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2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比达到了63.8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8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更是达到了48.9平。要知道取得这个成绩不容易,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如果把时间前移10年,相信大部分国人都不会想到,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会如此之快,10年前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达到46%,城镇人口仅有6.65亿,而现在不仅城镇化率突破了60%,城镇人口也增加到9.01亿。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换了身行头”,除了户口从农村变成城市之外,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也跟着变化。
可以这样说,通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们不仅能改善了各个城市的面貌,还有效集中了资金、技术等方面,从而缩短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两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1、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城市工作,留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以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显示,从TOP10高校毕业生为例,很多人都选择留在大学所在省市或邻近的发达省市:长三角城市群占比超过50%。反之,选择回到农村的人群比例较少,如果定居城市的话,那么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就越来越少了,由此就会造成“城乡差距拉大”的现象。
由于人口大量流出,农村基本以老年人为主,再加上因年龄偏大导致的体力不支,所以很多宅基地都出现了闲置甚至荒废的情况,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空置宅基地面积达到了1亿亩。
2、城市土地价值不断提高,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定居城市变得越来越难。根据统计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均价为10485元/平,而同期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62元,也就是说收入仅是房价的1.5倍。并且与此同时,我国各个城市之间的房价收入比差距较大,其中上海和深圳超过30,三四线城市的株洲仅为5.6。
当然了,不论是在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买房都不容易,即便是在房价低于万元的小城市或县城,首付门槛都超过了30万,而且此后的几十年,还要背负还贷生涯。更为关键的是很多人辛勤工作仍然在城市无法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国家早已注意到了,而且在过去8年时间里,国家一直在着手解决农村建设和农民权益等问题,就以宅基地为例:众所周知,土地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依托,更是取得收益的重要来源。
为了保障农民的权益,我国首先就从土地确权方面开始做出调整:1、确定农村宅基地的权属登记,从而在收益、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2、村民和集体之间的权属比例需要确定等。从2013年首次提出确权工作,再到5年后正式启动登记试点工作,至今已经过去8年时间了,很多人都接到了通知。
确权已经全面停止了?
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确权已经停止”的消息,经过搜集多方资料之后,证明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自然资源部在去年5月的文件中,提到国内宅基地数量很大,情况存在差异,再加上受到地方资料不完善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因为特殊原因而没有完成确权工作的地方,这项工作也会延长到今年。
其二是按照自然资源部的要求,各地要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发证工作,而江苏、宁夏、湖南等省份也纷纷更新工作进入,并且要求在当年完成。从这个方面来说,截止到2021年底,这项工作才会结束,这也是相关部门的“硬性要求”。
农村有房的人注意:新规下,农村宅基地统统按照这样处理。
按照近期的新规来说,对宅基地做出了新的规定,尤其是在宅基地的流转和申请等方面,换句话说新规下,农村宅基地统统这样处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农村人需以家庭为单位才能向集体申请,并且经过集体讨论之后,才会向相关单位报批审核,这也意味着每户农村家庭只能申请一处宅基地,还不能超过相关部门的标准,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农村人出现租或者卖房子的情况,那么就不能再申请宅基地了。
2、不能把宅基地作为禁止农村人进入城市的依据,并且还要保障农村人拥有宅基地的权利,更为关键的是按照“房地一体”要求,如果农村人拥有房屋的所有权,那么宅基地的使用权就不会消失。
总而言之,对农村宅基地出台新的规定,从中表明对农村人权益的重视,其实从5年前开始,国家对农村发展就做出了部署,例如“振兴乡村”等战略。我们相信农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想进入城市定居,但是农村也有很多优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点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