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宇航员,体验在失重环境下,俯瞰地表全貌,相信这是很多人的心愿,而今随着中国公司积极入局太空业务,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盛举,正向普通人张开怀抱。作为平民的你我,或许从现在开始就得攒钱了。
据悉,国内首家实现了液体火箭回收,可将普通人送入“卡门线”(距离地表100公里)并安全返回的深蓝航空公司在淘宝的飞船票售卖活动于24日正式开启,截止当天傍晚6点,该公司已售出2张太空旅行船票。
与公司前期官宣的150万一张船票相比较,在淘宝的售卖活动,可谓打了骨折,价格仅有100万,而且买家无须支付全款,只象征性的交付5万人民币定金,然后就等着2027年乘坐深蓝航空公司的订制飞船。
为打消消费者对于乘坐飞船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的担忧,深蓝航天创始人、CEO霍亮做了科普,称乘坐飞船的要求只比乘坐飞机的要求高一些,比驾驶轻型飞机的要求低,消费者年龄达到要求,且身体健康,并经过系统性的训练就能成为太空乘客。
乘客的行程包含了7分钟的高速往返和5分钟的“卡门线”体验,如果条件合适的话,在飞船返回期间,乘客还可吃到一枚苹果或者喝一杯水,总之整个行程将万无一失,确保游客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好家伙,太空旅行只要区区100万,如果乘客数量足够多的话,说不定这个价格还能继续打下来,甚至跌到“白差价”。这让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情何以堪,因为就在上月,该公司实现了人类首次商业太空行走,但船票的价格竟高达4亿元。
100万VS4亿元,相信消费者钱多不傻的话,一定会选择中国公司而非美国公司。问题来了,为何中美商业成本倒挂,甚至中国智造或者中国提供的服务只是美国成本的零头。作者认为原因出自两方面。
其一、中国人力成本低廉,美国人力成本高昂。
马斯克在德国工厂的底薪大概在2500欧元—3000欧元,而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某迪下辖南方某工厂开出的底薪只有2100人民币左右。结果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仅有7万人民币左右,而特斯拉的同类产品的出厂价就超过了20万,如此中美根本无法在同一个赛道竞争。
相信深蓝航空依然遵循“价格战”策略,要不然开出的太空船票仅有100万,相信美国同行看到中国公司的表现,一定会掀桌子。这简直不是同台唱戏,更像是降维打击,美国面对中国根本无还手之力。
其二、随着技术推陈出新,进入太空的条件愈发成熟,太空产业将成为下一个蓝海。
深蓝作为国内商业太空探索的先行者,在出售“平民款”太空门票之前,一定综合了火箭建造成本、保险、人员训练等各方面的因素。按照该公司的说法,之所以选定2027年推出商业太空旅行,就是考虑到日后技术的可推广性,确保亚轨道载人旅行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作者认为,太空船票150万也好,100万也罢,只要将消费者安全送入卡门线并安全返还,那么即便前期贴本运行也算值得。毕竟万事开头难,总有人第一个吃螃蟹,只要有一就必然有二,后面通过规模优势,将成本压缩到80万,甚至50万也不是没有可能。
美国怪就怪自己“生错了”时代,遇到中国这个“极致卷王”,让自己引以为傲的技术成为了大白菜。当然大国竞争从来如此,先进的一方从来不会怜悯落后的一方,只会将弱者踩在脚底下,而且反复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