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视宣传的餐饮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但如果是虚假宣传,同样也是没前途的。今年已有多家餐饮企业因为虚假宣传被罚,餐厅的声誉也受到了影响。
以下是两起典型的虚假宣传案例:
1月,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调查,“添好运”所属的鸿运鸿(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起在上海先后开设了11家“添好运”餐厅,并在餐厅门口放大“米其林星级餐厅”字样进行突出宣传。经查,当事人11家上海餐厅自开业起至案发从未获得米其林餐厅称号,获得称号的是其香港某分店。上述行为构成了虚假宣传,且对消费者造成误导。2023年6月,嘉定区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款10万元。
4月,贵州安顺黄果树旅游区市场监管局发现辖区有几家餐厅打着“CCTV”名义作宣传,随即开展排查检查,发现古榕宴食府、贵水瑶餐厅等餐厅门头、菜单、展示海报等,均不同程度宣传有“CCTV推荐菜”“CCTV推荐餐厅”“央视推荐品牌”等字样。执法人员要求商家提供宣传的依据,商家均不能提供,解释因为有菜品被央视播出,就想着借央视的名义增加餐馆的知名度,没想着是违法广告。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商家7日内完成整改,并告诫商家打广告需要如实宣传,不能打“擦边球”、夸大宣传。
这两个案例很有代表性,一个是明显有意的,一个是看似无意的,基本上涵盖了目前那些涉嫌虚假宣传的餐饮商家的动机。
虚假宣传的动机和目的其实不难理解,包括但不限于:吸引顾客、提升销量、塑造品牌形象、应对市场竞争、掩盖经营问题等等。常见的做法则包括:
攀扯。比如第一个案例,仅是一家店上了米其林,却在11家店每家门口大肆宣传。同样地,有的品牌仅一家店上了必吃榜,却在每家店都写“必吃榜上榜品牌”,让人误以为是整个品牌的所有门店都上了榜。再就是像上面第二个案例,仅仅因为“有菜品被央视播出”,就说自家店是“CCTV推荐餐厅”。
编造。“攀扯”还可说有点依据,“编造”就完全是无中生有。如四年前,演员郑恺旗下的火凤祥火锅长春门店,10月份才开业,11月份就敢称自己是“2020长春人最喜欢的餐饮品牌年度十强”,结果自然是被立案调查了。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一种行为也会被认为是虚假宣传,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打假。像上个月老乡鸡被王海打假,说它此前宣传多年的散养鸡是虚假宣传,因为没有认证,没有依据。其实,设身处地地想,在老乡鸡创立的初期,散养鸡应该是真的,是小微农户一种普遍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一代代流传下来,哪还需要什么认证?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像一些餐饮店宣传自己的招牌产品是“首创”,宣传自己是某某品类“领先品牌”,等等。
这种行为有些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如果用于商业宣传,就可能属于虚假宣传,涉嫌违法,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虚假宣传的餐饮店,一方面会面临行政处罚,另一方面也要承担对消费者的民事责任。
为了避免被监管部门处罚,也避免被人盯上作为“生财之道”,餐饮企业要提高法律意识,切切实实做到“言必有据”。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找第三方机构去做认证。
在第三方认证方面,如果说有的机构是“苹果手机”,那么餐宝典就是“小米”,其优势包括但不限于:
(1)权威获认可:餐宝典是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CMRA)、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CAMIR)的会员单位,曾联合CCFA、抖音以及多家知名餐饮相关企业,共同发布多份行业报告,在业内引发了不俗反响,并深受好评。餐宝典的研究与观点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获得了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CCTV在内的众多知名媒体的报道;
(2)性价比高:在餐饮业寒意袭人的当下,餐宝典的认证业务紧贴企业的核心需求,就像小米手机一样,物美价廉,性价比高;
(3)专注于餐饮:自成立以来,餐宝典始终专注于餐饮领域,深耕餐饮行业。餐宝典相信,只有专注才能专业,专业才更有价值;
(4)自有传播渠道:餐宝典拥有自己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入驻了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博、头条号、知乎、小红书等十多个平台,全网粉丝超30万。认证成果通过以上渠道正式发布,能精准覆盖到餐饮行业。
第三方认证除了能帮助餐饮企业,使之避免因虚假宣传受处罚,还能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力、帮门店引流,等等。
当前,行业整体形势不太乐观,此时更需要餐饮店做到宣传有依据,诚信待客,诚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