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你,与你何干?”,是出于中国第一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著《三体》小说里的一句话,原话是“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是丁仪在研究水滴飞船时突发感慨的一句警示,相信凡是看过《三体》的人对这句话基本上都有着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说“毁灭你,与你何干”呢?把“我”都毁灭了,还说与“我”不相干?乍一听怎么这么矛盾呢?不同的人也许会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或认为反映了宇宙文明之间“弱肉强食”的冷酷法则,或认为反映了低等文明对于高等文明的一文不值,或认为反映了自然法则的自然之性,等等。而本篇文章,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解释“毁灭你,与你何干”的深刻含义,从不同的思维视角,从量子理论的奇异性,从生命本质,从循环的自然律……
开始探讨前,让我们不妨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被淘汰的话,即从此以后人们的出行再也不需要乘坐交通工具的话,地球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每当下班走进住所园区,或上班走到办公楼下,首先映入眼睛的,再也不是那一排排的各种车辆,而是空旷的草坪和绿植,不是给人以惆怅的拥挤,而是给人以空旷的神怡。马路上,大小街道里,再也不是川流不息的各种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而是只有悠闲散步的人们。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消失了,地面上省出来了将近五分之一的空间……
省去了这些大小笨重的各种交通工具,也就等于增强了对地球的环保,从此地球再也不会受到各种交通工具的废气排放污染和噪声污染,因为“污染”的制造源地都被改成了“超空间传送的中转站”,而地球环境则会变得更加绿化,空气更加清新。很美好的愿景,不是吗?怎样才能做到将地球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淘汰掉呢?那正是我们开篇所要探讨的科学,也是解决地球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超空间传送,即“量子隐形传态”技术的应用。探索科学,探索宇宙,水木长龙与您继续的探索之旅。
相信大部分人都看过「星际迷航」,对里面的超空间瞬时传输人或物的现象不会感到陌生,只要通过扫描人或物,并进行量子比对,然后推动按钮,便可以借助量子纠缠原理实现将人或物瞬间从飞船传送到另一个星球的地面上。听起来很科幻,不是吗?但随着量子科学的发展,这种曾经只出现在科幻影视剧里的不可思议,早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因为这种超空间传送完全可以被我们的科学家借助微观粒子进行演示,说不定我们现实生活中哪天就会出现「星际迷航」里的那种瞬间传送技术。
何为量子隐形传态?量子隐形传态,顾名思义,传送的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物体的状态信息,且并不通过中间的空间,即实现的是非定域性的超空间传送——将一个物体从一个地方瞬间“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好像不需要中间的传输过程似的,又像在传输过程中被隐形了般,故名“量子隐形传态”。
既然传送的不是物质实体,为什么还说不需要交通工具呢?
这正是量子隐形传态的微妙之处,借助的是量子纠缠原理,波函数坍缩理论。方法是:假设需要传送的是粒子X,而粒子1和粒子2处于量子纠缠状态。那么,最终将如何实现将粒子X借助量子纠缠原理“传送”到粒子2那里呢?
我们设粒子X的量子态为Φ,然后让粒子1与粒子X进行一次巧妙的比对测量,这种比对测量会导致整个系统(包括粒子1,粒子2,粒子X)的量子态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发生波函数坍缩效应。因为粒子1与粒子2原先处于量子纠缠态,从而会将粒子X的量子态Φ以一种变换态传递给粒子2。而处于粒子1处的测量者此时可以通过经典信息通道的方式(比如打电话)告诉粒子2处的观测成员表征变换的操作信息(包含于测量结果中)。
粒子2处的观测者可根据收到的变换信息对粒子X的状态进行还原操作(粒子2的量子态此时是粒子X的量子态的一种变换),从而还原出粒子X的原先量子态Φ,即让粒子2变为原先粒子X的量子态Φ,也就等于将粒子X传送到了粒子2所在的地方。这就是量子隐形传态的实例操作,并不是真正的将粒子X传送到了粒子2处,而是传送的量子态,从而在粒子2处还原出一个粒子X的副本。
不过量子隐形传态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原先的粒子X的量子态Φ在被进行比对测量时会被完全破坏掉,这也正好吻合“量子不可克隆定理”。还有一点或许是很多读者不明白的地方,那就是看起来量子隐形传态似乎违背了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量子隐形传态传送的是未知量子态,即发送者并不知道所传送的粒子的全部状态信息,而是借助量子纠缠和测量坍缩效应的方式来实现量子态的传送的,所以并不违背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
实现人或物的超空间传送明白了量子隐形传态的原理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超空间传送人或物了。怎么传送人或物呢?道理可以比葫芦画瓢,依照上面我们刚刚举例的传送粒子X的量子态Φ的方法,只是传送人或物需要比对测量的是亿万万的量子态,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粒子的量子态,这当然不能用简单的粒子量子态的简单实验设备来实现。不过,基本原理却是不变的。
假设需要将A地的某人某物,传送到B地去。那么就需要在A地和B地分别设有一罐处于量子纠缠态的量子集和(数量必须大于人或物本身的量子数)。可设A地的量子集和为A,B地的量子集和为B,A与B集和中的量子分别处于对应的纠缠态中。如果需要将人或物传送到B地去,就需要先将人或物进行量子扫描并被量子集和A比对测量,此过程会破坏掉人或物本身的所有量子态,同时也会通过量子纠缠作用于量子集和B中的量子态,通过复原机制的反演算,便可还原出原先的人或物的本来样子。
量子理论阐释:毁灭你,与你何干!至此,如果中间不出任何差错的话,原先的人或物,就会像跨空间般完美地从A地消失,B地出现,仿佛被传送过来了一般。而事实上,我们知道,这种“传送”实则更像是克隆复制,将原先的销毁掉,又创造出来了一个副本而已。只是,当你被完美地“复制”出来出现在B地时,你并不会感到自己不是自己,尽管你其实已经不是自己了,因为你在被扫描测量的时候便已坍缩成了一堆废弃的粒子。毁灭你,与你何干!突然,感觉这句话用到此处简直再也恰当不过了,不是吗?
将原先的你给销毁了,然后通过量子纠缠的原理又复制出来一个你,对于又“重生”的你而言,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经被销毁过,也不知道现在的你早已不是原先的你,只当是自己还是自己。这不正是开篇前我们所要探讨分析的那句经典话语——毁灭你,与你何干——的最好解释吗?
毁灭你,与你何干?!嗯,听起来很有道理,如果结合“量子隐形传态”原理分析的话。但是,如果毁灭了“我”,又没能完美地再创造出来“我”的话,那可就不能不说不相干了。
量子隐形传态失败的可能后果:(1)不毁灭“我”,与“我”必相干!
凡事都有万一,宇宙法则也有例外,大自然规律只对遵循者有效。
尽管量子隐形传态能给交通运输带来方便快捷,可以淘汰掉地球上所有的传统交通工具,但是,这种超空间的传送也可能会出差错,并不一定能保证每次都能完美地传输,就像普通交通工具也会发生交通事故一样。
看过「星际迷航:下一代」的朋友,应该都记得两个一模一样大副瑞克的故事情节吧?在一次外出任务返回时,由于传送机出现问题而导致被传送的大副在被“传送”(复制)到飞船时,并没有销毁被传的原先版本大副,于是在后面的某一集便出现了两个大副相遇的情景故事。直到「深空九号」还出现了那位本该被销毁而因传送机故障未被销毁的那个大副。
正因为机器的故障,导致原先的大副变成了“流浪者”,失去了曾经拥有的几乎一切,副本的反而取代了原先的正位,致使「深空九号」时原先的大副因为迷失自我而陨于非命。或许,临终前,原先的大副一定扼腕愤慨:不毁灭我,与我却相干!为什么机器偏偏出现了故障?这给我这个N号大副造成了多大的麻烦,带来了多大的打击,知道不?既生N+1号大副,何留N号大副?唉,真是命运的捉弄!
所以,如果量子隐形传态过程中,如果副本已经被在目的地复原出来,而原先的版本并未被销毁的话,那么「三体」里的那句话“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就会变成“不毁灭我,与我必有相干!”。
(2)毁灭我,与我相干!
而「星际迷航:原初系列」刚开始的时候,便有几个科学家在借助超空间传送机进行传送时因为机器出现了问题而殒命的现象。也许那个时候,量子隐形传送技术还不成熟,所以一开始便出现了悲催的画面场景。
所以,在量子隐形传态过程中,如果扫描测量了被传送的人或物,而又未能按预期完成量子态传送的话,那么就会造成真正的“毁灭”——变成废弃的一堆散乱粒子。这时,「三体」里的那句话“毁灭你,与你何干!”就会变成“毁灭我,与我相干!”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
沾量子即骗子
人的意识和思想能传送吗?若送不过去就麻烦了!
牛逼[点赞]
通用电磁波的接收都是采用电磁谐振原理,也就是电磁感应原理来接收电磁波信号的。而光同样是电磁波,只是波长较短而已,而光的接收同样的是电磁感原理。光电效应实验本质上也电磁感原理产生的,计算公式也是电磁感应原理。根本就不用假设成什么粒子。假设成粒子反而很多实验现象却无法解释,比如逸出电子的方向与入射光方无关,却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相关,这种现象只能用电磁感应原理才能完美地解释。电子振动产生光波,因此电子绕原子核旋转的原子模型应该是错误的,核外电子正常应该是相对静止地附着在原子核外,不同的排列形式会组成不同的物质状态比如碳原子组成石墨和金刚石。当核外电子获得能量时受到核力的约束不同的核外电子会产生不同的振荡频率,从而发出对应频率的光波。由此可以推定现有的原子模型可能是错误的。光波与实物粒子还有一个差别就是光波通过透明体后(只要光波能透过去比如光纤即使很长)都会恢复原来的速度。而所谓的电子波或其它实物粒子无论通过什么物质都只有减速!通过后更不可能恢复原来的速度。机械波也具有同样的特性。这就是波与粒子的区大差别!为什么这么多科学家都在睁眼说瞎话?
这篇文章很有趣!
是这样没错[得瑟]
[呲牙笑]传送一次相当于自杀一次。
克隆量子可以,记忆是量子态吗?请小编解答
有量子,则无水滴……
量子纠缠是高维物体在三围的投影
说是这么说。。但传送前的自己已经死掉了对吧?
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没有谁是一直牛逼的[得瑟]
相信光子论的人忽略了光波与真正微观粒子的一些区大的差异,或者说是睁眼说瞎话。光波(电磁波)一但一出现无需加速就立即达到额定速度。光波具有波的所有特性(衍射、干涉、折射)而所谓的粒子波只有在所谓的双缝干涉时才具有所谓的波的特性,这种现象最大的可能就是衍生物,是粒子撞击双缝上的物质原子产生类似于通过双缝的光,如果是用不同质的金属来做双缝就不会产生这种衍生物了。而其它微观粒子无论怎么加速都无法达到光速。所谓的电子波动性也只有在所谓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才能观察到(电子双缝干涉实质上是衍生物本质上是还是光的双缝干涉)而电子和其他实物粒子无论在微观和宏观条件下都没有波的特性。而光波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状态下都没有粒子的特性。至于光电效应实验只有用电磁感应原理解释才能符合物理本质。爱因斯坦假设的光子撞击电子产生光效应完全与实验事实不符。至于康普顿效应用光的共振辐射结合晶体的电子分布规律完全可以解释。而光子论根本就无法解释用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对逸出电子的方向有影响,只能用电磁感应原理才能完美地解释,而且和理论推论完全吻合。
光的本质属性就是电磁波!没有粒子性!用光的电磁感应原理能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根据本人用光波的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可以推导出用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会对逸出电子方向产生影响,逸出电子的方向与入射光波包的切线方向相同,而实验证明推论完全正确!光的电磁感应原理导论1:光的泡包的磁通变化率与光的频率成正比,所以光的波泡对电子的感应能力与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实验结果相符。而光子论的假设是无法解释逸出电子方向与普通入射光方向无关的实验事实,而且逸出电子方向可以与入射光方向相反,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假设是光子撞击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按此推论逸出电子方向应该与入射光同向,而实验事实却是与入射光方向无关反而与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有关。所有实验证明用光波包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才是正确的光子论是错误的,波粒两象性更是谎谬!所谓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我认为是电子撞击双缝产生的衍生物,我们可以用不同村质的金属材料来做双缝中间隔栅两侧也用不同的金属看还能不能产生双干涉现象就知道。最简单的原因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是不怕观察的,为什么电子双缝干涉怕观察?那是因为光的双缝干涉是真正的双缝干涉电子双缝干涉是假的双缝干涉。
尿尿睡吧 三体人来的时候 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能实现扫描传送就能有修改基因的能力,人类基本没病,能活很久,这种事没1000年后办不到吧
根本不可能实现,你能把一堆死物组织成有思想的活物?传送物品可以,生命不可能实现
唉!铺天盖地的三体广告无孔不入,是钱疯了还是人疯了,不着边际地诱导善良的国民
人杀鸡鸭猪狗牛羊…………也没仇吧
前半段可以用传真来类比,后半段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总结: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也。
1951年,爱因斯坦在给他的好友贝索的信中,曾极度伤感地说过这么一段话:“什么是光量子?50年来我一直在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可是哪怕连一步都没有接近答案。眼下像汤姆、迪克和哈利这样的人,都以为他们了解光量子,其实全都是错的!”“汤姆、迪克和哈利”是谁呢?他们就是“张三、李四和王五”。爱因斯坦没有指名道姓,但却囊括了所有人。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因为用“光量子”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而获得了1921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在30年后,他却坦言,自己从来都没有真正理解过光子是什么? 光真的有这么难理解吗?竟然困住了代表着人类智力巅峰的科学天才?为了深刻理解光的神秘和诡异,今天我们就盘点下关于光的4个,现今科学依旧无法解释的现象,看了这篇文章,你势必会对日常所见的光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一、光的部分反射现象。众所周知,光的本质就是电磁波,但同时具有粒子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当一束光射入玻璃表面时,有一部分会发生反射现象,而另一部分会折射穿过玻璃,那么,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比值是多少呢?
有资源有精力还不如去用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证明光电效应是光的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证明光子论是错误的。用不同的金属材料来做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双缝,看看电子通过双缝时还能不能产生干涉现象,以此证明电子没有波动性。如果是成功的话量子论就能切底被推翻了!这才是对物理界对全人类巨大的贡献!而不是去做那些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假大空的东西。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无法控制单个光波或单个电子。用偏振光验证光电效应是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做一个白炽灯型状的光电效应管,中间放置感光极在灯管圆周均分四个逸出电子接收点,用偏振光照射感光极,同时测量四个接收板接收到的电流大小,就可以判断出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对逸出电子方向的影响,看看实验结果是否与我的电磁感应原理产生光电效应的推论相符?如果是实验结果相符的话就证明我的推论是正确的!同样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做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双缝,如果电子双干涉是电子撞击双缝时产生的衍生物(类似于光通过双缝时产生的光波双缝干涉)那么由双是不同的金属材料所以产生的光频率也不会相同所以电子通过双缝就不会产生干涉条纹了。如果两个实验结果都符合我的推论那么就可以百分百的证明量子力学就是谬论!
牛逼[点赞]
跟随老夫修仙吧,拜老夫门下。记得要交报名费[得瑟]
电子振动产生电磁波原理和普通电磁振荡线圈产生电磁波原理是一样的。普通振荡线圈振荡产生电磁波的能量我认为和其振幅无关,其振幅都是标准的正弦圆形闭合曲线。也就是说其振幅等于正弦波的半波长度。其能量就是这个半波闭合面积的磁通变化率对电子的感应能力。因此普通电磁波的能量大小就是与振荡线圈的电流变化率成正比,当电流大小一定时则与振荡频率成正比。电磁波是电流振荡产生的磁场波,并非是磁场波电场波交替出现。变化的磁场并不会产生电场而是会对处于其中的电荷产生作用力。电子的电量是一定的,当其完成一个周期的振荡时,我们可以用其电量除于其周期算出其振荡电流强度。根据其波长算出其波包面积,这样由电子振荡产生的电磁波,其波包的磁通变化率就可算出来了。由此由电子振荡产生的电磁波(光波)产生的光电效应现象,使处于光波波包内的电子所能获得的能量,就与电子振荡产生的光波的频率成正比。其计算机公式就是目前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计算公式。所以用光波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才是最完美的最符合物理规律的。根本就不用假设出四不象的所谓光子来解释。具体的计算公式我相信懂电磁感应原理的人都能计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