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丝绸之旅(二)

楚言看历史 2025-04-08 02:35:39

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旅(二)

兰州印象

中川机场距兰州市区80余公里。从机场出发一条高速公路直指市区。兰州原来的机场并不在这里,西部开发给兰州带来了机遇,但新机场选址却很费周折,因为在市区附近找不到一块这样大的平地,于是才将机场修在中川,故名中川机场。

汽车在通往市区的路上疾驰,映入眼帘的全部是黄土、红土。这就是我们只能在电视等传媒上看到或听到的黄土高原。偶尔也能看到黄土坡间会有一小块一小块翠绿。有绿色的地方你就会看到民居和牲畜。翠绿中的田间地头种植着作物,有土豆、玉米、红薯、萝卜、白菜、向日葵等,还有少量的瓜地、果园。黄土与红土是有区别的。黄土中还含有少量水分和养分,浇上水能够种植作物,红土地就寸草不生了。

好不容易看见山坡上有了成片的小树林,好像才种植下去的一样,灌溉喷水头不停地在摇摆。当地导游顺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猜猜,这些树木有多少年龄?我下意识地估计:树高不过一米(远看),树冠还没长成,枝叶还没挺直,还在不停地浇水......应该是才种植下去的吧!导游苦涩地一笑:我知道你们会想到这是才种植的。可我告诉你们,这些树已有5年的树龄!......看他那样子是很想再说上几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面部留下一丝凄凉。这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同伴们都现出惊讶的神色。

还是导游会转变角色,稍稍停顿,他又让我们看看这里的民居有什么特点。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像是村落,在绿树的掩映下每个民居都做成四合院形式,只是一面是住房,三面是院墙,住房很低矮,房顶向院内略有倾斜。导游介绍:这里民居都只有半边房顶,房顶很平缓,可以在房顶上晾晒东西,房顶向院内倾斜是为了让雨水流进自家的院内,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真是“兰州民居一大怪,房顶都是一面盖”!由此可以想象水的缺乏与珍贵。这里每年只有7、8、9三个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300mm左右,而年平均水份蒸发量达1500mm。真是水贵于油!这里的植物都是引黄河水灌溉,但人的饮用水却是地下水。

作者在中山桥边

甘肃省国土面积46万平方公里,排全国国土面积第六位,人口2600万。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也是镶嵌在西北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西北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既是国家的重工业基地,又是新兴的旅游城市。说到兰州就不能不想到黄河。滔滔黄河水从兰州市区穿城而过。兰州市区沿黄河两岸分布,自西向东,主城区东西走向约55公里,而南北宽仅2--6公里。兰州的历史是一部与黄河抗争共荣的历史,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西北人民的朴质与强悍。兰州的希望也寄托在黄河身上。

不像其他城市那样,有漫长宽广的城乡结合地——城市郊区,兰州以她独有的地貌特点豁然展现在我们眼前。转过几道山梁,就直接进入了兰州市主城区。黄河水的黄色与黄土地的黄色、建筑物的黄色浑然一色,你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哪是城市建筑哪是黄土高坡。黄河岸边的滨河公园却别有特色,全长约50公里,黄河穿越城区有多长,滨河公园就有多长,这在大都市的同类公园中可能是首屈一指的!公园里种植着各种花草,其中最多的还是兰州的市花——玫瑰。兰州盛产玫瑰!

我们丝绸之旅的第一顿晚餐是在一家旅游餐厅。利用进餐前一个多小时时间,领队——武汉分行工会办公室汪群声主任与导游协商,允许我们自由活动,在规定时间统一进餐。我和几位同伴顺着街道向前走,一直走到甘肃省政府所在地。随意与路边小贩、摊主交谈,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生硬和野蛮。语言很文明,我们用普通话问,他们用普通话答。即便是他们自己交谈的话语,我也能听懂一些。女同伴们开始买小吃和特产,她们认为很便宜,大包小包提着,一边走嘴里一边嚼着。呵呵!女人就是这样!我走进一家书店欲买一笔记本,标价5元,付钱时,女售货员只收4元,很礼貌的说:今天打8折,我们正做活动,欢迎再来!“牛皮癣”是城市的顽疾,和其他城市不一样的是这里的“牛皮癣”不是贴在建筑物上,而是贴在路面的地砖上。

兰州居住着许多回族人,因此,说话有一些忌讳,比如在餐厅不说猪肉,要说大肉。晚餐也是丰盛的,我们品尝了黄河鲤鱼、兰州拉面。其他如鸡、鸭、蛋、大肉、蔬菜还是都有。但味道比想象中的特色要大打折扣,肯定不能和川菜、湘菜、徽菜相比了。同伴们一边吃也一边议论着兰州的初步印象,有的说兰州不象省会城市,还不如我们一个地市城市,有的说城市还在建设中,但还是具有大都市的气势......

第一晚上的住宿地是兰州市天水路紫荆花宾馆,三星级。不过,不要把这里的三星级和武汉的三星级相比,因为导游事先已经说明,我们也没有更高的要求,只要卫生、有水就行。我和分行赵琦科长住一间房。楼层很高。站在房间窗口向外张望,一眼就能看到不远处的火车站,火车站的后面是一座座黄土高山。

因为刚踏上旅途,同伴之间还不是很熟悉,我约几个同伴出去看看,有的已被人约好,有的说很累,不想再走,最后只有小项与我同行。我和小项是在两年前的井冈山青年工作会议上认识的。小项名叫项珺婧,是上饶中支的团委书记兼女工主任,是一位青春、文静、美丽的女孩。我和她几次在一起开会、工作,虽然说话不多,了解不深,但我能感觉到她很有亲和力。她很低调,但往往能在不经意间成为主角。因此我们算是比较熟悉的同伴。

作者在东方红广场前

我们来到兰州最大的广场——东方红广场,广场的名称还打着一个时代的烙印!这里才真正感受到了省会都市的气息!广场上花团锦簇、雕塑林立、流光溢彩。因为天快要黑了,我和小项抓紧时间变换各个背景拍照。夜幕降临,华灯初照。广场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广场一角围着一群人,飘来藏族民歌的音乐,我们好奇的迎上去,原来是广场舞会开始了,跳的是藏族舞蹈。我们还顺道去逛了和政路大市场。说是大市场其实并不大,只在街口有许多水果摊贩,里面主要是小吃和小商品市场。小项买了一双布鞋,预备走沙漠时用。我买了水蜜桃和黄河蜜甜瓜。

回到宾馆大家一起品尝兰州的瓜果,黄河蜜是这里的特产,外表不好看,里面却很甜很脆,水分也足,只是甜得有些腻人,吃上两块就不想再吃。听说这种瓜也不能多吃,因为气候干燥和瓜的含糖量高,多吃会咽喉干枯,嘴唇干裂。一阵喧闹后,同伴们相互道别,渐渐散去。

夜已很深了,我拿出买来的笔记本,记录下今天的见闻。按行程安排,明天上午自由活动,中午十一点集中退房,下午参观兰州市区的旅游景点。晚上乘火车前往嘉峪关。

兰州是我们这次丝绸之旅的起点,兰州尚且如此,接下来的行程将会更加漫长而艰苦。我再一次提醒自己:思想上要有充分的准备。同伴中年龄最大的接近60岁,最小的才十几岁,我是处于年龄的中线,且身强体壮。我要起到连接沟通的作用,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要让每一位同伴享受游历的快乐,感受到这个“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兰州给我的印象是粗略的,但作为一个正在发展和崛起的西部城市,兰州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游客!我也衷心地祝愿兰州的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刘建华

【作者简介】刘建华,大学本科毕业,恩施州人民银行干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