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轻武”国策真实一无是处么?

谈古论今滔滔不绝 2022-02-10 15:41:51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是史学家陈寅恪对宋朝的论断,基本为世人所接受。

人们对宋朝的经济文化还是颇为赞赏的,但一提到军事多会摇头,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宋军战力一直为后世所诟病,多数人认为,宋朝缺乏尚武精神,军事实力弱,“重文轻武”是根本原因。真是这样么?

一、所谓“重文轻武”的由来

谈宋必说唐,因为人们在怼宋朝时,一般都会拿唐朝来做比较,另外,两个朝代时间上跨度小,更有可比性。

人们说起唐朝,尤其是盛唐的文治武功,尚武进取风气浓烈,将士奋战沙场,不断为王朝开疆拓土,一幕幕热血场面,每每念起,总令人心驰神往。

但不要忘了,我们心心念念的大唐依然亡了。我们知道,唐亡于藩镇,唐朝后期,藩镇林立,割据藩镇企图游离于中央政权之外,自成一体,大有东周末年之势。

其后的五代十国时期,那个时代,就是名副其实的“武人政治时代”,所谓权随兵来,只要手握雄兵,坐天下那是分分钟的事。

各方唱罢,赵匡胤粉墨登场。见证了权力快速更迭的赵匡胤深谙武人政治的危害,所以他在得天下后,迅速对其从中获利的军事制度改革,向昔日的战友开刀。

关于改革兵制的构想,绝非一时的想法,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赵匡胤绝非是第一人,前人也肯定认识到了,但在政权快速更替的大背景下,没有更好的办法和时间来解决,这个自然就落到赵匡胤头上了。

赵匡胤和他的谋士们总结出天下“兵革不息”的原是因为“镇节太重,君弱臣强”,所以他们把改革的策略定为:“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从根本上解决唐中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相对于其他大开杀戮的开国君王,赵氏算比较仁慈的了。

二、“重文轻武”国策下的文臣武将

宋朝将“重文轻武”国策,但真实的是武将并没有那么差,文臣也并没有那么好。

宋朝最高军事机构称为枢密院, “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枢密院最高长官,在一定意义上与宰相职位相当。

《职官志》:“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枢密本兵,与中书对掌机务,号东、西二府。”

宋朝军人待遇并不差,尤其是经济上。北宋俸禄制度的特点是高薪,对武臣亦适用。三衙作为“武臣极任”,当然更为突出,像仁宗朝御史中丞贾昌朝在分析外戚等“恩幸子弟”垂涎三衙职位的原因时就说:“其志不过利转迁之速,俸赐之厚耳。”事实也就是如此。

“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

宋代对武将除了收其权之外,还有重其爵、厚其禄。这就逐步在宋朝武将体系中形成了“将门”这一特殊生态。

此外皇家也会选择与大的将门结为姻亲,使之成为自己的亲族,当然这也是为打感情牌,增加对将门的控制力的一种手段。

“宋太祖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周世宗)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

赵匡胤重用文人,还与子孙约法三章不得杀害士大夫。是真的相信文人吗?他曾对宰相赵普的对话,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使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赵匡胤最终选择与士大夫共天下,是因他深知武人集团的破坏性和不稳定性,赵匡胤重用文人,也仅仅是因为他认为文人产生的危害远远不及武将,不会对他的政权产生根本威胁,出于这种考虑也有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意图。另外任用文人,还可以收买人心,获得称誉。

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治天下还得下马,政治逐渐走向文官制度是历史得必然。

三、“重文轻武”国策下的宋朝百姓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道尽了百姓之苦。 而连年的战乱,最为遭殃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要不怎么会有“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之说。

我们读历史时,时常会看到“全军覆没” “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等字眼,可能都是一眼而过,最多仅意识到这些都是描写惨烈景象的词语,很少人会联想到,这累累白骨背后都是曾是鲜活的生命,又有谁会想起多少各破碎的家庭和心碎的母亲。

宋朝建国后,科技、经济、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江南也得到了充分开发,社会财富积聚,人口急剧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这在清明上河图中有较好的体现。

另外,有宋一朝,均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宋朝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能过的下去的。

后来宋朝花钱买和平,从经济账上还是比较划算的,因为战争需要的消耗更大,并且残酷的战争,更会造成妻离子散,家庭破碎,至少百姓们是不愿打仗的。

宋朝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重文轻武”,而是是文武分途,是针对唐后期及五代时期武人力量极具膨胀而进行的一项军制改革,不过在操作中,矫枉过正还是有的。

假若没有“重文轻武”国策,宋军是不是就不会这么挫,对外也不会这么怂,也许吧,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宋成为继“五代”后一个短命的政权,当然历史没有假若!

1 阅读:194
评论列表
  • 2022-08-16 11:15

    我最想待的朝代就是宋

谈古论今滔滔不绝

简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