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过吗,你每天握在手里的手机,很可能就是从河南郑州的富士康工厂里诞生的?或者,你正开着的新能源汽车,说不定就是隔壁老王在郑州比亚迪辛苦组装出来的?别觉得这离你很远,这可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郑州,这座中原城市,过去十几年一直被人戏称为“苹果城”,因为富士康在这里扎根,撑起了整个航空港区的就业,也把河南的出口数据拉高了好几个百分点。但这两年风向变了,提起郑州,很多人第一反应变成了“比亚迪”。一个手机,一个汽车,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产业,却把郑州这座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边是逐渐“养老”的富士康,订单少了,加班少了,年轻人也开始觉得没劲儿;另一边是热火朝天的比亚迪,疯狂招人,拼命扩张,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这冰火两重天的对比,不禁让人好奇,郑州这是要变天了吗?年轻人都在想些什么?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别光顾着刷手机,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郑州的“双雄记”,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说起比亚迪在郑州的崛起,那真叫一个“快”字了得。记得2021年,河南省政府才跟比亚迪签了个战略合作协议,当时河南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一年才5万多辆,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结果呢?仅仅三年时间,到了2024年,河南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就飙升到了70多万辆!这其中,郑州比亚迪就贡献了54.5万辆,你说这速度惊不惊人?
更让人惊讶的是,比亚迪还在不停地加速。今年一季度,他们一口气就要招2万人,涵盖电池、整车、零部件各个部门,从普工到工程师,一个都不放过。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放在以前,谁能想到郑州会有这么大规模的招聘?
你想想,一个公司疯狂招人,说明什么?说明它业务好,待遇好,有奔头!现在郑州航空港区,呈现出一种奇怪的景象:富士康那边,老员工开始抱怨加班少了,工资低了,甚至有人觉得“养老”都嫌没意思;比亚迪这边,每天都是人头攒动,排队面试的人从早到晚就没断过。
年轻人不是傻子,哪里有机会,他们就往哪里钻。
这几年,在郑州,如果你跟年轻人聊工作,十有八九他们都会提到比亚迪。就算没进去,也会打听打听里面的情况,比如哪个岗位轻松,哪个部门赚钱,宿舍是几人间,有没有夜班... 各种问题,问得那叫一个细致。没办法,对于很多河南本地学历不高的年轻人来说,进厂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
有人说,进厂太辛苦,没前途。但现实是,在郑州,除了富士康和比亚迪,还有多少能提供稳定就业的大厂呢?合资车企效益一般,宇通集团门槛又太高,思来想去,似乎只有比亚迪才是那个最“够得着”的目标。
比亚迪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的。年龄要在18到45岁之间,身体健康,最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面试过了还有体检,合格了才能安排住宿、发厂牌。
进了厂,也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比亚迪的流水线,那可是出了名的“马不停蹄”。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一个月白班一个月夜班,不停地轮换。虽然也有休息时间,但跟富士康比起来,那还是辛苦不少。
辛苦归辛苦,工资也确实比其他厂高出一截。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能进比亚迪当个工程师,一个月也能拿到近万元的工资。对于那些学历不高,只想多赚点钱的年轻人来说,比亚迪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只要能挣到钱,累点也值了!” 这大概是多数比亚迪工人的心声。
比亚迪的崛起,不仅改变了郑州的就业格局,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想想看,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工人,吃喝拉撒都在航空港区,这得产生多大的消费?
以前,富士康周边的街道,一到晚上就冷冷清清,现在,比亚迪周边的兴港元力街,每天晚上都堵车!各种餐馆、商店、美发店、便利店,生意都好得不得了。
还有人专门做过调查,据说,比亚迪周边的商铺,生意每天流水能达到六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当然,做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比亚迪的工人,口味比较单一,如果你做的饭菜不好吃,很容易就被集体“封杀”。而且,他们发工资的时间比较固定,一个月就那么几天生意特别好,其他时候就比较冷清。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看好比亚迪的未来,愿意在这里投资。随着比亚迪的不断扩张,航空港区的商业配套也在不断完善。大型酒店、商超综合体都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年底就能完工。到时候,比亚迪工人就能享受到更加便利的生活了。
话说回来,比亚迪真的是所有年轻人的“完美选择”吗?恐怕也未必。
在比亚迪,你依然要面对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上班、午休、下班都要打卡,少打一次,一天就白干了。你也要接受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一个月白班一个月夜班,不停地倒班。你还要面对激烈的内部竞争,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淘汰。
一个在比亚迪工作过的年轻人说,他在比亚迪的这几年,换了三个岗位,每一次都是因为不被需要了。第一次是车间没订单,关停了;第二次是整个科室被裁撤。如果没有其他部门接收,他就只能离开比亚迪。
这种不确定性,让很多年轻人都感到焦虑。他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裁掉,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大厂也给不了安全感。” 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更让人无奈的是,在比亚迪,很多年轻人都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他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技能,也没有机会去提升自己的学历。
“每天上班都累得要死,下了班只想睡觉,哪里还有心思做其他事情?” 一个在比亚迪工作的年轻人说道。
他们也想过要考证书,升学历,但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时间和精力,是工厂里最难得的东西。
“如果有了时间和精力,那就代表收入会骤降,那在厂里熬着似乎就更没有意义了。”
所以,很多年轻人在比亚迪做了一段时间后,都会选择离开。他们离开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为了寻找更发展机会,有的是为了追求更加自由的生活,还有的是因为无法忍受工厂的枯燥和压力。
但离开之后呢?他们又将何去何从?这依然是一个问题。
当然,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留在比亚迪,他们或许是为了更高的收入,或许是为了更稳定的工作,或许只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比亚迪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比亚迪的崛起,给郑州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机遇在于,比亚迪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挑战在于,如何留住年轻人,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如何让他们在比亚迪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这不仅是比亚迪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制造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们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我们也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关注年轻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薪资待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制造业,才能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回到郑州,回到比亚迪。这家超级工厂,究竟能为当地的年轻人带来什么?是短暂的机遇,还是长远的未来?
时间会给出答案。
根据郑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产量达到峰值以来,郑州手机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2023年产量甚至不及峰值的一半。相应的,手机出口总值占河南省出口总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小。2021~2023年,河南手机出口总额从2727.2亿元下降至2406.2亿元,占河南出口总值的比例也从54.3%降至45.6%。到了2024年,河南手机出口量和出口额进一步下滑。
而比亚迪方面,自2022年起,比亚迪销量开启爆发式增长,一路突破百万辆、三百万辆、四百万辆大关。今年比亚迪销量增速依然保持了高水平,1月,比亚迪销量为300538辆,同比增长49.16%,甚至较2024年同期33.9%的增速还有所提高。根据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称,截至2024年9月13日,比亚迪员工数量已经突破了90万人。
这些数据都在说明一个事情,郑州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转变,比亚迪的崛起代表了新的希望,但如何让这份希望更加持久,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这份希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