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特朗普于当地时间4月2日签署行政令,推行“对等关税”政策,这一决策给全球经济带来强烈冲击。

“对等关税”政策
美国股市首当其冲,遭遇二战后极为严重的暴跌,跌幅在二战后美国股市历史上排第四,仅在1987年股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期间股市暴跌之后。
这一“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市值大幅缩水,还触发全球资本市场连锁反应。日股、韩国股市、港股、A股均大幅下跌,全球经济陷入恐慌。

相关数据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毫无逻辑,不顾国际贸易规则与全球经济稳定,其做法让市场始料未及,增加了未来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沉重打击投资者信心。
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国迅速且坚定地采取反制措施。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2024年对美国出口额达5200多亿美元。
若在美国关税大棒下选择沉默,中国将独自承受严重后果。美国关税政策一旦全面实施,中国输美产品总体关税税率将接近70%,这会使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失去价格竞争力,众多依赖对美出口的企业将生存艰难,大量工人面临失业,对中国经济冲击巨大。

从贸易战本质看,其目的并非持续对抗,而是通过博弈达成双方认可的合理协议。
只有让美国切实感受到贸易战的压力,它才可能重回谈判桌。所以,中国的反制既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动双方平等对话的方式。这场“谁先妥协”的较量,考验双方经济实力、战略定力与决策智慧。
中国国内应对策略方面,政策空间充裕,政策工具丰富。货币政策上,中国无通胀压力,为政策调整提供空间。降准降息可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人民币适当贬值能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缓解出口企业压力。

相关报道
财政政策上,中国国内需求需进一步提升,通过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加大财政投入,可有效拉动内需。比如出台刺激消费政策,从减轻民众负担、提高居民收入、加大短期补贴力度等方面着手,激发民众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内循环。
必须清楚认识到,无论特朗普是否发动这场贸易战,中国经济依赖外需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中国大量产品供给全球,对美国市场出口依赖度较高。但国际经济形势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凸显这种模式的脆弱性。此次贸易战虽挑战巨大,却也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契机。
中国应借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占比,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与抗风险能力。
从全球贸易理想秩序看,降低关税壁垒、实现零关税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对中国这样的出口大国,零关税能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品全球竞争力。但现实中,实现此目标需各国经艰苦谈判与协商,逐步消除贸易壁垒。
当前贸易战背景下,中国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通过合理政策调整与战略布局,在贸易博弈中占据主动。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国际金融机构高度关注与担忧。
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下调对美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
高盛报告称,美国已实施的关税政策将打击本国经济、推高通胀,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从20%上调至35%。
瑞银预计关税使美国CPI上涨2%,今年GDP增幅低于1%,甚至年内可能衰退。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等也对美国经济前景悲观,德意志银行警告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美元危机。

这些预测表明,美国关税政策不仅冲击全球经济,也将使自身经济陷入衰退。
美国国内,零售商、小企业和消费者对关税政策极为不满。
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副总裁乔纳森・戈尔德指出,加征关税增加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负担,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美国消费者和小企业信心受挫,许多小企业面临裁员、破产困境。依赖亚洲生产的服装零售商、靠进口原料的烘焙师、科技企业等,都艰难应对高关税挑战。
同时,美国民众日常生活开支全面上涨,服装、食品、电子产品等价格飙升,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称这是美国对本国经济的“自残行为”。
国际舆论方面,彭博社专栏作者大卫・菲克林指出,中国经济有韧性应对关税冲击。因中美贸易商品结构不同,中国受影响程度小于美国。美国从中国进口消费品,关税直接增加美国消费者成本;中国从美国进口多为中间产品,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有限。
中国在出口市场多样化上有优势,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助力中国提升全球影响力。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过去十几年,中国加快经济和技术自主发展,降低外部束缚下的脆弱性,推进人民币结算体系建设,增强国际经济话语权与影响力。
面对美国关税霸凌,欧洲也采取行动。路透社称,欧盟委员会将于4月7日晚提出对美国关税政策的报复提案,并于9日投票,意味着欧盟将加入中国和加拿大行列,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欧盟领导人分阶段反击美国,除考虑对美国钢铝产品加征关税,还探讨打击美国服务出口,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
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应对展现坚定决心与充分准备。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央汇金公司7日公告,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这一举措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显示中国稳定经济、应对挑战的信心与能力。
未来,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推动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友好国家的贸易合作,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政策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与保障。
通过这些,中国不仅能有效应对特朗普对等关税冲击,还将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贡献更大力量。
文本内容yuanzi@马光远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