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太长寿“克”子孙?实话虽难听,经历过的却大多都懂!

木棉亲子课堂 2024-12-04 16:59:16

前段时间二爷爷走了,高寿92岁,夏天回老家的时候还看到二爷爷绕着村子散步,看上去精神头挺好,跟母亲闲聊时,我说:说不定二爷爷能成为村里的百岁老人呢!

没想到天气一变凉老人就受不住了,咳嗽难受,睡不好觉,送医院看了,医生表示:顺其自然吧!

母亲说,二爷爷走那天,早上还吃了两个蒸鸡蛋,吃得饱饱的,走得时候安静、安详,没受什么罪。

这样也算是好的结局,算是喜丧,老人走得自然安详。

相比于那些多年来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算是有福气的了。

前几天在网上就看到一则视频,瞬间就泪目了,患鼻咽癌的儿子独自照顾八旬脑出血瘫痪的父亲,白天离不开人,晚上还要熬夜,总要起来给父亲翻身、换尿垫。

凌晨一点的时候,看着因疾病折磨骨瘦嶙峋的父亲,再想起自己的鼻咽癌病症,儿子崩溃到自扇耳光,那一刻他或许也在感慨:人生啊,怎么这么难!

看到儿子的这份痛苦,老人也忍不住放声痛哭,阻止儿子自扇耳光,抬起手想要捶打自己,看到这一幕,儿子连忙把老父亲的手按住了,不让父亲自己打自己。

讲真,看到这一幕真是忍不住落泪,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

这让我想起老一辈人常说的那句话:老人太长寿不好,是儿孙的累赘,太长寿的老人克子孙啊!

邻居老太太今年89岁,身体一直很硬朗,老太太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丈夫去世有二十来年了,丈夫去世之后,老太太一直跟老大住在一起生活。有时候两个女儿会把老太太接走住一段时间。

就在前几年,老大摔了一跤导致脑出血,在床上躺了半年多便去世了。当时老大没了的时候,老太太哭得很伤心:还不如让我去死呢!

如今老太太在几个儿子和闺女家轮流住,老大已经去世了,老四体质还行,老二老三身体都不怎么样,都做过心脏手术,老二是动不动就晕倒,老三则是做了两次心脏手术,一旦发病真是大罗神仙来了没用了。

有时候连邻居们跟老太太家的兄弟几个聊天时常常半开玩笑说:你们俩不知道能不能活过你们母亲呢!

这样的话有些残酷,但有时候真的是经历过的才懂,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个患了鼻咽癌的儿子,独自照顾父母这么多年,他的崩溃不仅仅来源于照顾父母时的劳累,更是担心:万一自己走在父亲前面该怎么办?

所以老话所说的“老人长寿克子孙”,其实并不是封建迷信色彩,而是多方面考虑的因素。

01丨

经济水平有限

在过去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家庭资源有限。如果老人长寿,可能在医疗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家庭支出,就算现在经济水平高,但医疗依然是压在家庭的一座大山。

在传统多子女家庭中可能会让部分子孙觉得经济压力增大。但这是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导致的,并非老人长寿本身的过错。

家族观念比较重的家庭中,老人往往在家族事务中有较大的话语权。

随着老人长寿,子孙可能会觉得自己不能及时获得家族事务的主导权,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抵触,但这是封建家族权力结构带来的矛盾,与老人长寿本身没有必然联系。如今一些大家族也会有类似问题,有些急于掌权的子孙可能不愿意看到老人过于长寿。

02丨

照顾老人太难

之前看到过一则新闻,重庆一老人打记者热线诉说女儿不孝。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老夫妻均腿脚不便,但夫妻俩每月退休金加起来有一万二,这些钱都交给女儿打理,夫妻只想让女儿好好伺候自己。

人到中年,女儿既要忙工作,还得管孩子,实在抽不出精力伺候老人,于是给老人雇护工,但接连几个护工都被老人气走了。

无奈之下便把两位老人送到了养老院,可老人不适应养老院的环境,在养老院睡不着觉,于是想回家,但是跟女儿打了好几次电话都被女儿拒绝了,老人这才找到记者曝光,希望女儿能把他们接回家。

事情一出,很多人都说女儿做得不对,老人把退休金都交了,伺候老人又能怎样。

也有人说,总不能拿着老人的退休金当工资,将来老人没了,女儿那么大的年龄还能找到什么工作呢?怎么养孩子呢?

从这个角度说,子孙们并不是不希望老人长寿,而是对于不能自理的老人,照顾起来太难。

有时候想想也是无奈,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向下的,父母为了子女什么苦都愿意吃,到照顾老人的时候往往却有很多的理由和借口,但这就是现实,无奈却很真实。

难怪老人说:一个妈能养十个儿,十个儿养不了一个妈。

但如今有较为完善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老人长寿并不一定对子孙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反而子孙可以从老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人生智慧。

0 阅读:1

木棉亲子课堂

简介:母婴育儿写作达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