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诡异的背离,折射出制作方在商业压力下的畸形选择。
第一重异化发生在选手选拔环节。
第二重异化体现在内容生产流程。
当演技切磋变成痛苦竞赛,艺术创作就异化为情绪剥削。
第三重异化蔓延至价值评判体系。
这种数据驱动的创作,正在消解艺术最后的神秘感。
娱乐工业化背后的集体焦虑
在这场审丑狂欢中,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行业人才的断层。
横店群演工会数据显示,持证演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从2018年的37%暴跌至2023年的12%。
这种集体焦虑甚至蔓延到创作端。
在韩国综艺《演员学校》中,镜头始终聚焦于新人演员的成长轨迹,导师金惠秀会带着学员在菜市场观察人间百态。
重建行业尊严需要多方合力。
更根本的转变在于价值重估。
毕竟,在《茶馆》巡演一票难求的今天,观众用脚投票证明:真正的表演艺术永远有市场。
结语
当我们在B站看到于佩尔摇头视频与《喜剧之王》混剪时,这种后现代的解构狂欢,恰是演技类综艺困境的绝妙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