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版图变迁(下):横扫亚欧大陆,饮马多瑙河畔

由版图说历史 2023-11-10 16:52:00

左图右史,图片为主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建立“大蒙古国”,此为蒙古帝国之始。随后,他又派长子术赤北征降服“林中百姓”。由此,整个漠北高原尽归蒙古帝国。

由于草原生产力的低下和人口的增长,加上成吉思汗有征服世界之志,蒙古帝国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对外扩张。

1209年,高昌回鹘的亦都护听说了成吉思汗威名,杀死西辽少监,亲自拜见成吉思汗,归降蒙古帝国,后来派兵参加了蒙古西征。之后,高昌回鹘亦都护被成吉思汗收为义子,并把最漂亮的女儿嫁给了他。高昌回鹘就是蒙古人口中的畏兀儿,也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来源。

成吉思汗

接着,成吉思汗南下,因为对攻打金国的把握不足,所以把第一个目标对准了西夏,准备拿西夏练练手。1209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第三次攻打西夏,长驱直入,包围了西夏国都中兴府,并以水灌城。结果,河水倒灌,成吉思汗只好接受了西夏的议和称臣,退兵。

西夏认怂之后,成吉思汗就开始找金国报俺巴孩汗之仇了。1211年,成吉思汗携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子,亲率10万蒙古大军越过金长城,兵分三路,发动了对金国的试探性进攻。结果,在野狐岭之战中,金国契丹将领石抹明安投降,引蒙古军大破40万金军主力。

此战之后,金国的虚弱暴露无遗。蒙古大军攻取了西京,西京金军守将胡沙虎不战而逃。之后,蒙古军逼近中都,但是没有攻克,于是东向攻陷东京,劫掠月余而还。同年,在西部,忽必来率蒙古军出征西辽境内伊犁河谷的葛逻禄人,使其首领率众归顺。同时,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了西辽皇位。

1213年,蒙古大军卷土重来,攻陷了居庸关。1214年,蒙古军又攻掠金国河北、山东大部,并围攻金中都。金国给成吉思汗献上了一个公主及1000童男童女和大量金银财宝,蒙古大军才退去。同年,金国东北地区的契丹将领耶律留哥建立的东辽政权归附蒙古。

金宣宗一看蒙古大军退去,知道金中都早晚不保,吓得赶紧迁都南京开封府。成吉思汗听说金宣宗南迁,大怒:“既和而迁,是有疑心而不释,款我之计耳。”

1215年,成吉思汗再次引蒙古大军南下,攻陷金中都,并继续南下围攻南京。同年,金国派去镇压耶律留哥的将领蒲鲜万奴也在辽东反金自立,建立割据政权大真国,后改名东夏国,并于次年投靠蒙古。

本来成吉思汗可以乘胜追击,一举灭掉金国。但西域事发,他心心念念的残敌乃蛮王子屈出律有消息了。屈出律重新聚集了残部,并勾结花剌子模篡夺了西辽政权,并胡作非为,还多次骚扰蒙古。因此,成吉思汗留下木华黎经营中原,自己北返,并决定派兵攻打西辽,铲除乃蛮王子屈出律。

没想到在出征之前,后方出事了。1217年,蒙古帝国的林中百姓万户长豁儿赤因为到秃麻部选美女引发众怒,秃麻女首领反叛蒙古,并杀死了前来讨伐的蒙古大将博尔忽。不久,成吉思汗又派出将领纳牙阿和朵儿伯·朵黑申才平定了秃麻叛乱。

在攻占了金国北方大部疆土后,成吉思汗利用获得的人力物力进军中亚,第一个目标就是乃蛮王子控制的西辽。1218年,成吉思汗派哲别等将率军2万大举攻打西辽,屈出律不得人心,不战而逃,逃往葱岭的深山。后屈出律被阿富汗猎人杀死,首级送给蒙古。至此,西辽灭亡,并入蒙古帝国版图。

西辽灭亡之后,蒙古帝国的版图就与中亚穆斯林大国花剌子模接壤了。花剌子模先后是塞尔柱帝国和西辽的附庸,趁这两个国家衰落后壮大起来,成为中亚和西亚第一大国。

花剌子模人中有不少昭武九姓的粟特人,非常善于经商。1218年,在签订通商协定后,成吉思汗派出了一支全部由穆斯林组成的450人商队出使花剌子模。不料,这450人在途经边境的讹答剌城时,被贪财的守将海儿汗以间谍罪处死,货物被夺取。之后,成吉思汗又派出3名使者责问,结果主使又被杀了。

成吉思汗闻听噩耗之后,悲愤不已,决定对花剌子模用兵。1219年,成吉思汗集结了全国及其属国的20万大军进攻花剌子模,发动了第一次西征。

花剌子模有40万大军,又是本土作战,以逸待劳。但是花剌子模一方面内部不和,国王摩诃末与太后有隙,各自为战;另一方面,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犯了兵家大忌,分兵把守各个城市,又十分懦弱,只知道一味逃跑,不敢与蒙古军决战。

如此以来,蒙古大军兵分多路,对花剌子模的孤立城市各个击破。1220年,虽然花剌子模各城抵抗非常激烈,但讹答剌、布哈拉、撒马尔罕、玉龙杰赤等城仍然相继失陷,海儿汗被处死,国王摩诃末西逃往里海的一个小岛上,不久病死。之后,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继位,一度在喀布尔战胜蒙古大将失吉忽秃忽,后又被蒙古大军在印度河打败,退入印度。

到1222年,花剌子模大半以上国土被蒙古军占领,城市、农田多遭破坏,百姓多遭屠戮,只有术赤占的地方稍微好一点,因为这里是将来他的封地。

蒙古大将哲别和速不台在向西追击摩诃末的过程中,接受成吉思汗新命令,去攻打曾收留过篾儿乞残部的钦察部落。1221-1223年,哲别和速不台率3万大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波斯和高加索诸国,并于1223年进入顿河大草原,在卡拉河大败罗斯联军。之后,蒙古大军完成情报收集后东返,途中被伏尔加保加尔人所挫。但是1225年,在回军途中他们仍然灭掉了基马克-钦察部落即康里人,不过哲别逝世于途中。

在第一次西征期间,成吉思汗确定将三子窝阔台作为大汗的继承人,窝阔台、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以及成吉思汗的兄弟们各有分封的土地,称为“西道诸王”“东道诸王”;幼子拖雷继承蒙古本部和成吉思汗遗产,称为“守灶”。

1225年,在花剌子模已灭亡,札兰丁又失去下落的情况下,成吉思汗留下长子术赤经营中亚,自己率军返回蒙古草原老家。蒙古大军撤走之后,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辗转来到波斯,重新集结残部,准备收复国土。

成吉思汗回到草原后,来年就把目标对准了西夏,因为西夏不但拒绝派兵参加蒙古第一次西征,还出言嘲讽。1226年,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率军10万亲征西夏,歼灭西夏主力。另一路蒙古大军攻占肃州、西凉府、西宁州,并对中兴府实行合围。此时的西夏,只剩下都城中兴府未被攻陷。

1227年夏,西夏末帝李睍万般无奈之下,派使者求和,决定向蒙古开城投降。1227年8月25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突然病逝于途中,为防止西夏复叛,死后秘不发丧。1227年8月28日,西夏末帝开城投降,根据成吉思汗遗命,西夏皇族被蒙古大军屠戮殆尽。至此,享国189年的西夏灭亡,并入蒙古帝国版图。

成吉思汗死后,遗体秘密运回蒙古草原安葬,但是没有留下一座坟墓,今内蒙古的成吉思汗陵只是衣冠冢。据说成吉思汗葬于迄辇谷,万马踏为平地,上播种牧草,位置大概位于今外蒙古肯特山,然而始终没有被发现。

西夏灭之后,蒙古大军顺势攻占金国陇西临洮府之地。但是金国国难显忠良,完颜陈和尚于1229-1231年一度击败蒙古名将赤老温、速不台,夺回了失地。不过,金国大势已去,局部胜利挽救不了全局。

窝阔台汗

1229年,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窝阔台在忽里台大会上被推举为大汗,随即展开了东征和对金国的灭国之战。

1231年,窝阔台派兵攻打高丽,包围开城,迫使高丽投降纳贡并设置了达鲁花赤。但是高丽崔氏当政,蒙古军一走,第二年高丽又反了,杀掉了各地的达鲁花赤。

同年,在西线,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因其暴虐无道而失去人心,最后遇刺身亡,其建立的残余政权也随之瓦解。由此,蒙古才真正征服波斯地区。

1232年,蒙古大军南下,攻占了金国的潼关,金国国土被分割成数段。之后,金哀宗迁往蔡州,金国能够控制的地方也就此地数州弹丸之地,其余之地均为各种割据势力。

1233年,窝阔台派兵攻灭了盘踞在东北的东夏政权,俘虏国王蒲鲜万奴。同年,蒙古与南宋联合攻打盘踞在蔡州的金国残余势力。

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军攻陷蔡州,金哀宗自杀殉国,历时120多年的金国灭亡。金国灭亡之后,其最后的避难之地纳入南宋。

1235年,蒙古召开忽里台大会决定进行第二次西征。于是,窝阔台派术赤长子拔都为统帅,率领30万蒙古大军展开了第二次西征,又称长子西征,目标就是要征服欧洲。

同年,蒙古再次派军进攻反叛的高丽,高丽王室又逃往江华岛避难,不战不和。此时的高丽仍然是崔氏掌权,坚持进行抵抗,拒不投降。高丽的策略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蒙古军只要一走,高丽马上又支楞起来了。20年间反反复复,蒙古军,进攻了六次之多。

1236年,在拔都西征的同时,蒙古军南下发动了对南宋的进攻,使南宋刚刚得到的土地得而复失。

1237年,拔都率领的蒙古大军势如破竹,横扫钦察、伏尔加保加尔人等部落,直逼一盘散沙的基辅罗斯各公国。12月,拔都只用了5天就攻灭了梁赞公国。

之后,拔都大军继续长驱直入,不到两年就征服了多个罗斯公国。1240年,拔都大军攻陷基辅,并进行屠城和破坏,标志着基辅罗斯的彻底灭亡。1241年,除了诺夫哥罗德公国、波洛茨克公国等国因洪水和沼泽幸免遇难外,大部分罗斯公国沦陷,成为后来金帐汗国的属国,接受间接统治。

蒙古军队有三大优势,一盘散沙的欧洲人根本不是其对手。

●精于骑射,作战彪悍,“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来如天坠,去如电逝”,战术高超,深谙骑兵作战之道,野战无敌。

●没有后勤或者说有也是移动的后勤,出征只是“羊马随行,不用运饷”,羊食尽则猎野兽,不举烟火,不会被断粮道。

●最关键的一点,庞大的军械库,武器非常先进。不仅有1米多长,150磅拉力,精度极高,射速极快的双重复合弓以及日行160公里的蒙古矮种马,而且还有从中原学来的抛石机、火炮、火箭、震天雷、飞火枪等攻城机器,所以野战、攻城都很在行。这些对于欧洲人来说都是碾压般的存在,欧洲人根本没见过火炮,刚开始还以为是巫术,非常惊恐。

1241年,在征服罗斯之后,蒙古大军兵分两路继续西进。北路军在列格尼茨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波兰和条顿骑士团的联军,但之后遭到了捷克的顽强抵抗,随后南下与拔都主力会合。南路军在拔都率领下,越过巴尔喀阡山,饮马多瑙河畔,大败10万匈牙利军队,焚掠佩斯等城,一部已逼近维也纳。

随后,蒙古大军准备继续挺进西欧,小股突击部队已经进入亚得里亚海。但是,1241年12月窝阔台突然去世,在确立继任者之前,蒙古军队都要守丧一年。1242年,拔都闻讯后遂停止了西征,引军东返,回到了伏尔加河下游,以萨莱为都,建立了钦察汗国。因帐殿金色,又称金帐汗国。钦察汗国的建立,实际上标志着蒙古帝国开始走向分裂。

窝阔台去世后,孛儿只斤氏家族内部为争夺汗位展开角逐。最终,1246年窝阔台长子贵由夺得汗位。但此时的蒙古帝国已陷入严重的分裂危机,对外攻势也大不如前。

贵由汗

1247年,吐蕃各部上表归顺蒙古帝国,蒙古于1264年在这里设置了总制院,后来成为元朝的一部分,1288年改名宣政院。从此,青藏高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西藏首次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248年,贵由汗去世,“黄金家族”随即展开了新一轮的权力角逐。最终,窝阔台系失势,在拔都等人的支持下,拖雷的长子蒙哥于1251年成为蒙古大汗。从此,蒙古大汗的位置就稳定地掌握在拖雷一系手中。

蒙哥继位后,蒙古帝国国势达到了鼎盛,随即展开了新一轮大规模的攻伐,一个是命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目标直指阿拉伯和埃及;一个是南下灭大理和南宋。

在蒙哥继位之前,中亚和波斯东部已为蒙古所并,波斯南部、高加索诸国以及小亚细亚的鲁姆苏丹国也已臣服于蒙古。但是波斯有个伊思马因教派以阿剌模忒堡为中心,控制着波斯和叙利亚很多城堡,不服从蒙古,即所谓的木剌夷国。1256年,旭烈兀率蒙古大军进攻伊思马因教派,攻陷阿剌模忒堡,杀其首领,木剌夷灭亡。

1258年,旭烈兀又攻占巴格达,杀死末代哈里发穆斯塔欣,持续600多年的阿拉伯帝国和500多年阿拔斯王朝灭亡。千年古城巴格达城被毁,居民被杀者达数十万之多。

旭烈兀

之后,旭烈兀继续西进,于1260年攻陷阿勒颇和大马士革,兵锋直指埃及。但是,旭烈兀的蒙古大军被埃及马穆鲁克苏丹的军队打败,被迫中止了向西南的扩张。由此,蒙古帝国的最后一次西征结束。

蒙哥汗

在旭烈兀西征的同时,蒙哥汗亲自主持了对南宋和大理的攻伐。为了夹攻南宋,蒙哥决定先灭大理。1252年蒙哥接受忽必烈建议,10万蒙古大军绕道青藏高原边缘,兵分三路,攻打大理,完成了一场奔袭千里的奇迹。虽然半路因气候原因损失了3/4的兵力,1253年,蒙古大军还是攻灭了大理。

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被推翻,高丽国王向蒙古投降示好,高丽成为蒙古附属国。元朝建立后,在高丽设立征东行省,但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署,不用上缴财赋,因俗治理。同时,元朝将公主嫁与高丽王,高丽成为元朝的驸马之国。

然而,蒙古攻打南宋并不顺利。1259年,蒙哥汗亲自攻打南宋四川时遭到南宋民的奋力反抗,在合州钓鱼城被不明飞行物击中身亡。蒙哥汗也由此成为唯一一名战死疆场的蒙古大汗。

蒙哥死后,其弟阿里不哥正留守草原,坐镇蒙古大本营哈拉和林,忽必烈则坐镇金莲川开平幕府,经营汉地。于是,二人就大汗之位展开了争夺。1260年,忽必烈自行召开忽里台大会,宣布继承大汗之位。阿里不哥也在哈拉和林召开忽里台大会,宣布称汗。一时间蒙古帝国出现了两位大汗,再一次面临着分裂。

最终,1264年,忽必烈靠着汉地的财赋在对抗中战胜了阿里不哥,成为唯一的蒙古大汗。但是,忽必烈也只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除了其弟旭烈兀之外,其他诸王汗国不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而是各自独立征服。因此,此时的蒙古帝国已经走向彻底分裂,只有忽必烈控制的地方才是真正的以大蒙古国为国号的蒙古帝国。同年,旭烈兀因为拥立有功,被忽必烈封为“伊儿汗”,伊儿汗国正式形成。

阿里不哥投降后,忽必烈改元“至元”,并于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国号定为“大元”,此为元朝开始的标志。1272年,元朝迁都燕京新城,升为大都。元朝的建立,标志着大蒙古国开始向中原王朝转型。忽必烈不仅要做蒙古的大汗,也要做中原的皇帝。因此,仅剩的南宋就成为元朝下一步征服的目标。

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朝在崖山海战后消灭了最后一支南宋抵抗力量。至此,南宋灭亡,全国再次实现大一统。

忽必烈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大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大蒙古国或者蒙古帝国的结束。元朝的国号全称连写为“大元大蒙古国”,“大元”只是汉地使用的国号,而在蒙古草原一直保留“大蒙古国”的国号。因此,元朝历史本质上属于大蒙古国或蒙古帝国历史的一部分。事实上,直到1402年北元灭亡,蒙古帝国的历史才告结束。

蒙古帝国其实是西方人对元朝加上钦察、伊儿、察合台、窝阔台四大蒙古汗国乃至北元的统称。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蒙古帝国的极盛版图面积至少在2700万平方公里以上,加上西伯利亚的话,可以达到3300万平方公里以上约为今日俄罗斯的1.9倍,前苏联的1.5倍。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战,蒙古统治者以铁蹄踏出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前所未有的广阔帝国。毫无疑问,蒙古帝国的建立充满了血与火的味道,蒙古的三次西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许多繁荣的城市,这是蒙古帝国的最大诟病所在。然而,另一方面,蒙古帝国的建立,消灭了原本很多割裂、孤立的国家,实现了东西方道路的重新畅通,第一次将亚欧大陆连成一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有人甚至认为,蒙古帝国比新航路的开辟更早地打破了地区隔阂,开启了世界史的开端。蒙古征战之后带来的是东西方之间一百余年的“蒙式和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