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挪用公款9700万,却避开了法律的审判,居然还出现在了两会的现场。
现场还高调示众、见人就扎,代表们没有抗拒,反而笑脸相迎。
就这样他一天就扎出去300多针,来主动找他的更是络绎不绝。
谁这么厉害?背后到底有什么势力支撑着他?
初遇“势力”
这是一位来自河南汝州的老中医宋兆普,他15岁就医术小成、16岁就能开刀做小手术,之后更是自立门户开了一家自己的医院——金庚医院。
医院一经成立就秉持着:挂号免费、诊疗免费、药费压到最低,同时还会给予一部分补助,
靠着“仁心仁术”,宋兆普在当地可谓名声大噪。
本以为就这样一直安稳的干下去,没想到一个特殊病例改变了他的后半生。
大约在1992年左右,医院中陆陆续续来了一些带着脑瘫儿童的家长来看病。
看到家长们满怀希望而来,又带着失望离开的景象,让他又想起了当初小时治病时看到的那种悲伤与愧疚的感觉。
后来他在福利院中看到了一个被父母抛弃的脑瘫儿童,身体严重畸形,皮肤几乎透明到连内脏都能隐约看见,再一次坚定了他要治好弱势儿童的决心。
为“势力”做贡献
面对那些已经被抛弃的脑瘫儿童,他觉得那些孩子们的未来应该是光明的,于是他开始分批将这些儿童接进自己的医院,尝试进行针对性治疗。
看病需要钱,他就自掏腰包进行垫补。可这不是一般的病,患病儿童们不会配合、没有自理能力,医院在进行针对性科研治疗的同时还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任何一项都价值不菲。
慢慢的他发现还有很多孩子都有一些肺炎、器官衰竭等伴生病,还有大多数孩子都有吞咽困难等问题,因此护理要求也非常严格。
为了辅助孩子们能够正常进食,宋兆普发明了“冰激疗法”,通过冰棍刺激脑瘫患儿的喉咙,来辅助孩子们进行吞咽动作,这个疗法后来被广泛传播。
刚开始这一切还能够接受,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
为了保证孩子们良好的身体状况,宋兆普提供了24小时不间断地护理、孩子们平均每个月用的尿不湿就有1200多片、奶粉和药品的供应每月就有几十万元、再加上所用的设备,所占的房间等平均到单个孩子身上每月也有3000多元。
以上这些,都是由宋兆普和医院承担。
随着治疗力度的不断加大,带来的财务压力也不断增大。两年下来,宋兆普就为这些孩子们投入了上千万,医院也面临着即将破产的风险。
为了能让孩子们继续接受治疗,他开始将自己的房产和父亲留给他的名贵药材拿来卖掉,来筹集治疗所用的资金。但这依然是杯水车薪。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医院账下那9700万元的公款。
他将9700万元挪用出来,全部用于脑瘫儿童的治疗与生活,有了这笔钱的注入,直接就改善了孩子们的生活和治疗条件。
然而,到了2012年,央视曝光了这一事件,也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社会的舆论分为两派,一方面说宋医生仁义至尽,这件事并不怪他;另一方面声音更大,质疑宋兆普是否真的将这些钱全部用在了公益事业上,而不是在故意卖惨作秀。
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宋兆普选择勇敢面对,借助央视的采访进行回应,他说:
“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于这些孩子们的责任感,每当和他们对视,看到他们的痛苦,我就无法平静,为了他们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承担任何风险。”
随着央视的深入调查和证实,加上宋兆普的直面回应,公众终于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并纷纷帮忙捐赠、筹集资金来支持他的公益事业。
到2024年12月,宋兆普和金庚康复医院治疗收纳了3200多名脑瘫弃婴,帮助了7800多名社会贫困脑瘫儿童,约有1500名脑瘫患儿能够自理正常生活。
此外,他还22次赴疆。收容、救治脑瘫患儿将近7300余人,同新疆联手成立了4家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使700多名维吾尔族同胞成为了康复训练师。
宋兆普不仅救治了将近两万多名患儿,为边远地区提供就业机会,还促进了民族团结合作,可谓是功不可没。
后来经过众人的支持与选举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人大代表的宋兆普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他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在两会期间他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现实情况提出了两条提案。
一是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传统中医保护促进法》来保护我国的中医传承和促进中医焕发新的生机,二是建议扩大医保的覆盖范围,贴别是在贫困地区,提高对特殊疾病的治愈率。
这两条提案受到很多代表的支持与与赞同。
乐善好施“针”
会后,许多人慕名而来,腰酸背痛的都来求宋兆普给来上一针,仅仅一天他就扎出去300多针。
经过针灸的人纷纷表示,不愧是我国的传统医术,扎完之后确实神清气爽。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还打趣道:“我随身带一包针,走到哪,我就扎到哪。”
在扎针之余,他还坚持每天为20个人缓解病痛。
时至今日,宋兆普医生仍然投身于治疗脑瘫的伟大事业上。他所做的一切都离不开“乐善好施,仁心救民”,这八个大字仍然闪闪发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