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我们往往发现,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总是像夏天的冰棍,快得让人来不及尝个味儿就融化了。那有没有办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上瘾”的感觉呢?这可不是空谈,只要找到对的方法,学习也可以变成一种让孩子流连忘返的体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样一个方法——“沉浸式学习”,这可是能让孩子越学越爱的“猛药”。
孩子不爱学习?原因在哪里?先问各位父母一个问题:孩子对学习的抗拒,真的是天生的吗?咱们回想一下,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对世界的好奇心可是满满的,什么都想知道,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鸟儿会飞?但是到了上学之后,为什么那股学习的劲儿就突然“偃旗息鼓”了呢?
我觉得,孩子不爱学习,原因并不在于学习本身,而是学习的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枯燥无味,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滔滔不绝,孩子只能乖乖坐着听,这种学习方式无趣得很!孩子们本来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在这样压抑和单调的学习氛围下,那些原本的好奇心就逐渐被磨没了。
你有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玩电子游戏的时候,怎么能一玩就好几个小时,甚至忘了吃饭?这说明他们是有“上瘾”的能力的,只要找到让他们上瘾的关键点。咱们家长不妨想想,如果能把孩子对游戏的那股热情用到学习上,是不是就事半功倍了呢?
什么是“沉浸式学习”?“沉浸式学习”听上去有点高大上,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完全沉浸在某个学习主题里,就像玩游戏一样,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和发现。孩子们越是能够亲自参与进来,他们对这个知识的兴趣就越浓烈。
举个例子,朋友家女儿小明最近对宇宙特别着迷,她就找了好些有关宇宙的书,还和妈妈一起动手做了一个小小的太阳系模型。这个过程,小明一边手工制作,一边了解太阳、行星的知识,每完成一个星球,都会兴奋得不得了,跑来跑去地跟家人炫耀她的“宇宙”。这就是“沉浸式学习”的一个生动体现。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一步步把知识“玩”进了脑子里。
怎么帮孩子找到“沉浸点”?“沉浸式学习”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个能让孩子“上瘾”的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观察和引导,找到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物,那咱们不妨带孩子去一趟动物园,或者买一本生动有趣的动物图鉴,一起看看书上的故事,学学动物们的生活习性。
有的孩子喜欢科学实验,那就和他们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还记得小时候咱们在课堂上用醋和小苏打做出的“火山爆发”吗?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孩子们看到冒泡的场面时眼睛里闪烁着好奇,这就是一种探索世界的乐趣。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学到了科学原理,还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快乐。
还有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就是阅读。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沉浸式学习”手段,孩子可以通过阅读来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如果孩子对恐龙感兴趣,带他看一些有关恐龙的绘本、故事,甚至纪录片,把恐龙的世界通过丰富的方式展现给他们。这样,孩子会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激发新的好奇心,这种学习状态非常宝贵。
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沉浸式学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让学习变得和生活结合起来,而不是单单存在于书本和课堂。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平时大人们采购,总是自己拿着购物单直奔目标,可那次我故意让孩子来帮忙列购物清单、计算价格,还跟他说:“咱们今天的目标是控制在100块以内,你来帮我看看哪些东西该买,哪些东西不该买。”
整个过程,孩子不仅锻炼了数学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做出选择、如何预算,甚至对商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产生了兴趣。这些生活中的小小“任务”,其实就是学习的好机会,孩子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有意思多了。
做孩子学习的伙伴咱们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孩子的学习伙伴,而不是学习的“监工”。如果孩子对一个话题产生兴趣,咱们就陪着他一起“沉浸”进去,而不是站在旁边“指手画脚”。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甚至一起动手做一些实验或者小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觉得你和他是一条船上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督促的教练。
比如,老邻居家孙子对做饭感兴趣,每天在厨房捣鼓锅碗瓢盆。起初老邻居觉得这是小孩瞎胡闹,后来干脆一起陪他学,结果现在孙子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对化学、物理也产生了兴趣,因为他总想知道为什么高温会让面粉变成面包。这种兴趣,才是真正的学习动力。
结语其实,学习并不一定要坐在书桌前,也不一定要死记硬背。真正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探索、一种发现,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体验。咱们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找到自己的“沉浸点”。孩子一旦爱上了学习,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就会像玩游戏一样“上瘾”。
“教育孩子如同种树,重要的不是不断地催促树苗长高,而是给予它阳光、水分和适宜的环境。”所以,别急着给孩子灌输知识,先给他们一点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沉浸中爱上学习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分享,希望能给正在育儿路上的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育儿方法也应该随之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