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房地产经验看中国未来房价走势

清新的山雀 2025-03-16 03:11:36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方便以后的讨论和分享,感谢支持~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经济大国。美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多次起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将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经验出发,探讨中国未来房价的可能走势。

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1.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经济增长状况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美国经济繁荣时,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购房需求随之上升,推动房价上涨。反之,经济衰退会导致失业率上升,人们购房能力下降,房价可能下跌。

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对房价产生显著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低利率环境,使得贷款成本降低,刺激了购房需求,进而促使房价上升。相反,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提高贷款利率,抑制购房需求,导致房价面临下行压力。例如,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由于美联储大幅加息,美国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购房需求减少,房价下跌。

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是关键。新建住房供应不足,而需求旺盛时,房价会上涨。若市场上房屋供应过剩,需求不足,房价则可能下跌。税收政策的变化同样不可忽视,房产税的调整会影响房产持有成本,从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和价格。

2. 美国住房危机及其根源

当前,美国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住房危机。2024年全美无家可归者人数突破77万,较前一年增长18%,创历史新高。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多重结构性矛盾的长期积累。

一是经济政策的双重挤压。尽管美联储自2024年9月起降息100个基点,但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仍维持在6%-7%高位,甚至一度突破7%。高利率环境下,购房成本激增,2024年成屋销量跌至1995年以来最低水平,房价中位数却攀升至40.75万美元,租售比恶化至历史极值。同时,特朗普政府的移民限制政策导致人口增速预期下滑,进一步削弱住房需求。

二是社会分化的恶性循环。过去十年,美国房价涨幅远超收入增长。2024年全职员工周薪中位数仅增长1.2%,而房价累计上涨58%。低收入家庭住房成本占比从30%升至45%,超过警戒线。种族层面的住房不平等问题尤为显著,非裔家庭住房自有率远低于白人,且更易遭遇次级贷款陷阱。华尔街资本通过“租户化”策略将止赎房产转化为租赁资产,进一步推高租金,加剧低收入者的住房困境。

三是历史遗留的制度缺陷。次贷危机的根源——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和监管松懈——至今未彻底解决。非银行机构发放的贷款占比不断上升,这些机构不受《多德-弗兰克法案》约束,继续推行低首付、高利率的掠夺性贷款。资产证券化链条中,贷款发起者与风险承担者分离,责任缺位导致风险再度累积。公共住房存量不足且年久失修,联邦住房援助预算无法满足合格家庭需求,各州政府因财政赤字削减补贴,加剧保障房短缺。

四是结构性贫困的固化。特朗普政府“政府效率部”计划裁减大量联邦雇员,导致失业救济申请激增,住房市场随之崩盘。医疗债务已成为住房失守的关键推手,大量低收入家庭为支付账单被迫抵押房产。与此同时,各州削减Medicaid覆盖范围,导致慢性病患者因医疗负债丧失住房稳定性。

3. 美国房价波动对全球的影响

美国房价的波动对全球房地产市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投资角度看,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场,其房价波动会影响全球投资者对房地产投资的信心和策略。在经济联系方面,美国经济的变化会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传导至其他国家。美国房价下跌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减少对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从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而波及当地房地产市场。资金流动方面,美国房价波动会导致国际资金流向的改变。当美国房价上涨,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美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导致其他国家房地产市场资金减少。反之,当美国房价下跌,资金可能从美国流出,寻找其他投资机会,影响全球资金配置。

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挑战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深刻调整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深刻的调整。根据最新预测,未来两三年内,近40%的中国家庭可能面临收入增长缓慢、负债累累、储蓄不足和投资失误四大“麻烦”。这些挑战不仅影响家庭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中低收入家庭主要依赖工资收入来维持生活。然而,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工资水平提高困难,导致他们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停滞或下降。与此同时,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如房租、物价、教育、医疗等,导致可支配收入减少,生活压力增大,消费能力下降。为改善生活,中低收入家庭往往会通过贷款或信用卡等方式增加消费,如购房、购车、购买家电等。然而,由于收入增长缓慢,还款能力不足,导致负债越积越多,利息越来越高,甚至出现逾期或违约情况,影响信用状况,财务状况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2.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分化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分化现象日益明显。核心城市,如北上广深及部分强一线城市,高端大平层项目销售数据亮眼,单价持续走高。这些城市人口持续流入,购房需求旺盛,房价相对坚挺。而部分人口外流的城市,如三四线城市,房价持续走低,库存压力大。

根据高盛的预测,2025年房地产市场将继续调整,家庭去杠杆化趋势明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预计在2026年前后完成价格筑底,政策托底效应显现(如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优惠),成交量率先回暖。部分强二线城市(如杭州、成都)可能同步企稳,但价格修复速度慢于一线城市。人口流出、库存高企的城市仍面临5%-10%的年均跌幅,部分区域房价或回归2015年水平。中小城市因供大于求、人口流出,房价或持续震荡。

3.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方向

为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5年房地产政策方向明确:止跌回稳与需求释放并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以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设“好房子”等方面。

已出台的政策如何推进成为今年房地产领域关注重点。报告提出,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预计2025年针对房地产的降息空间仍较大,5年期以上LPR有望继续下降,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

同时,各地政府也在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核心城市有望继续调减限制性政策,如放开郊区限购,取消大面积段限购,让更多刚需和改善人群入市。加大购房补贴力度、优化公积金政策、降低房贷利率和交易费用等方式亦是鼓励需求释放的重要举措。

三、美国经验对中国未来房价走势的启示

1. 经济增长与房价的关系

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经验来看,经济增长状况对房价有着重要影响。当经济繁荣时,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购房需求上升,推动房价上涨。反之,经济衰退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购房能力下降,房价可能下跌。因此,中国未来房价的走势将受到经济增长状况的制约。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创新驱动、优化经济结构等措施,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稳定的支撑,推动房价在合理区间内波动。

2. 货币政策与房价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对房价产生显著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购房需求,推动房价上涨;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抑制购房需求,导致房价下跌。因此,中国未来房价的走势还将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调控。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房主不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政府将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 供求关系与房价的关系

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房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当新建住房供应不足而需求旺盛时,房价会上涨;反之,当市场上房屋供应过剩而需求不足时,房价会下跌。因此,中国未来房价的走势还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通过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等措施,增加住房供应;同时,通过调整限购、限贷等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引导住房消费回归理性。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发展。

4. 政策调整与房价的关系

政策调整是影响房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整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措施,政府可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

中国政府也一直在积极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推进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加强金融监管等,以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完善房地产市场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协调性和有效性,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0 阅读:0

清新的山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