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历史上那些臭名远扬的宦官,像秦朝的赵高、汉朝的石显,还有明朝在朝廷中权势极大、被称作“九千岁”的魏忠贤,大家往往就会想起来。但是,要是跟本文要说的这位——唐朝的仇士良一比,这些人好像都还差了一些。
仇士良的权势那是相当厉害,他把二王、一妃、四宰相都给杀了,还能废立皇帝,让宰相被架空。而且,他对下面的朝臣也毫不手软,杀了半数之多。他的手段极其狠辣,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实在是让人感到震惊。
让人更为惊叹的是,他不像赵高、魏忠贤那样最后声名狼藉、身败名裂,而是能够善始善终,安安稳稳地度过自己的晚年,完全可以说是唐朝的“无冕之王”。
【宦官世家,朝中显贵】
仇士良来自一个声名显赫的宦官家族。可能有人会纳闷,宦官就是太监,都没了生育能力,咋还能有世代都当宦官的情况呢?这是唐朝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特别现象。
那时,家族历代都是宦官,没有亲生的孩子,不过可以靠娶妻、领养孩子来构成表面上的家庭,从而达成家族的延续。在唐朝以前,收养子嗣的情况虽说有,但多数是为了让家族的血脉得以延续,而且被收养的子嗣不会再成为宦官。
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宦官的势力不断增强,构建出了完备的产业链,他们收养子嗣来继续当宦官,以此来保证家族权力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仇氏家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据史书记述,仇士良的家族自其曾祖那辈起,连着五代人都是宦官。靠着家族的力量,仇士良在十六七岁的时候进了宫,从此开始了他的宦官之路。后来权势极大的仇士良,不但娶了朝廷大臣的女儿当老婆,而且还有五个孩子。这五个孩子当中,也许有他进宫之前亲生的,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多数可能是收养的义子。
刚进皇宫的仇士良,只是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太监罢了。不过没多久,他就碰到了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在东宫给皇孙李纯伺候了九年。
李纯便是后来的唐宪宗。唐顺宗离世后,李纯登上皇位。仇士良身为东宫的旧人,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晋升,一下子从默默无闻的小太监变成了朝廷中的显贵人物,这对他获取权力而言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宪宗去世后,唐穆宗登上皇位,不过穆宗只当了四年皇帝就因病离世了。接着,唐敬宗李湛成为皇帝,此皇帝昏庸没本事,把朝堂政事弄得一塌糊涂,没多久就被宦官刘克明给杀了。
要知道时势能造就英雄,穆宗和敬宗的统治昏庸无道,致使朝局混乱不堪,仇士良借此机会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他从一开始的五坊宫苑使,渐渐晋升为左神策军中尉,就这样变成了实打实的权臣宦官。
【甘露之变,掌控朝野】
似乎上天认为他的权力尚不足够,一场政变把他推至权力的最高处,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甘露之变”。在汉唐时期,宦官之祸常常被人们谈起,唐朝宦官专权虽说起始于安史之乱,然而在甘露之变后则抵达了巅峰状态。
唐文宗登基后,仇士良的地位蹿升,然而宫里还有宦官王守澄能跟他抗衡。皇帝想制衡这两方势力,就促使仇士良和王守澄互相争斗,最后仇士良凭借自身本事,成功地把王守澄给架空了,还将其杀死,这下他的实力猛涨,也变成了皇帝的大麻烦。
于是,唐文宗联合大臣,想要把这个灾祸给除掉。有一天,金吾卫假称皇宫里出现甘露,打算引仇士良进入圈套然后将他消灭。可最后,由于大臣没本事、皇帝软弱,这事就失败了。在各方力量的争斗中,唐文宗原本打算一下子把宦官都铲除,结果却被手里掌握着军权的宦官给完全掌控了。
甘露之变后,凡是参与这事儿的大臣,全都没跑掉,一个一个地被清算。京城里面一下子变了天,到处是血。就在这个时候,仇士良瞅准机会使坏,一下子把唯一能跟他对着干的皇宫禁卫金吾卫给除掉了,就连四大宰相也没逃过,都成了他刀下的死鬼。
在这之后,朝廷里官员的力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仇士良将皇帝彻底地架空了,他的权势极为强盛,几乎能和帝王相提并论了,要不是他自身存在问题,登上皇位并非是做不到的事。经过这场政变,唐文宗李昂被仇士良给软禁起来了。
据《新唐书》所述:“从此,天下之事都由北司来决断,宰相只是处理文书罢了。”
当下,仇士良将朝廷牢牢把控在手中,趾高气扬,对天子构成威胁,对宰相不屑一顾,把朝臣当作草芥一般欺压。然而,唐文宗对此毫无办法,《新唐书》里的一段记载,把他的悲惨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唐文宗把学士周墀召进殿中,问道:“依你之见,朕能和前代的哪位君主相比呢?”周墀跪地回答:“臣学识浅薄,实在难以评判,然而天下人都讲陛下能和古时的尧舜相媲美。”唐文宗表示:“朕怎敢跟尧舜相较呢?所以才问你,你觉得朕跟周赧王、汉献帝相比怎样?”周墀很是吃惊,说道:“陛下您有圣明的品德,怎能拿自己和那两个亡国之君作比呢?”唐文宗言道:“周赧王、汉献帝只是被强大的藩镇所制约,现今朕却被家奴牵制,恐怕连周赧王、汉献帝都比不上啊。”
在接下来的好几年里,唐文宗成了仇士良操控的傀儡,没了原本该有的尊严和权力,后来连朝都不上了,还郁闷得生了病。本来呢,唐文宗想悄悄筹划,打算靠着太子去干一番大事,可没想到被仇士良一下子就识破了,这人还直接假传诏书,自己选定了新皇帝。这么一折腾,对唐文宗来说,那打击可太大了。
【武宗镇压,风光不再】
唐文宗去世后,唐武宗虽说当上了皇帝,可他这皇帝当得并不稳当,地位甚至还比不上唐文宗呢。唐文宗起码还有些党羽帮衬着,唐武宗身边却连个能信任的人都没有,只好不停地去讨好仇士良,好让自己能平安无事。但仇士良可不满足于此,他心里清楚唐武宗是自己捧上去的一个傀儡,于是就更加毫无顾忌地去扩大自己的势力了。
为稳固自身地位,唐武宗刚登基的时候,仇士良就急不可耐地把杨贤妃、安王李溶以及陈王李成美给除掉了。这三个人在仇士良拥唐武宗上位的过程中,坚决地表示反对,成了仇士良的大麻烦。所以,只要时机一到,仇士良就毫不手软地把他们一个一个地解决掉了。
唐武宗遭受着仇士良的强力压制,只得任其摆布,无奈地瞧着二王、一妃被残杀。可是,仇士良没想到,他自己扶植起来的唐武宗可不是一般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唐武宗慢慢积攒力量,把宰相李德裕当作心腹大将予以任用,凭借李德裕的智慧和威望来均衡朝廷中的势力状况,一点一点地削减仇士良的权力。
仇士良哪能甘心啊,他灵敏地发觉了唐武宗的想法,还打算鼓动禁军去阻拦这个计划的推行。但是,唐武宗早就暗暗筹备了好些年,实力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到最后,在唐武宗强有力的打压下,禁军闹出来的乱子被平定了,仇士良的诡计也没得逞。
这会儿,仇士良虽说看上去还是朝廷里最有势力的人,可实际上早就没了往日的风光。在皇帝跟宰相的合作之下,仇士良的权势很快就垮了。没办法,他只好上书说自己病了,要求辞官。唐武宗这下总算把大权握在手里了,不过他也清楚宦官的势力还是很强,既然仇士良自己主动提出辞官,他也不想再生出别的事端,所以想到仇士良拥立自己的功劳,就把仇士良的所有罪行都给赦免了,过去的事也就不再追究了。
仇士良心里很清楚,皇帝迟早会跟他秋后算账,当下的赦免不过是临时的办法。为了能让自己平安无事,他只得离开皇宫。虽说他失势了,但余威仍在,在仇士良回乡告别的时候,还有不少他的党羽宦官来给他送行。
他趁着这个机会给这些宦官讲为官的办法:“别让天子闲下来,得常用奢侈浪费的事儿去迷乱他的眼睛和耳朵,让他沉迷在宴饮欢乐里,没工夫去管别的事,这样咱们才能称心如意。绝对不能让他读书,也不能让他跟读书人接近,要是他知道了前朝的兴衰,心里有了担忧和害怕,就会跟咱们疏远,把咱们排斥开。”
他的这般策略,着实给皇帝身边带来了麻烦,给日后宦官专权打下了基础。正如仇士良所预想的那样,后来的李唐王朝变得一团糟。然而,仇士良靠着自己的智谋和办法,在这乱世之中保住了自身,最终有个好结局。
瞧瞧仇士良这辈子,从某个方面来讲,他能有个好结局,不单单是靠皇帝给的好处,而是靠自己的本事和办法挣来的。他这辈子胡作非为,还能够安然脱身,真得让人感慨他的办法厉害、心思深沉。
相较而言,魏忠贤虽说也曾权势熏天,然而跟仇士良一比,那简直就是没法比,差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