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我们忘记欣赏孩子?
究其原因有这两个。
一是文化因素。
自古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诲,内省自己的不足,修正并完美自己。
于是不自觉中也把这个标准放到孩子身上,总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还不够完美,怎么可以欣赏他让他忘乎所以呢?
二是环境因素。
现今社会不仅对父母要求高,对孩子要求更高。父母在高压力的工作生活状态下,认为纠错教育是让孩子提升最高效、最快速的方法。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纠错教育中否定指责的语言并没有让孩子快速成长起来,反而更有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变得自卑。
比如父母总是说:“你怎么总是这么粗心!”或者:“快点快点,动作总是这么慢!”
孩子听多了就会慢慢内化成为自己的信念,然后相信:我就是这样的人!
欣赏是一种本领,多数父母居然不会!
欣赏能给人送去温暖,懂得欣赏他人也是一种本领。
然而习惯批评的我们,却突然不知道该欣赏孩子了。一提欣赏就只会:“哇,你好厉害!”或者:“你好棒!”
大人脱口而出的称赞,若成为一种惯性和虚应。一开始可能会有好处,但是大量使用之后,孩子是会感觉到不真诚的。
那要如何通过得体准确地欣赏,滋养孩子,让孩子真正成长呢?
01 欣赏孩子从好奇开始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有的只是强烈的好奇心。”
让我们也开启好奇心,好奇孩子的行为、选择、言行变化、内心感受……好奇孩子的一切!
当好奇心内化成一种习惯,面对孩子的事情就不会以既定的印象去教育孩子,而会着重在倾听、探索、核对与了解上面。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假设一下,如果你是第一个来到现场的大人,你准备怎么欣赏司马光呢?
我们可以好奇小司马光的选择:怎么没有想找大人帮忙?
还可以提出好奇,除了砸缸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呢?
还可以好奇砸缸的方式是什么?
以及好奇一下他是怎么做到的?
通过这些好奇,其实是用疑问的方式,引导他去思考自己的整个过程是如何做的,让他意识和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超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果断的选择能力,超强的行动力。
用好奇来开启对话,除了能聆听孩子的所思所想,更能从中看到孩子身上的“美”!
02 欣赏孩子从接纳开始英国有句谚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他的命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每个孩子的节奏都不一样。所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
我们不是孩子,孩子也不是我们的傀儡,接纳孩子的每一个当下。
你可能会问,如果孩子告诉我下午他语文测试只得了37分,我不生气骂他就不错了,还要我怎么欣赏孩子?
其实没有哪一个孩子是不愿意考好的,就像没人愿意自我堕落一样!接纳孩子一时的不完美,因为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人。
如果接纳了孩子的不好,我们就不会只看到37分,而是会看到孩子考了37分后面的情绪和表现。
你会发现,即使考差了,可能会面临责骂,孩子也依然愿意勇敢面对,不逃避,你就能看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努力和不放弃!
一旦懂得接纳,就能真正地倾听,帮助孩子理清问题!
03 欣赏孩子从安顿自己的内在开始三毛说: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
当你内心宁静,你就能感受周遭的人、事、物的美好;如果你不能安顿好自己的内在,就会挫败、生气、愤怒,你会被自己的情绪带走,哪里还有心情去欣赏孩子!
在去年,湖北某中学有一初三男生被母亲扇耳光后,犹豫三分钟跳楼身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结束!
在被老师约见的整个过程中,很遗憾这位妈妈没有安顿好自己的内在,她将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在了孩子身上,除了言语上的责怪,还有那当着所有同学和老师的面,给孩子的屈辱的耳光。
失去孩子的母亲内心有多痛我们不得而知,我也不想去责备她,只是觉得像这样的悲剧能越来越少,最好不再发生。
那我们要如何安顿自己的内在?
先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培养不出完美的孩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其次,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不是机器人,看到不喜欢的事情会生气、会难过,这是正常反应,当我们要忍不住责骂时,可以深呼吸五次,用力将自己的负情绪呼出去。
最后,除了欣赏孩子,我们更要懂得欣赏自己。当自己控制住了情绪的爆发,别忘了夸一下自己,甚至奖励自己。
04 写在最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在这里摸索、踉跄、尝试、哭泣、学习、闯祸、失败、再尝试……
我们的任务是站在一旁,不过多干涉,看着他们按照自己的轨迹不断成长,相信孩子有无限可能。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正确的欣赏方法,学习如何由衷地欣赏孩子,让孩子在我们的欣赏中得到力量,振翅飞翔,那么在《高EQ智慧父母》一阶课程你可以获得更多的智慧!
课程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亲子心理学与中国家庭实际情况设计而来,这是一套专业、简单、落地的成长体系课程。
通过三天的学习,运用简单系统的理论方法讲解、大量真实案例分析、现场活动体验等方式,助您提高情商智慧,掌握高效亲子沟通方法,构建良好亲子关系,成为孩子成才之路的引领者和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