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破城,大将被俘一言不发,上司劝他以死报国,他破口大骂叛贼

阿哲啊 2024-12-11 23:49:20

叛军破城,大将被俘一言不发,上司劝他以死报国,他破口大骂叛贼

建元二年秋,叛军攻破睢阳城。城破之时,张巡与他的大将南霁云被叛军首领尹子琦生擒。尹子琦素闻南霁云勇武过人,曾凭一己之力斩敌十余员大将,便生出收降之心。

然而当尹子琦劝降时,这位威震四方的大将却低头不语,仿佛丢了魂魄一般。张巡见状,心急如焚,大声喝问:"南八,你可是害怕了?堂堂男儿,当以死报国!"

令人意外的是,南霁云闻言突然仰天大笑。这位沉默的大将为何在此生死攸关之际忽然发笑?他接下来的举动又让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

少年南霁云

世人皆知南霁云是唐朝名将,却不知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竟出身贫寒之家。

先天元年,南霁云生于魏州顿丘,因家中排行第八,乡里皆唤他"南八"。南家虽是寒门,却也是耕读传家。南霁云的祖父曾做过几年县里的教书先生,只可惜早早离世,留下一家老小陷入贫困。

南霁云自小便要给地主家放牛务农,但他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志向。每日劳作归来,其他佃户家的孩子都在树下纳凉玩耍,唯独南霁云拿着自己削的木棍习武,或是捧着破旧的《孙子兵法》研读。

村里人都笑话他:"南八啊南八,你家连饭都吃不饱,还想着习武读书呢?"南霁云闻言只是一笑,继续挥舞手中的木棍。他在自家院子里立了一个标靶,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箭,用自制的弓箭射了整整三年。

十五岁那年,南霁云在乡间集市上看到一个卖艺的老兵,那老兵使得一手好枪法。南霁云便跪在地上,求老兵收他为徒。老兵见这少年诚心,便答应每日天亮前教他一个时辰的枪法。

就这样,南霁云边给地主家干活,边跟老兵学艺。三年后,老兵感叹道:"我的枪法都教完了,这娃娃竟然还能自创新招。"

十八岁那年,南霁云已能开五石硬弓。当地举办武艺大会,南霁云参加射箭比试,三箭连珠,箭箭正中靶心。就连主持比试的县尉也赞叹不已:"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二十岁时,南霁云外出闯荡,到了黄河岸边做了一名船夫。一日,他驾船渡河,遇到一队商队,其中一个老者见他气宇轩昂,便问:"小伙子,可识得字?"南霁云答道:"略知一二。"老者便取出一本《左传》考校他,南霁云对答如流。

老者大喜,要赏他银两,南霁云却道:"我只想讨几本兵书看看。"老者便将随身携带的《六韬》《武经总要》送给了他。

南霁云将这些兵书一字不落地读完,每日思考演练。渡船之余,他还在河边拾石击水,练习投掷之法。渐渐地,黄河边的商旅都知道了这个能文能武的年轻船夫。

正当南霁云想去投军时,安禄山叛乱爆发了。一夜之间,河北大地陷入战火。南霁云弃船北上,到处打听唐军消息。一路上,他亲眼目睹了叛军的残暴,更坚定了报效朝廷的决心。

就在他流落至真源县时,遇到了一位改变他一生的贵人——张巡。

遇见张巡

天宝十五年春,叛军势如破竹,攻陷了东都洛阳。各地官员纷纷投降,唯有真源县令张巡在宁陵拉起义军抗敌。这一日,张巡正在军营查看防务,忽见一名落魄书生求见。

"末将南霁云,愿为大人效力!"那书生抱拳说道。张巡见他虽衣衫褴褛,但目光如炬,便问:"你有何本事?"南霁云道:"略通文墨,粗习武艺。"

张巡正要再问,忽听城外战鼓大作。原来是叛将杨朝宗率军来犯。张巡立即披挂上马,南霁云请求一试。张巡见他言辞恳切,便令亲兵借他一匹战马、一支长枪。

南霁云纵马出城,直取叛军中军大纛。杨朝宗见一名落魄书生竟敢单枪匹马来犯,不禁大笑,命亲兵出战。谁知南霁云枪法如神,三个回合就将那亲兵刺于马下。

杨朝宗大怒,又派两员战将齐出。南霁云更显神威,左右开弓,一连射倒八名叛将。叛军见状,军心大乱,纷纷后退。南霁云乘胜追击,直杀得叛军落花流水。

张巡在城楼上看得真切,当即封南霁云为都尉,并赐他一套金装铠甲、一匹汗血宝马。从此,南霁云成了张巡的得力大将。

数日后,张巡与太守许远商议,决定移师睢阳。这睢阳乃江淮要冲,若能守住,便可保江淮百姓免遭涂炭。南霁云被派为前锋,一路上斩将夺旗,为大军开路。

到了睢阳,张巡便着手部署防务。他命南霁云统领骑兵,专门负责出城迎战。每当叛军来犯,南霁云必先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短短一个月内,叛军伤亡过半,不得不暂时退兵。

一日,探马来报,叛军在城外五里处屯粮。张巡召来南霁云,令他夜袭敌营。当夜,南霁云带领三百精骑,摸黑潜入叛军大营。他先放火烧了粮仓,趁叛军救火之际,又纵马直取大帐。

叛军主将仓皇逃窜,被南霁云一箭射中后心。这一仗,不仅烧毁叛军粮草,还斩杀敌将二十余人,生擒叛军百余。张巡大喜,当即在城楼上设宴庆功。

此后,南霁云威名远播,叛军将领闻风丧胆。每当南霁云的战旗在城头飘扬,叛军便不敢轻易来犯。有人问他用兵之道,南霁云答道:"兵贵神速,攻其不备。"这正是他屡建奇功的秘诀。

眼看睢阳固若金汤,谁知安禄山竟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登基后,派大将尹子琦率二十万大军来攻睢阳。这一下,睢阳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奇袭敌营

城外叛军二十万,城内将士不过万人,这般悬殊的对比,令睢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张巡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南霁云提出一计:"叛军人多,必定骄傲轻敌,不如设计扰乱军心。"

五月,城外麦子正值丰收之时。叛军士兵纷纷下马收割,准备补充军粮。张巡命令城楼上擂鼓呐喊,做出要出城决战的架势。叛军慌忙放下镰刀,拿起刀枪准备迎战。

城上鼓声突然停止,叛军等了半天不见动静,只当唐军是在虚张声势,又继续收割麦子。如此反复数次,叛军渐渐麻痹大意,对城上的擂鼓声置之不理。

这一日,城上又响起了熟悉的擂鼓声。叛军依旧不以为然,却不知南霁云已经带领精锐骑兵,悄悄从城东侧门突围而出。当叛军发现时,南霁云的铁骑已经冲到了他们中间。

叛军措手不及,四散奔逃。南霁云一路追杀,直取敌军大帐。尹子琦听闻变故,急忙整军迎战,却被南霁云一箭射中左眼。自此,尹子琦少了一只眼睛,对南霁云更是恨之入骨。

这一仗,南霁云不仅斩杀叛将数十人,还趁乱放火烧了叛军的粮草。大火烧了整整一夜,叛军损失惨重。此后叛军每次收割麦子,都要派出大量兵力戒备,大大影响了收粮速度。

七月,叛军在城西十里处修建了一座高台,准备用投石机攻城。南霁云得知消息后,连夜带领三百精骑出城。他命士兵每人带一捆干草,趁着夜色潜入敌营。

叛军正在酣睡,忽然四处起火。南霁云先命人纵火烧了投石机,又带人直捣叛军中军大帐。混乱中,南霁云遇到叛将高秀岩。两人在火光中大战三十回合,南霁云一枪刺穿了高秀岩的咽喉。

叛军丢盔弃甲,四处逃窜。南霁云乘胜追击,一直杀到天明。等他带兵返回睢阳时,城头上张巡正在焦急地等待。数了数人数,三百精骑竟然一个都没少。

这一仗不仅烧毁了叛军的攻城器械,还斩杀敌军千余人,生擒叛将十几名。张巡大喜,当即在城楼上设宴犒赏将士。酒过三巡,张巡问南霁云用兵之道,南霁云答道:"致人而不致于人,此用兵之要也。"

就这样,南霁云带领睢阳将士,连续奇袭敌营二十余次。叛军虽然人多势众,却被搅得不得安宁。但城中的情况却越发严峻,军粮渐渐告罄,张巡不得不派南霁云突围求援。这一去,却是南霁云最后的壮举。

生死抉择

城中军粮告罄,将士们已经开始食用树皮草根。张巡召来南霁云,命他突围求援。当夜,南霁云换上便装,只带一把弓箭,骑着他那匹汗血宝马,从城东突围而出。

数万叛军将睢阳团团包围,南霁云却如入无人之境。他白天藏身芦苇丛中,夜晚则趁着月色赶路。一路上遇到叛军追兵,他都是一箭射倒一个,从不恋战。

三天后,南霁云终于到达彭城,找到了节度使许叔冀。许叔冀见到南霁云,只是摇头叹息,命人取来数千匹绢布,说是聊表寸心。南霁云看着堆如小山的绢布,仰天一声长笑:"我是来求救兵的,不是来化缘的!"

随后,南霁云又赶往临淮,寻求李巨援助。谁知李巨已经被贺兰进明替代。贺兰进明设宴款待南霁云,酒过三巡,说出了劝降的话语:"壮士何必为必死之局送命?不如留在此处,我必重用。"

南霁云闻言,二话不说,张口便将自己的左手小指咬断,吐在地上:"我南霁云虽然一介武夫,却知道忠义二字怎么写!"说罢,走出大堂,对着城中宝塔射出一箭,箭矢深深没入塔身:"此箭在此,他日必取贺兰进明项上人头!"

最后,南霁云找到了廉坦,获得三千援军。返回睢阳途中,遭遇叛军伏击,一路激战,等回到睢阳时,三千援军只剩下千余人。更让南霁云意外的是,他不在的这些日子,城中将士已经开始食用皮革和纸张充饥。

张巡见南霁云归来,立即命他带兵出城接应。南霁云率军冲出城门,从叛军手中抢来数百头牛,这才暂时解决了城中将士的饥饿之困。

十月初九,叛军发动总攻。城上将士饿得连弓都拉不开,眼看守城就要失败。南霁云带着最后一支精锐,在城头奋战。他用尽了所有的箭矢,又拿起长枪与敌厮杀。

当叛军攻上城头时,南霁云的长枪已经砍断了三根。他捡起地上断枪,继续杀敌。最终,寡不敌众,南霁云与张巡一同被俘。

尹子琦命人押着南霁云来到张巡面前,劝他投降。南霁云却一言不发,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张巡见状,高声喝道:"南八,你可是怕了?堂堂男儿,当以死报国!"

这时的南霁云突然抬起头,仰天大笑:"我本想留着这条命,看看还能不能再杀几个叛贼。既然您都这么说了,我南霁云岂能不死!"说罢,破口大骂尹子琦,慨然赴死。

千古留名

睢阳城破的消息传到长安,朝野震动。这座孤城以不足万人之众,抵挡二十万叛军围攻整整十个月,期间大小战役四百余次,歼敌十余万人,创下了安史之乱中最为惊人的战绩。

尹子琦在攻破睢阳后,命人清点城中存粮,竟然连一粒米都没有找到。城中将士吃尽了皮革草根,甚至连纸张都煮来充饥。城内的战马早已成为军粮,就连老鼠也被抓来果腹。

张巡、南霁云等人就义的消息传开后,连叛军将士也为之动容。有从睢阳战役中生还的叛军士兵回忆,南霁云临死前的那声大笑,震得城楼瓦片簌簌作响,在场的叛军将士无不变色。

几个月后,郭子仪率军收复两京。当他的大军经过睢阳时,特地登上城楼祭奠。郭子仪感慨道:"若非张巡、南霁云等人在此抵挡叛军十月,牵制敌军主力,我等断无收复两京之机。"

战后,当地百姓在睢阳城外立碑纪念。据说每到清明时节,附近的百姓都会自发前来祭拜。有老人说,若非张巡、南霁云等人死守睢阳,江淮大地必遭涂炭。

贺兰进明闻讯南霁云就义,命人查看城中宝塔。果然在塔身上找到了那支深深插入的箭矢,连强壮的士兵都拔不出来。后来贺兰进明因擅离职守,被朝廷下令处死,百姓们都说这是南霁云在天之灵显灵。

唐代宗即位后,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南霁云为扬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朝廷还下令在睢阳修建庙宇,供后人祭祀。庙中立有石碑,记载着睢阳保卫战的始末。

相传在修建庙宇时,工匠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夜晚,就有箭矢破空之声从城头传来。有人说那是南霁云的英魂仍在守卫睢阳。

韩愈曾专门写了一篇《张中丞传后叙》,记载了南霁云的事迹。文中写道:"欲将以有为也",意为南霁云本想活着建功立业,却因形势所迫慨然赴死。这句话被后人广为传颂。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也写诗称赞睢阳之战:"十月围城未解围,将军却笑敌人非。如何城上无粮日,尚有心情射虎归。"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南霁云在城中粮尽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此后千余年来,张巡、南霁云的故事代代相传。后人在睢阳故城发现的箭簇、断枪和兵器残片,都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每年清明时节,睢阳古城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