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电影发布会现场,饺子戴着一顶松垮的毛线帽,穿着一件看起来不太合身的黄色毛衣,站在聚光灯下,面对着无数闪光灯和记者的提问。
他纯真而又有些腼腆地笑着,说道:“其实这些年,我一直穿这么件毛衣,不是为了时尚,而是习惯。”记者们一片哗然,有人开始质疑,这是真的还是又一次炒作?
饺子,真名杨宇,上世纪他从医学院毕业,却没有走上一条正常的医疗道路。
反而,他选择了动画这个与医学毫不相干的职业。
这一走,就是十多年。
他的第一部短片《打,打个大西瓜》,上线后意外地火了。
许多网友留言称赞:“这才是中国动画的未来!”在光鲜的背后,是他啃老三年的艰辛。
辞去了广告公司的稳定工作,每天关在家里研究动画,憋到腰椎间盘突出。
他和母亲过着极其节俭的生活,几乎不买新衣服,吃的都是打折菜。
有时候,仅仅是为了支付房租,母子俩连肉都不敢多吃。
尽管生活艰难,但母亲始终支持着他:“孩子,放手去做吧,妈支持你。
”这样的鼓励让饺子倍感温暖。
有一段时间,饺子成了亲朋好友的谈资。
大家都觉得他“不务正业”,一个堂堂的医学院毕业生,竟然选择回家做动画,说出去都觉得丢人。
饺子心里却很坚定:“我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他常常说服自己:“如果前面没有路,那我就闯出一条来。”凭借这样的信念,他投入了全部精力。
终于,在某个寂静的夜晚,他看着制作完成的《打,打个大西瓜》,泪水决堤而出。
这短短16分钟的短片,不仅仅是他的心血,更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追梦旅程。
短片上线后他立马收到了如潮的好评,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成为一名自由动画创作者的决心。
于是,2008年,饺子与大学同学刘文章在成都创立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
虽然当时的办公环境简陋,但饺子的内心却格外充实。
工作室成立的初期,他们也接了一些小广告项目来维持生计。
但饺子从不降低对作品的要求。
后来,易巧找到了他,邀请他执导一部关于中国传统神话《哪吒闹海》的动画电影。
饺子从传统故事中汲取灵感,同时加入了自己的创新理念。
他让哪吒不再是那个完美的小英雄,而是一个有黑眼圈、性格叛逆的少年。
他说:“我想让故事更贴近现代观众。”影片预告刚一上线,网友的质疑声便扑面而来。
有人说:“这哪里是我们心中的哪吒?”饺子难免有些紧张,但他并未放弃,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材和创意。
最终,《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票房一路飘红,不负众望成了口碑票房双赢的佳作。
这证明了饺子的创新是成功的,也让他成为了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
成功总会伴随着争议。
近期,饺子再次成为话题中心——一件普通的黄色毛衣被传为奢侈品牌,引发了一片热议。
有人质疑:“这是不是成功后的炫耀?”然而饺子并未选择回避,他的团队立即辟谣,指出这只是件普通的恒源祥毛衣,三年前买的,根本不是什么奢侈品。
谈及这些质疑,饺子很坦然。
他说:“我更关心作品本身。”他并不在意外界对他生活的评判,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更多的价值和情感。
在创作《哪吒》系列电影时,他从不随波逐流,而是坚持原创。
他认为,动画电影不应只是流量的代名词,更应该有深度,有内涵,让观众在看完之后有所思考。
这股坚持和真诚,正是他能够屡次创作出佳作的原因。
饺子导演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候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面对现实的压力和外界的质疑。
但如果我们能够忍受孤独和误解,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正如他所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饺子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只要有梦想,敢于追求,即便路途坎坷,也终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如果说《哪吒》是他的创作巅峰,那么这条追梦之路上的每一步,都是他作为导演的巨大彩蛋。
希望饺子的故事能带给每一个追梦的人更多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在自己的路上继续前行。
到底是饺子?还是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