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在中国古代是十分常见的,秦朝所设立的丞相,从地位上看就是第一大权臣,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理军国大事的存在,所以早从秦朝开始,制衡皇帝的相权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丞相位置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皇权的一家独大,明清两朝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时刻,但明朝时期依然存在内阁来行使丞相的权力,到了清朝时期也存在多个辅政大臣以辅佐的名义来对皇帝进行制衡,但正是因为如此,权力的争夺也频繁出现。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康乾盛世是其中最繁荣的阶段,在此期间还存在一个雍正的过渡阶段,作为皇帝的他一生都在为大清王朝呕心沥血,年羹尧作为当时的重要大臣,却被雍正杀死,原因是什么?真正只是权力之争吗?
雍正皇帝的皇位稳定性
清朝在尚且为部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坚持落实嫡长子继承制度,尤其是在入关之后,也切实认识到了册立一个继承人的重要性。
最初皇太极病故就是因为事发突然,没有确定继承人,引起了皇位的争夺,主要为多尔衮和多铎。
前者要坚持后金的皇位继承方式,简言之就是多尔衮自己想要当皇帝。
后者多铎则认为,当时军队已经入关占领了汉人的江山,所以应该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即在皇太极的诸多儿子之中选出一位继承人,为此各自拉拢势力,明争暗斗。
后来还是在孝庄太后和代善的共同运作之下,将皇位交给了顺治手中。
但让一众人都没想到的是,清朝的权力之争从这里才开始,多尔衮册封自己为摄政王,并以顺治皇帝福临年幼为借口直接参与朝政,甚至一度将这个小皇帝架空。
这种有名无实的情况让福临和孝庄十分恼火,但却无可奈何,一直到后来多尔衮外出狩猎时暴毙当场,顺治才算掌握了实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的皇位继承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之执行,通过上一任皇帝颁布圣旨的方式进行下一任皇帝的选任。
出乎意料的是,到了康熙王朝的时候,又发生了权力争夺的大场面,那就是九子夺嫡,其影响力在整个清朝的历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康熙在经历几次太子的废立之后,干脆不再直接立太子,在经过一番观察之后秘密册立。
这样虽然可以避免一时的争端,但却在后来引起了一场风浪,圣旨上关于于四阿哥还是十四阿哥的争论到现在依旧存在,后续雍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所发布的《大义觉迷录》也被认为是欲盖弥彰,但雍正继位却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即使是这样,关于雍正皇位是否正当的传言一直存在,所以雍正在继位之后一方面通过励精图治的方式改变这种现状,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一些列手段来稳固自己的权力,最典型的就是抄家。
这个行为其实是清朝的老传统了,当年康熙皇帝就曾对权臣鳌拜进行抄家,剥夺了权力的同时还为清朝带来了巨额财富,雍正自然是学会了这个优良传统,在勤政的同时,不忘用抄家的方式来扩充国家财政。从留给乾隆的巨额财富来看就可以知道雍正的手段。
因为对于雍正来说,抄家也是一种打击异己的手段,雍正作为当年九子夺嫡胜利的一方,即使当了皇帝,也不能放任其他的竞争者发展,所以先后抄家查办了八阿哥,九阿哥,克隆多等皇亲国戚,年羹尧则是其中最冤枉的。
在当年发生的九子夺嫡之中,年羹尧坚定站在四爷一方,也算是雍正皇帝的忠实维护者,但最后雍正依然对他痛下杀手,这就难免让人有些奇怪了。
年羹尧的生平
年羹尧也算是满清的贵族,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之中,年羹尧隶属于和皇帝最近的镶黄旗,整个家族的身份地位都很高,但年羹尧也不依赖自己的家庭背景,自己参加科举,经过层层筛选高中进士,这是当时文臣的最高成绩。
但年羹尧并没有被此局限,除了文学方面的造诣之外,他在武学上的成就也不低,康熙后期西藏叛乱,年羹尧身先士卒,直接参与了西藏叛乱的平定战争,驰骋疆场之后立下了不小功劳,因此被康熙召见册封为三等公。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年羹尧屡立战功,仕途扶摇直上,坐到了一等公的位置,年羹尧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贪污。
因为文武双全的他很快意识到,军中是个不错的来钱渠道,真正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稍微从中操作,就可以获得巨额利益。
年羹尧利用清朝军队的论功行赏制,最先用谎报军情的手段来获得钱财,不仅虚报战果,还虚报伤亡数字,骗取更多军饷补给,这一部分的钱财全都落入年羹尧手中。
这种军中的中饱私囊行为其实很难被发现,尤其是像年羹尧这样控制在自己的体系之中。
雍正作为皇帝其实对此早已经有所察觉,毕竟未尝有败绩的年羹尧每次的伤亡数字如此之大着实不合理,所以曾暗指年羹尧自认为功劳很大,大有滥权夺利之势,这其实是雍正的大忌讳,但依然是给了机会,没有当即对其进行处理。
因为年羹尧当时雍正的关系是非常好的,从当时雍正所书写的大义觉迷录中的内容看,雍正在夺位的紧要阶段之时,年羹尧一直坐镇西北,也就是说,从军事上牵制了雍正夺位的竞争对手,因为军事上的牵连,政治上也为雍正消除了隐患。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可以在夺位过程中专心致志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在继位最初的两年,雍正对年羹尧很是器重,除了封官和奖赏之外,信件,奏折,批复等年羹尧都可以一览无余,从这里就能看出,二人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尤其是雍正还在后来表示,我从未见过像年羹尧这样忠心的臣子,如果我的子孙对你有意见,那么一定是我子孙的问题,如果大清范围内有人见到你而感觉不服气,那么他就不是大清的臣子。这些有失帝王风度的发言无不是体现着康熙对年羹尧的重视。
所以年羹尧在军队中的贪污行为雍正并没有点破,但后来雍正还是狠下心来处理了年羹尧。
原因所在
雍正之所以选择对年羹尧动手,首先是因为他不仅没有理会雍正的警告,反而愈发猖狂,在军队中的数次盘剥依然没有让他得到满足,年羹尧开始将手伸向朝廷。
随着战争的结束,年羹尧恃宠而胡作非为,仗着皇帝对自己的宠爱公然不守礼节。
这其实是对皇帝严重的蔑视行为,扰乱皇室的朝纲和威严,此外在回朝之后,年羹尧依然没有转变贪污成性的念头,在朝廷之中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甚至直接开始买卖官员,如果这种行为只是偶尔出现在军队之中,那么雍正还可以稍微给些面子。
但现在事情出现在朝廷之中,群臣都在看着,雍正自己本身在继位的时候就充满争议,如果对年羹尧在朝中如此放肆的行为置之不理,那么就会引起群臣的不满。
再者,因为年羹尧的行为十分过分,已经引起了朝廷之中广泛不满,许多不满其行为的官员都纷纷上书皇帝弹劾年羹尧,每天相关奏折堆积成山,如果雍正不采取一些行动,那么包庇的行为也实在太过明显,这会直接引起群臣的不满,尤其是对他进行弹劾的臣子如此之多,如果继续视而不见,恐怕难以服众。
最后是雍正自己对于贪官污吏的态度,朝廷之中的结党营私和贪污是他所最不能容忍的,因为他早年曾接手了父亲康熙的烂摊子,当时的大贪官和珅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他利用皇帝对自己的宠爱和信任在朝中结党营私,贪污钱财。
因为一开始的放任,导致后来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最后虽然也是在不断弹劾之中被正法,但却给大清朝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漏洞,后来雍正为解决这个问题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所以对于雍正来说,他深知如此贪腐给朝廷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自身也厌恶这种无休止的贪婪行为,所以最终下定决心处理年羹尧,对待贪官的手段,自然是先从抄家开始,将其所有的财富都充公,年羹尧名下的巨款也不例外。
结语
伴君如伴虎是永远的真理,尤其是在清朝这种君王权力极大的情况下,即使皇帝对一个大臣十分宠爱,也不能得意忘形,就像是年羹尧一样,就算他对皇帝登上皇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贪污无度,依然难逃一死。
参考文献
[1]聂世军.功臣谨防变罪臣:侯君集和年羹尧之鉴[J].领导科学,2010(4):45-47
[2]牛创平.年羹尧案述要[J].历史档案,1995(1):110-112.
[3]朱国维.年羹尧的误判及骄横[J].书屋,2021,No.279(01):56-60.
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宠臣啊,这文章写的,和珅成了康熙时期了,真是垃圾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