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下半年,到了“国共对战”最关键的阶段了,因为已经到了决定双方前途的时候了。
从当时的情况看来,未来一年内,若解放军连战连捷,国军危矣。若国军能够撑住,解放军也将陷入苦战。
9月中旬,爆发了著名的“济南战役”。此战役,国民党大败,王耀武被俘虏。
听闻此消息,陈诚较为悲观,他认为平衡被打破了,国军凶多吉少。
此时,“辽沈战役”已经开始,而粟裕提出了新的计划:进行淮海战役。
毛主席等人看了粟裕的计划后,第二天就批准了:“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当时的“淮海战役计划”是“小淮海战役”。
后来,却打成了“大淮海”,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问题来了,“小淮海”为何打成了“大淮海”?淮海战役为何那么顺利?
除了毛主席等人的决策和协调,除了粟裕等人优秀的现场指挥,另外,有两个国军将领,也是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可谓是功不可没。
1、粟裕提出“淮海战役”计划(小淮海)
我们先聊聊粟裕这个人。
他不是班科出身,没有像很多的军事将领一样学过军事理论,他早期的打仗,都是从毛主席等人那里学的。这点,粟裕专门在回忆录里写过。
毛主席最突出的军事能力是什么?面对战局的变化,总是能制定出最有针对性的战术。说白了,毛主席非常擅长运动战、游击战。
擅长打游击战、运动战的将领,打仗一定非常灵活。
粟裕从毛主席那里获得很多的启发,后来在南方打了三年多的游击战,经历了无数次“九死一生”的场面,这让粟裕对战机的把握非常突出。
这样说吧,粟裕就是像毛主席那样的军事天才,只不过,毛主席站的位置更高,粟裕则在一线,是执行层面。
抗战八年,粟裕得到了极大的军事锻炼,获得了大量的军事经验,这对他在解放战争中的发挥影响颇大。
从1945年8月开始,粟裕指挥了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等。
这些战役中,粟裕胜多输少。
其中,苏中战役七战七捷,严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孟良崮战役全歼国军王牌师74师,让国军将领“谈粟色变”。
在济南战役后,粟裕提出的“淮海战役”要解放的区域包括:江苏北部的淮阴、淮安和海州、连云港地区。目标直指“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兵团是个硬茬,军事长官黄百韬能力不俗,虽然不是黄埔出来的,也是受过专业军事学习的。
在粟裕等人看来,发动“小淮海战役”,打溃黄百韬兵团后,苏北尽入我手。
但是,黄百韬兵团东边有李延年兵团,西边是冯治安兵团、李弥兵团、邱清泉兵团,所以,要把黄百韬干掉,必须做好切割,防止支援。
切割敌人是个“技术活”,关键是要有容易切割的区域。切割越快,形势越有利。切割越慢,别说灭了黄百韬,人家连成一片了,或者全跑了。
但是,让很多人意外的是,出现大变化了,因为两个国军将领的出现,事情变得简单了。
2、两位国军将领起义了,淮海战役加速了,“小淮海”成为“大淮海”
上文说到了两位国军将领,他们的名字叫:何基沣、张克侠。
当形势变化,华东野战军一路南下,中原野战军开始西进时,徐州剿总刘峙命令大家向徐州靠近。
看到时机正好,何、张两人在1948年11月8日,带领59军全部,第77军大部共两万多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了。
这两人一起义,就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华野得以顺利通过冯治安部的第三绥区防地,威逼徐州,同时也切断了黄兵团与徐州的联系。
此时,形势一片大好,看情形,围剿黄百韬如探囊取物,粟裕、张震等人提出一个新申请:和中野合作,将小淮海打成大淮海,尽量全歼徐州周围的几大兵团,给未来渡江提供最大的帮助。
面对粟裕等人的申请,毛主席等人经过认真商量,认为此事可行。
之后,在华野、中野的配合下,面对国军,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国军伤亡加被俘人员,高达55万。
可以说,淮海战役的成功,让双方发生了巨大变化,形势开始一边倒了,国军再也不能挺住了。
事后,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可以这样说,粟裕算得上淮海战役的首功,但能够取得重大胜利,也和领导班子五个人邓公、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分不开:
除了这些人,全体解放军指战员的付出不能忽略。
另外,那两位起义的国军将领也不应该被忽视。
其实,起义的两位国军将领,身份非常特殊。
3、两位国军将领的真实身份
何基沣出生于1898年,曾就读于保定陆军学校。
从这里看来,人家也是受过专业军事学习的。
毕业后,何基沣一度进入了冯玉祥麾下,并参与了驱逐末代皇帝溥仪的行动中。
后来,深得老蒋的赏识。在起义前,何基沣是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是冯治安的得力帮手。
但老蒋没有想到的是,老何同志是我党的秘密党员,早在1939年就入党了。起义时,何基沣已经是十年老党员了。我党员在国军中担任高级将领,关键时刻当然会起义的。
淮海战役后,何基沣成为三野34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直捣南京。
建国后,何基沣先后担任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
1980年,何基沣病逝,享年82岁。
再说说张克侠。
张克侠出生于1900年,和冯玉祥是连襟,曾在冯玉祥麾下任职。
早在1929年时,张克侠在苏联莫斯科,经同学张存实、李翔梧介绍成为了共产党员。此事,知道的人很少。
当年回国后,周恩来和张克侠谈话,并让他当了“特别党员”,要隐藏身份,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暴露身份。
起义前,张克侠也是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他给华野送出去不少情报。
其实,淮海战役时,冯治安对张克侠的身份有了怀疑,后来还是做了顺水人情。
可惜,冯治安后来还是去了台湾,并在1954年病逝。
张克侠的党员身份,就算起义了,很多人还是不知道。
1950年,张克侠的身份被公开了。此时,必须公开了。
建国后,张克侠曾任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1984年,张克侠病逝,享年84岁。
我们回头再说淮海战役,如果不是张克侠、何基沣起义,淮海战役不会那么顺利,不会从小淮海快速调整到“大淮海”。
淮海战役,看似是三野、中野决定了胜利,实际上,有很多人都为此做出了贡献,包括一些地下党员,包括那两位身份特殊的国军将领张克侠、何基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