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老百姓来说,不外乎衣食住行。伴随着两会召开正在渐入佳境,很多医疗,教育,出行,养老等提案陆续出现,但是有一个委员的建议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教授贾庆国建议国家机构进行改革,大幅裁减非必要的事业单位和人员。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具体供养多少人数一直十分引人关注,由于党政机关并没有公布相关数据,贾庆国教授从现有数据里推断,得出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答案。2020年全国统计局项目下7个类别的国有代为从业人员共有4660万人,按照退算的退休人员占比来看,离职员工约有2481万人,两者相加可得到财政供养人员7141万人。另外还有很多人预估我们国家实际财政供养人员可能在8000万人。因为除去7141万人,还有很多编制外人员,不少党政借调人员,公安和交通部门的辅助管理人员,这些也就是广为人知的临时工,如果把这些人都算进去,不到8000万人也相差无几了。
推断
政府供养人员7141万人,也就是贾庆国教授推算的人员,其中不包含编外人员。这个数据在发展中国家还是明显偏高的。政府供养人员偏多会导致以下各种问题
1.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借调人员和公务员共存虽然能加快工作推进,但是也会导致机构臃肿,指令重复,基层干部疲于奔波,工作效率低下,指令相悖也难以成事。
2.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我们国家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主要有:
(1) 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投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流动资金支出、支农支出、各项经济建设事业费等。
(2) 文教科卫支出,即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支出。
(3) 怃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
(4) 国防支出。
(5) 行政管理支出。
(6) 公检法支出。
(7) 价格补贴支出,包括用于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种价格补贴。
(8) 债务支出。
(9) 对外援助支出。
(10)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11)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12) 其他支出。
因此可以看出来其中并没有人力支出明细,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只有支出方向,人员薪资和三公支出并没有详细列表。但是人力支出越多,其他支出就会被挤压。
3.变相增加反腐倡廉的难度。
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庞大,如果想要维持体面的生活,特别考验人性,而在一个人身居高位,但是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时,保持清廉比较困难。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贾庆国教授提出了建议大幅裁减非必要的事业单位和人员,如原来管理计划生育的部分机构和人员。大幅减少借调工作人员和辅助管理人员。还有一些可有可无的学会、协会等等。根据网友目前舆论焦点证据要是一些曲艺协会、作家 协会、文联,让他们回到民间,因为他们本身对我们生活质量并没有太大作用。
对于很多人员臃肿现象其实大家都可以看到,在职人员拿工资不干活,借调人员和辅助人员冲在第一线,在职人员整天要求增加人员编制,工作压力过大,谁的工作压力又不大呢,嫌累可以辞职啊,你看看他们有几个愿意辞职的?
根据3月7日公布的要精简中央机构人员编制的5%,这件事来看,国家目前财政负担确实很大。国家目前也有意识减少公务人员的编制。看来从此以后,国家机构单位也会进行改革,或许有一天,再也不会有“铁饭碗”这个词语了。
不过对于贾庆国教授,个人还是极为钦佩的,敢说别人不敢说的,敢做别人不敢做的,这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
真正的关系户大概率是赶不走的
怎么没人敢提统一高考统一录取呢
要辞退5%,不要搞成退养5%!
有的部门由低级市单位就可以管理
大批裁剪,搞企业竞争应聘,不好就换!
还有副县长,就一个就够了
三名领导一名职员
择优入取,按时审计,考察,始终保持危机感!可以提高待遇,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行
机构、人员、资产三管齐下
可能吗??
关键是发展经济,如果企业工资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高,就不会挣破头考公,前几年男孩子考公的就少,都想上大企业。
一个几万人的乡镇有几百个吃黄粮的
一个派出所 辅警人数比正式多一倍[吃瓜]
支持
让人类裁减它
你知道国足有多少个处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