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大家想必已经见识很多了,之所以叫神剧,就是错漏百出,甚至到了非常离奇的地步。
当然有些影视剧是朝努力贴近历史的方向严肃认真地拍摄的,很遗憾,这种影视剧在表现日军常见动作方面,要么全错,要么上一个镜头还像模像样,下一个镜头就错的离谱。
正剧?
第一个问题:
二战时期日军的行军动作是怎么样的?
有些正剧里,日军背着枪大摇大摆地行军。
有些正剧为了表现导演功力,装作不经意间扫过战场一角,让结束警戒状态的日军把枪一背,开始行军。
这些剧组想过没有,日本鬼子真的能把枪背在背后吗?
根据日本史料《陆军联队总览》记载,当时日本兵的身高标准是1米52以上就算合格。
再看日军常见的步枪“三八大盖”也就是三八式步枪的全长1276毫米,也就是将近1米3,装上刺刀之后全场1663毫米,也就是大约1米66。
1米52的日本兵把三八大盖背起来?
强行背起来的结果就是枪托直接卡在地上,请问这个样子怎么走路呢?
而《日本陆军步兵操典》也是有规定的,
第一章第二节叫扛枪(担銃)、立枪(立銃)、行军(行進)。
你看,完全没有背枪这个动作的规定。
而行军的时候要求是扛枪,具体动作是用右手扶住步枪,把枪扛在右肩上。
行军扛枪
所以,如果大家在战争片里看见日军行军时把枪背在背后,双手抱着枪之类的,只能说明剧组不懂军事历史。
再解释一下立枪。
大致动作是右手扶枪,步枪垂直于地面。
很简单的动作,也很省力,就是很多影视剧里看不到这个镜头。
第二问题:
接敌动作与警戒。
神剧不用说了,很多就是随心所欲。
有些正剧向的影视剧里,鬼子在可能遇到我抗日军民的场景里,一个个端着步枪或者双手抱枪,甚至还举起步枪以瞄准的姿势前进。
这种动作,在现代军队里,可能算不错的战术技能,很遗憾,完全不符合历史。
二战时期的日军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还是《日本陆军步兵操典》第二章第二节,叫运动,运动与射击之联系(運動、運動と射撃との連繋)
大致要领:
标尺放倒,右手持枪,退出枪膛内子弹(顺便后来的操典不再要求退子弹),提枪快速前进。
大家回忆一下,近些年的影视剧里,那些扮演日军部队的角色,有几个的战术动作符合这种要求的?
只有偶尔几部影视剧里,扮演日军的演员右手提着步枪,以低姿态快速前进,但是这种影视剧的下个镜头里,就把步枪背起来了,让人哭笑不得。
实际上翻阅一下历史照片,大家就会发现,日军真的就是在进攻和快速转移中右手提枪,在巷战中都不例外。
日军进攻历史照片
比如上图就是。
另外上图还有一个细节,靠近镜头的这名日军手里拿的应该是冲锋枪,他可没有和现在大部分影视剧一样,把冲锋枪举起来做出瞄准动作,而是单手把冲锋枪端在腰间。
有人可能要说,这有摆拍的嫌疑。
摆拍也要表现出战术动作啊,随意摆个造型怎么达到宣传的目的?
那个时代的步枪又重又长,如果像影视剧里一样长时间高举着做瞄准动作,人的体力能支撑吗?
这么近的距离,还需要把枪举起来精确瞄准吗?
关于这一点,大家再去看历史照片,也会发现日军在战斗中的警戒姿态肯定不是这个样子,比如下图:
日军巷战历史照片
很容易就能看出去,他们全部是把步枪端在腰间,又或者提在手中,等到看见目标才会射击。
顺便,这里也能看出,重机枪射界和步兵计划中的进攻路线完全是分开的。
如果和战争片里那样,步兵在前面冲,轻重机枪就在他们背后开火。
那不用打了,己方步兵全部被己方的机枪火力打死了。
当然我也不全是在说国内的抗日题材影视剧,其实西方的影视剧,差不多也是这样。
从二战结束到大约20世纪80年代左右,烂片虽然都有。
战术动作严谨的战争片还是很多的。
因此,有些观众,不要对老电影冷嘲热讽,“老三战”里打开步枪标尺,单手持枪,枪上肩之类的动作,根本都不需要炫技式的特写,就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而且,有些与抗战题材有关的影视剧剧组很懂行,但是只怕是在钓鱼。
比如他们故意把某一首日本军乐放在电影开头,让日本海军陆战队去演奏。
然后许多剧组纷纷模仿,但这首军乐是海军的,不是陆军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军服只是有点像日本陆军,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这种懂行剧组拍出来的一些细节,那些居然照着他们影视剧模仿的导演们,压根就看不出来,模仿也就无从谈起了。
估计都在看骑马角色了
究其原因,我只能无奈地推测一下,当年拍这些战争片的时候,别说很容易就能找到参加过战斗的军事指导,就是演员里面都能找到参战老兵,甚至是当前拍摄题材的参战部队老兵。
现在,你找到的军事指导就算懂,懂的也是现在的战术动作,和抗战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让演员表现得越标准,错得就越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