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T重庆冠军赛激战正酣,很多球迷也发现了,孙颖莎的场外指导变成了马琳。巴黎奥运周期,刘国梁允许让球员自己选择场外指导,孙颖莎德班世乒赛女单夺冠,全程都是由邱贻可来现场指导。那么,为什么又更换为马琳?这又是释放了什么信号呢?下面与大家来共同探讨:
第一,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主教练亲自坐镇,马琳与孙颖莎需要增加现场磨合。
邱贻可作为孙颖莎的主管教练,师徒两个人的合作还是不错的。邱指导帮助莎莎坐稳世界第一、拿到了德班世乒赛、澳门世界杯2个大赛女单冠军,莎莎的反手相持实力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可是以邱贻可的身份,在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上,他只能是在观众席旁观。现场指导球员的都是王皓、马琳这样的主教练。孙颖莎曾说,她与邱贻可一个眼神的交流,就知道对方想说什么,可是她与马琳达到这样的默契了吗?
巴黎奥运会女单一路晋级,马琳在现场指导陈梦时,他心里是有数的,毕竟两个人作为师徒也有过很长时间的磨合。然而,孙颖莎在巴黎周期国际比赛,大多数场次的比赛都是选择了邱贻可来现场指导。如果不在新周期增加默契感的话,恐怕真到了洛杉矶奥运会,莎莎、马琳都不会有心领神会的感觉。王曼昱聪明的一点就是:平时训练找徐辉,而比赛时选择让马琳来现场指导。从这个角度来说,莎莎增加与马琳的现场默契,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邱贻可手下有女队两大主力,蒯曼在新周期需要被投入更多精力。
蒯曼在新周期成长速度非常快,大满贯新加坡闯进女单决赛,亚洲杯也接连战胜了王艺迪、陈幸同,女双与王曼昱搭档在新加坡也成功登顶。不管是单打,还是女双、混双,蒯曼都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恰恰孙颖莎、蒯曼师出同门,两位主力都在一个教练手下,邱贻可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来分配。相对来说,蒯曼作为新人,邱贻可在她身上投入的精力会更多。
莎莎与邱贻可合作的甜蜜期已过,在技术、战术上已经不太可能给她更多。巴黎周期,孙颖莎对阵陈梦占据上风,然而女单决赛孙颖莎再一次倒在了陈梦拍下,连续2届奥运会屈居女单亚军,对于陈梦的研究和决赛打出的落点,邱贻可没能给孙颖莎更好的对策。莎莎巴黎奥运女单失利,邱贻可也是有一部分责任的。一位教练的能力,或者说思路,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邱贻可再带孙颖莎一个周期,他能否带来新的东西给莎莎,这也是值得一个商榷的问题。
第三,马琳对孙颖莎前三板技改有帮助,“暴力莎”需要更多新的尝试。
亚洲杯孙颖莎被张本美和、王曼昱频频打穿正手大角度,暴露出了莎莎的一些短板。实际上,强如马龙、张怡宁等大满贯,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周期也都在一直实施技改,并不是说孙颖莎登上世界第一了,她就完美无缺。马龙退役前,还一直在强化反手相持有力。张怡宁能够实现双圈大满贯,就是李隼告诉她,如果你还想再打下去,坐吃山空,再拿之前的技术是不能的。
张怡宁的防守独步天下,之所以又能蝉联奥运会女单冠军,就是李隼要求她增加了主动进攻能力。马琳的看家本领就是前三板发球抢攻,那么孙颖莎发抢已经很厉害了,还需要马琳来帮她技改吗?答案是:必须技改!亚洲杯张本美和能够在接发球上,把孙颖莎控制在台内,王曼昱的前三板比莎莎上手质量还高。孙颖莎以往前三板抢攻、控制技术,已经被对手适应了。因此,马琳教给孙颖莎一些新的抢攻套路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试想一下,洛杉矶奥运会现场指导孙颖莎的是马琳,而这两个人在整个周期都没有现场磨合,你觉得这两个人默契性有多大呢?欢迎各位留言、探讨,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