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本昌亲自爆料,《济公》拍摄时发生3件“怪事”,至今无法解释

软萌小萌妹 2024-11-25 18:24:19

前言

你相信拍摄一部电视剧也会遭遇“奇迹”吗?

下雨、刮风、蝴蝶飞舞,这些看似普通的自然现象,却总是在需要的关键时刻出现,为拍摄过程添上了神秘的一笔。

这些“巧合”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热播的经典电视剧《济公》拍摄期间,而当事人游本昌更是表示,这一切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的奇妙经历。

是什么让这部剧背后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信仰的力量、自然的回应,还是纯粹的巧合?

这位凭借“济公”一角深入人心的表演艺术家,又为何能在年过半百时厚积薄发,将一个疯癫济世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这样的传奇,仅仅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偶然”,还是注定会发生的“必然”?

从小与“佛”结缘

游本昌的传奇,要从他多舛的童年说起。

1933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个孩子,他自幼体弱多病,药罐子几乎成了他童年唯一的伙伴。

父母心急如焚,遍寻名医,却始终不见好转。

无奈之下,他们求助于一位算命先生,希望能为儿子求得一线生机。

然而,算命先生的一番话,却如同晴天霹雳,他预言游本昌活不过十三岁。

这对父母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心里难受得要命,可还得硬着头皮面对实际情况。

算命先生指点迷津,唯一的化解之道,便是皈依佛门,让孩子在佛祖的庇佑下,躲过此劫。

送走几岁的孩子去寺庙,这样的决定,对于任何父母来说,都是无比艰难的。

但为了孩子,他们心酸地做出决定,把他送到寺庙出家。

令人惊奇的是,自打进入寺庙,游本昌的身体状况竟开始好转,病痛逐渐消退,最终安然度过了算命先生预言的“生死大劫”。

这段特殊的经历,在游本昌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信仰的种子,也为他日后与“济公”结缘,埋下了伏笔。

寺庙的清净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尘世的渴望,反而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段经历,后来还给他扮演“济公”这个不拘一格、玩世不恭的形象积累了重要的精神资源。

游本昌重返校园后,对戏剧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无论是茶馆里的传统戏曲,还是电影院里的光影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他。

他感觉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心里种下了艺术的种子,正慢慢生长。

这对于热爱表演的他来说,无疑是梦想的阶梯。

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四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表演知识,磨练演技,为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游本昌顺利毕业,被分配到中央实验话剧院工作,正式开启了他的演艺之路。

三十年沉淀

游本昌刚进话剧院时,只能演些不显眼的小角色。

即便这样,他依然对表演充满热情和坚持,不管是什么角色,哪怕只是配角,他都做得一丝不苟。

三十年的龙套生涯,对于一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漫长而煎熬的。

他没有轻言放弃,一直在暗中积攒力量,等着自己出头的那天。

这三十年的默默耕耘,不仅磨练了他的演技,也锤炼了他的意志,为他日后厚积薄发,塑造经典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52岁的游本昌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上海电视台打算拍摄《济公》剧,导演觉得游本昌有那种很搭的济公范儿。

这对于已经年过半百的游本昌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他深知,这是他演艺生涯的“关键一役”,必须全力以赴。

儿时的寺庙经历,三十年的舞台经验,以及对“济公”这个人物的深刻理解,都为他塑造这个经典角色,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济公》的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充满挑战。

毕竟光是济公这个人物本身就极具争议性,他疯疯癫癫,不守清规戒律,却又惩恶扬善,扶危济困。

如何将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对于游本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并且当时的拍摄条件也十分艰苦,经费有限,设备简陋,这都给拍摄带来了诸多不便。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游本昌的创作热情,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角色塑造中,力求将“济公”这个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

拍摄期间的“怪事”

《济公》的拍摄过程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几场与天气相关的戏份。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求雨”的场景。

剧本设定,济公需要为饱受旱灾之苦的百姓求雨。

然而,当时正值初冬,天气预报也显示未来几天都是晴空万里,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

剧组陷入困境,人工降雨成本太高,只能干等。

有人开玩笑地建议游本昌去附近的寺庙祈雨,他欣然前往,虔诚跪拜,祈求上天怜悯苍生。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第二天清晨,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不多时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这场及时雨,不仅解决了剧组的燃眉之急,也为《济公》增添了神秘色彩。

这场雨究竟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这无疑成为了《济公》拍摄过程中的一段传奇佳话。

除了求雨事件,还有一场戏也充满了戏剧性。

这场戏需要拍摄济公与黑风道人斗法的场景,为了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导演希望能够借助大风来烘托气氛。

然而,连续半个月,天气都异常平静,没有一丝风,剧组再次陷入僵局。

导演只好用一台老式风扇试试,不过效果不太好。

剧组准备放弃之际,就在济公扮演者游本昌登上山巅的那一刻,突然狂风大作,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

这突如其来的狂风,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般,为这场戏的拍摄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

这场戏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也远超预期,成为了《济公》中的经典场景之一。

还有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情,发生在拍摄济公与蝴蝶互动的一场戏中。

剧本中,济公需要与蝴蝶进行“对话”,展现他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一面。

在没有特效技术的年代,如何让蝴蝶配合演出,成为了一大难题。

然而,就在拍摄现场,一只蝴蝶翩然而至,围绕着游本昌飞舞,仿佛听懂了他的话语一般,甚至停在了他的蒲扇上。

摄影师刚好拍到了这一幕,成了《济公》里让人难忘的一个画面。

这只蝴蝶的出现,究竟是偶然,还是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

没有人能够解释,但它无疑为《济公》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

这三个事件,都发生在《济公》的拍摄过程中,它们都与自然现象有关,都发生在关键时刻,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永远的“济公”

游本昌先生本人,对这些事件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觉得这并不是迷信,而是对自然和信念力量的敬重。

在他看来,人与自然,人与神佛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许是科学无法解释的,但却真实存在。

《济公》一经播出,瞬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游本昌把济公演得挺到位,他那疯疯癫癫、聪明、慈悲,还有对俗世的轻蔑,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笑起来、动起来,全都是济公那股潇洒范儿。

观众们都喜欢叫他“活佛济公”,这既是夸他演得好,也是觉得他演的这个角色特别到位。

游本昌的成功,并非偶然,是他多年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的结晶。

他将自己的信仰、人生经历和对角色的理解,融入到表演中,赋予了“济公”这个角色鲜活的生命力。

《济公》的成功,也让游本昌对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没有被名利蒙蔽双眼,依旧在艺术领域深耕不辍。

他投身于哑剧领域,还开了自己的表演公司。

尽管在经济上吃了亏,他可是一直没放下对艺术的热爱。

最终,他完成了电视剧《弘一法师》的拍摄,再次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晚年的游本昌,依然活跃在公众视野中。

这位济公被大家亲切地叫作“济公爷爷”,拥有不少忠实粉丝。

他通过自媒体平台,与年轻人分享人生感悟,传递正能量。

他一直对舞台、观众和社会抱有敬畏,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不忘初心,精益求精”的理念。

游本昌的一生,是与艺术相伴的一生,也是与信仰相伴的一生。

他塑造的“济公”形象,不仅成为了经典,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象征。

艺术的魔力,就是它能直击人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留下长久的印记。

游本昌和他的“济公”,就是这样一种永恒的存在,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结语

说实话,《济公》的成功是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但归根到底,最大的功劳还得归给游本昌本人。

他用心雕琢角色,把信仰、人生经历和三十年的积淀全都融进了这疯癫潇洒的济公身上,真是让人佩服!

不过,说到拍摄中的那些“怪事”,你说真的是偶然吗?

求雨就下雨、要风就刮风、连蝴蝶都懂得配合演出,着实让人想入非非。

不管怎么说,这些故事确实给《济公》增添了不少神秘和魅力,也让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世上有那么点说不清的奇妙力量。

今天的游本昌,依旧笑容慈祥,传递正能量,就像大家心里的“活佛济公”。

他这一辈子,不仅演好了戏,更活成了一种境界。

你觉得呢,这是不是一种“人戏合一”的艺术巅峰?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