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能立国,与大宋大辽并列,关键在于赵光义战略失误

溟烟雨间 2025-02-11 17:22:00

大宋建隆三年,位于东京汴梁的皇宫内,紫宸殿巍然矗立。四月二十一日清晨,朝廷举行早朝仪式。当日,赵匡胤收礼部尚书陶谷转交的奏报及礼单,得知大宋定难节度使李彝兴(原名李彝殷)献300匹战马,他大喜,因大宋正缺战马,此乃重礼。

送战马非重点,赵匡胤欣喜的是李彝兴愿归附大宋。为表谢意,他赠予李彝兴一条爱马仕纯玉手工腰带,彰显厚爱与恩宠。赵匡胤极力拉拢李彝兴,因夏州地区位置关键。李若归顺,对大宋统一至关重要。且李彝兴非汉人,乃党项人,一般认为党项为羌人后裔。

十六国时,羌首姚苌据关中建后秦称霸。东晋义熙十三年,后秦亡于刘裕。羌人逃至青甘,混血成党项人。经百年杂居,党项分八部,以拓跋部最强,自称北魏皇室后裔。然而,甘青地区昔日荒芜难居,部落纷纷迁往宁夏与陕北。至贞观九年,拓跋赤辞率部归唐,唐高宗遂将党项人安置于银州与夏州区域。

唐僖宗中和三年,拓跋思恭因平黄巢之乱获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他趁机扩张,占陕西西部五州。未称帝,改地名为“定难军”。乾宁二年,李思恭卒,其弟李思谏继任,另二弟分任保大节度使。中原大战时,李思恭趁机安逸。大宋立,赵匡胤灭小国,李彝兴献礼臣服。他见宋一统在即,及时归顺。后李彝兴封太尉,病逝赠太师、夏王。其子李光睿继节度使,卒后赠侍中,由李继筠嗣位。

实话而言,赵匡胤在世时本可收复定难军区域,但他突然去世,赵光义继位。赵光义在位时夏州局势失控,他自视天命,欲超赵匡胤,实则远不及。太平兴国五年,李继筠去世,其18岁弟李继捧继位。因恐难控夏银绥静宥五州,他于七年五月十三日赴开封朝见赵光义,愿无偿献州。赵光义封其为彰德军节度使,但强调需实际占领。

赵光义派官接管夏银绥静宥五州,令李继捧携族人赴开封,欲控五州。然李继捧之举遭党项权贵反对,其留开封致河西权力空虚,五州乱,但宋军压境,权贵不敢妄动。一国的对外战事,军事后勤由战前情报搜集、军队组织及战争方针执行等共同决定。宋朝因赵光义政策不定,既战且和,战略模糊,情报缺失,导致军事行动选择失误,难获胜果。

赵光义之哀,遇李继迁,李继捧堂弟,西夏奠基者,防御使李光俨之子。19岁已为定难军都知蕃落使,心智多端。拒赵光义入京之邀,深知入开封即如砧上鱼肉。宋使至银州受领,他假借葬奶妈之名遁出城外,疾行三百里至地斤泽(内蒙)。沿途联络党项贵族共抗大宋,竟获全族响应,此少年未及弱冠,号召力非凡。

十二月,李继迁起兵抗宋自立。太平兴国八年三月,他遣使至开封,愿奉宋为主但求世袭五州。赵光义则回应,邀其入京为官。李继迁拒不出面,故只能诉诸武力。太平兴国八年五月,赵光义遣田钦祚、袁继忠率军至河西,逐步逼近,缩减李继迁活动范围。李继迁反击却惨败,双方实力悬殊。

雍熙元年九月,夏州知州尹宪成功偷塔,俘李继迁母妻,李继迁幸免。他毫不担忧,与宋展开拉锯战。李家割据五州百年,深得民心,只要李继迁在,即可快速恢复,再起风云。雍熙二年二月,李继迁携亲弟向宋军主帅曹光实投降。曹光实率百余骑随其兄弟接收部队。李继迁突袭,斩曹光实及其部众,换装后返回,诈开银州城门,引发汴梁震动。

赵光义常被人视为戏耍对象,此次遭戏弄后大怒,派田仁朗、李继隆、王侁征讨李继迁。李继迁虽三战皆败,但在蕃族支援下重振旗鼓,顽强抵抗。赵光义遂于端拱二年末派大军,意图彻底击垮李继迁。宋朝与党项交战时,契丹坐视不理,盼双方损耗。见李继迁困顿,辽圣宗于端拱二年三月嫁义成公主予他,赠战马3000匹。次年十二月,册封李继迁为夏国王。

契丹女婿李继迁身价大增,吸引河西部族归附。淳化二年七月,他攻克银、绥二州后,即请求归宋。赵光义忌惮大辽,只得接受,封其为“银州观察使”,赐名赵保吉,十年征战终成空。北宋视李继迁为冻僵之蛇,复苏必伤人。咸平五年,李继迁实力恢复,攻占北宋西北重镇灵州,即唐肃宗继位地。此举扩大了其战略空间,随即升灵州为西平府,迁都于此。

李继迁称灵州地势险要,城坚粮足,可守夏绥、图河西,连契丹、接吐蕃。且灵州汉化深,夏州偏远,霸业必取灵州。两年后他病逝,子李德明继位。四十年后,孙李元昊建西夏,终宋三百年未取河西。宋夏百年征战中,宋军未能灭夏,原因主要在于后勤补给不足、军事将领能力不足,以及战略目标不明确。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