、vivo、金立相继发布了自身的第一代智能手机,已经和运营商深度绑定的华为开始注重品牌建设,推出了 Ascend P1 等产品,MATE 系列和 P 系列的雏形也开始成型,为后续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而小米汽车SU7也在2023年横空出世,成为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搅局者,并且成为了销量增长最快的单品。比亚迪也在当年发布了仰望,开始尝试高端品牌建设。

乘着政策的东风,海量的风投资金入局,新兴玩家数不胜数,新能源汽车如今的竞争局面,和当年智能手机的热潮不遑多让。与智能手机行业不同的是,造车新势力觉醒的更早,他们许多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且不是从低端入手,纷纷从中高端入手。

惨烈的价格战

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迅速下跌,从上一年的2400元降至2178元,此后逐年下降,并于2015年跌至谷底的1389元,那一年智能手机销量达到整体销量的90%左右。

智能手机的价格战,为智能手机在全国范围的铺开居功至伟,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同时由于惨烈的价格战,手机厂商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2014年有445家手机企业,2015年只剩下309家,光是一年就减少了136家。到了2018年左右,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大部分市场由华米ov领衔,与他厂商要么消失、兼并,要么处于边缘状态。

而当前,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激战正酣,起点在于2023 年 3 月,湖北省掀起史上最强购车优惠潮,此后车企为抢占市场份额,竞争态势加剧,这一趋势一直延续。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1到9月降价车型有195款,超过2023年全年150款的规模,也大幅超越了2022年95款的降价规模。

但反直觉的是,新能源汽车均价不降反升,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分化导致,中高端车型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推高了中高端的汽车销量。有个生动的例子,消费者带着十万预算走进比亚迪4S店,本来打算全款买辆秦,结果逛来逛去,多加6万买了汉。

手机均价的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快速涨至2250元,当年标志性事件是,中国智能手机销量见顶,历史上首次出现下滑,此后逐年保持下滑趋势。同时手机均价逐年上涨,并于2023年达到3480元,是2013年的2倍。

也就是说,从增量市场竞争转到存量市场竞争的时候,是价格和利润的转折点,一旦熬过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就到了收割的时刻。

中国智能手机的均价下跌持续了5年左右,直到市场见顶才停歇,但中国的汽车市场仍然在增长,2023年汽车整体销量为3000万台,新能源汽车占据整体市场32%左右,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远没到停歇的时候。

价格战:新能源汽车的必经之路

在中国互联网的商业竞争中,相似的一幕不断上演,一旦发现了一块蓝海,资本迅速涌入,短时间数百家厂商开展竞争,价格战是竞争的终极武器,之后就是破产兼并,最后留下几个头部玩家收割市场。

从中国的商业竞争逻辑来看,价格战是新能源汽车的必经之路,供应链上的企业将和整车厂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资源赌,寄希望于成为最后的胜者。

虽然它很残酷,但它也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将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车,是普惠的,是利于普通老百姓的。

0 阅读:8

爱整活的豆芽

简介:热爱生活,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整活儿的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