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小李飞刀》大火。
剧中美女如云,可人们不会忽略掉俞飞鸿饰演的“惊鸿仙子”。那清冷脱俗的气质让人魂牵梦绕,甚至有观众说:“飞鸿过后,再无惊鸿。”
俞飞鸿,人如其名,如同一只在天空自由飞翔的大雁,她一直在追求自由。事业中如此,感情上亦是如此。- 01 -俞飞鸿,打出生起就拿到一手好牌。高知家庭,父母都是高材生,这让俞飞鸿从小就接受着严格的教育。6岁起学习舞蹈,每天练习60个毛笔字,即使是寒暑假,也得在家看书学习。学习成绩优异,人又长得美,渐渐地,俞飞鸿成了“别人家的小孩”。
因此,俞飞鸿一直过得很顺利。小时候,邻居会抢着给她织毛衣,做衣服。去小卖部,会有阿姨给糖吃。到了高中,班上最凶的男孩子唯独对她最温柔,总会塞给她好吃的。上了大学,成了公认的校花,惹得外校的男生都要千里迢迢跑来看她。她喜欢小狗,男生们就一起养小狗,轮流陪她遛狗。可以说,俞飞鸿的世界充满友好和善意。可聪明的她又怎会看不出这是因为美貌带来的特权,她也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因为父亲告诉过她:“你一定要让内在变得饱满,不要做一个绣花枕头稻草包。”这句话影响了她的一生。父亲的管教,就俞飞鸿而言,是个矛盾的存在。一方面,俞飞鸿谨记父亲说过的话,在别人忙着谈恋爱、偷懒时,她忙着看书,学英语,充实自己。另一方面,因为小时候家里管教太严,每次与同学发生冲突,父亲都认为是俞飞鸿的错,她没有辩解的机会。渐渐地,俞飞鸿开始疏远人群。她迫切地想逃离,逃离家庭的束缚,逃离世俗的纷扰,去建立自己的小世界——想干嘛就干嘛,不受打扰。那时起,俞飞鸿就想着如何获得自由了。- 02 -俞飞鸿向往自由,从她入行起便知。1992年,还在读大三的俞飞鸿被邀请参加好莱坞电影《喜福会》。她扮演的是富家小姐莺莺,清纯又倔强。
俞飞鸿把角色完成得很好,电影拍完后,导演想让俞飞鸿留在美国,可她拒绝了,原因竟然是:“书还没念完。”浪费这么好的机会,俞飞鸿后悔么?不会。平日专心学习,勤奋练功,日常的积累让她成了全班第一,让她获得人人羡慕的机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毕业后留校一年任教的时间内,俞飞鸿找寻不到自我。她发现自己的阅历还不足以站在讲台上教学生,于是她决定出国留学,充实自己。这不是任性,只是不适合自己的,即使是铁饭碗,拿着也没意思。在国外,俞飞鸿拥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学成回国后,更加随心所欲。接到电视剧《牵手》的邀约,本来让她出演女主角夏雪,可她却看上了王纯这个小三的角色。比起角色是否讨喜,俞飞鸿更看重人物本身,她觉得王纯这个角色与自己年龄相仿,境况相似,她更容易进入王纯的心境。果然,经俞飞鸿这么一演,王纯这个角色被称为史上最不招人恨的“小三”。《牵手》播出后,俞飞鸿也火了,之后片约不断,忙碌的工作让她向往的自由消失了。没有自由,她不干。于是俞飞鸿停掉演员工作,当起了导演。这部耗资4000万,花费整整十年时间拍摄的电影《爱有来生》,仅仅收获200万票房。有人觉得不值,俞飞鸿却想得开。“我一直做不划算的事,但给了我一个精神上的满足。”自己的收获,只有自己能够感受到,那是充实的几年,俞飞鸿坚信自己是在创造,把一个东西从没有到有,然后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原来,票房也没那么重要,自己的内心感受才是。俞飞鸿真的好酷,大把机会送到她面前,喜欢就接受不喜欢就推掉。但是她又好自由,可以随心所欲,遵从内心的选择。- 03 -事业自由,感情中也很自由。在感情方面,俞飞鸿一直是个特别的存在。这个特别,就是不婚。大美女居然不婚,不禁让人好奇。在《锵锵三人行》中,窦文涛和冯唐就问过俞飞鸿:“你为什么一直单身到现在?你觉得老一个人呆着,精神正常吗?”俞飞鸿却表示这不是个问题。“我觉得哪个更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精神世界很丰富,我觉得这个不能把男性和女性分开来讲,女性单身就会不正常吗?"
她不是独身主义,也不是不婚主义,只是觉得哪种状态舒服,她就待在哪里。对方似乎不满意这个回答,再次追问:“已经欠人家很多了,人家又想结婚,那就结呗。”俞飞鸿一脸疑惑:“为什么你们男人的角度,结婚是对女人的一种施舍呢?“在《十三邀》里,许知远也问了类似的问题——在美国最孤独的时候,有没有渴望爱情?有没有想过借助男性的力量来扩展自己的边界?“我特别不喜欢把情感、责任放在另一个人身上,这样自己会很累,别人也会很累。“不管是问,还是劝,俞飞鸿不受任何影响,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始终坚定且肯定。普通人表达这样的观点不知需要多大的勇气,可从俞飞鸿口中说出来,却是如此云淡风轻。俞飞鸿身上有种“爱谁谁”的态度——谁也别想管我,谁也管不了我。这样的态度,不是“少来管我”的傲慢,也不是带有“你凭什么干涉我的人生”的攻击性,而是“我不会受你们干扰”的内在要求。她能接受别人与自己不同,也总能坚持自己的观点。53岁,单身未婚未育,惨吗?对俞飞鸿来说,绝对不惨。因为她内心足够富足。小时候,父亲的教导让她有了充实内在的意识。大学时,她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汲取养分。工作后,她开阔了视野,更坚强独立。这样的经历让她有了“为自己而活”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