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这种水果,竟贯穿了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它照亮了我们的饮食文化、社交生活乃至精神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关于葡萄的奇幻之旅,探寻它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万年驯化之路时光回溯到白垩纪时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正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巨变。
在这片生机勃勃却又竞争激烈的土地上,葡萄科植物悄然诞生,它们最初以矮小灌木的形态,扎根于开阔之地,努力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求生存。
随着岁月的推进,森林如同绿色的海洋,逐渐蔓延扩张,遮天蔽日的枝叶让阳光成为了稀缺资源。为了不被黑暗吞噬,葡萄科植物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进化突围”,它们巧妙地演化出了卷须,宛如灵活的触手,攀附周围的树木,向着高处的阳光奋力攀爬,就连我们熟悉的爬山虎,其实也是葡萄科家族的一员,靠着吸盘在墙壁上纵横驰骋,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大约在 1.1 万年前,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来临 —— 森林葡萄,这种毫不起眼的野生小浆果,被人类慧眼相中,开启了它的驯化之旅,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被驯化的水果。
这一伟大变革在两个遥远而神秘的地区同步上演:高加索地区,那片孕育了无数古老文明的土地,也就是如今格鲁吉亚所在之处;以及西亚,包含叙利亚、以色列、黎巴嫩等地,这些在历史上频繁闪耀光芒的地域。
经过人类精心的选育与呵护,被驯化后的欧亚葡萄仿若重生,果穗愈发饱满沉重,产量如同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更为神奇的是,原本雌雄异株的葡萄,竟然演变成了雌雄同体,极大地简化了繁殖过程,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谱写的一曲生命赞歌。
驯化后的欧亚葡萄,如同怀揣着远大梦想的旅行者,迫不及待地开启了它的环球冒险之旅。
沿着黑海北岸,它们一路西进,将足迹印刻在罗马尼亚、乌克兰等东欧大地;与此同时,西亚种群凭借着更为强悍的传播能力,如汹涌澎湃的浪潮,席卷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在短短数千年间,让欧洲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葡萄的芬芳。
它们的脚步并未停歇,继续沿着北非海岸前行,为埃及、摩洛哥等地带去甜蜜的馈赠,随后又穿越千山万水,传入印度,并顺着丝绸之路,从新疆踏入中原大地,融入了华夏文明的灿烂画卷。
然而,这场环球之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当欧洲人怀揣着对新大陆的憧憬,将欧亚葡萄带到美洲时,迎接它们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北美大陆气候极端,北部的严寒如凛冽的北风,让葡萄在冬季瑟瑟发抖,动辄被冻死;南部的炎热潮湿又如闷热的蒸笼,使葡萄生长不良,萎靡不振。
祸不单行,横行霸道的病虫害更是雪上加霜,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葡萄根瘤蚜,这些微小却极具破坏力的害虫,寄生在葡萄的叶片和根部,肆无忌惮地啃咬,制造出一个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虫瘿和瘤子,被它们侵袭的葡萄植株仿佛染上重病的战士,慢慢中毒腐烂,走向死亡。
这场灾难一度让欧洲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葡萄园沦为废墟,葡萄酒产量锐减四分之三。
但人类的智慧在困境中熠熠生辉,面对葡萄根瘤蚜的肆虐,石灰消杀土地、隔离外来葡萄种苗,以及最为关键的嫁接与杂交技术应运而生。
人们巧妙地将欧亚葡萄嫁接到美洲葡萄那不易受根瘤蚜感染的砧木上,不仅让葡萄在美洲得以扎根生长,还意外地创造出了更多样化的葡萄品种。
凭借着这一妙招,欧亚葡萄以单一品种为核心,绽放出堪比柑橘、蔷薇等庞大水果家族的绚丽多样性,为全球葡萄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个性成员的独特魅力如今,葡萄家族早已发展壮大,枝繁叶茂,依据不同的功能用途,分化出制干、酿酒、鲜食三大各具特色的类群,每一类都有着自己的当家明星。
在制干领域,无核白堪称元老级别的存在。
这一古老品种,早在西晋时期便传入新疆,找到了它的 “理想家园”。新疆得天独厚的干燥气候,为无核白变身葡萄干提供了天然的烘干房。不过,简单晾晒会让它氧化变色,失去诱人的色泽,于是聪慧的人们发明了带有众多孔洞的晾房,让热风轻柔地穿梭其中,一串串无核白如同悬挂在艺术殿堂的珍宝,慢慢褪去水分,却始终保持着嫩绿的娇俏模样。
无核白不仅颜值出众,还天生无核,虽然它也能正常授粉,但果实发育约 30 天后便会直接败育,结不出种子,只能依靠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方式延续后代。
即便如此,大自然的神奇变异仍让它衍生出诸如大乌赫白、长乌赫白等别具一格的品种,续写着制干葡萄的传奇。
酿酒葡萄家族更是藏龙卧虎,赤霞珠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巨星。
它诞生于 600 年前一场美妙的邂逅,由青色的长相思和品丽珠偶然杂交而成。用赤霞珠酿成的年轻葡萄酒,仿佛是夏日清晨的微风,带着黑醋栗、李子、薄荷的清新香气,令人陶醉。
别看它果粒小巧,仅有 1.5 克左右,但其果皮厚实,单宁含量极为丰富。正是这丰富的单宁,让赤霞珠如同一位经得起岁月沉淀的艺术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分解出风味各异的物质,使得葡萄酒无需借助外力,便能越陈越香,成为众多收藏家眼中的珍品,“解百纳” 的美名更是让它声名远扬,家喻户晓。
而在鲜食葡萄的舞台上,巨峰和阳光玫瑰则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巨峰葡萄,1937 年日本科研的智慧结晶,它的父母本均为四倍体变种,因而继承了 “大块头” 基因,平均果重可达 8.3 克,硕大饱满。它还有一个让人爱不释手的特点 —— 皮极易剥,轻轻一捏,鲜嫩的果肉便迫不及待地滑出,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多汁美味。
巨峰葡萄生长迅速,适应能力超强,产量颇高,还极易产生二次果,短短 130 天的生长周期,让它迅速在葡萄界站稳脚跟,早早被引入中国,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
阳光玫瑰,作为后起之秀,是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用美洲葡萄品种爱伊津 21 号和欧亚葡萄品种白南杂交培育的精品。在日本,只有冈山县种植的才能冠以 “晴王” 之名,它凭借着香甜脆嫩的口感、浓郁的玫瑰香气,一度风靡市场,价格不菲。
2006 年,阳光玫瑰漂洋过海,通过 948 项目进入中国,起初因技术瓶颈,产量稀少,身价高昂,但随着国内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中国本土的阳光玫瑰产量已经达到日本的 40 倍,种植面积超过 140 万亩,从南到北都有它茁壮成长的身影,价格也越发亲民,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这份甜蜜。
文化密码葡萄,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水果,它已然化作人类文化长河中的重要符号,承载着无数的情感与记忆。
在古老的西方,从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到基督教中象征着耶稣鲜血的葡萄酒,葡萄与宗教、神话紧密相连,贯穿了西方人的精神信仰。
中世纪的欧洲城堡里,葡萄酒是贵族餐桌上的常客,是社交宴会中的宠儿,它见证了权力的更迭、爱情的绽放,流淌在每一个重要的仪式与庆典之中。
而在古老的东方,葡萄同样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篇章。
从《诗经》中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六月食郁及薁” 的古老记载,到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后,李白笔下 “葡萄酒,金叵罗,胡姬十五细马驮” 的浪漫诗篇,再到元朝时葡萄酒作为祭祀专用酒的尊崇地位,以及明清时期葡萄在民间的广泛种植与食用,葡萄文化如同一条坚韧的丝线,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人们紧密相连。
时至今日,葡萄产业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种植园里,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抗病良种的研发、精准灌溉施肥技术的应用,让葡萄种植迈向现代化;酿酒厂中,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激烈碰撞,橡木桶陈酿、生物动力法酿酒等多元化技术,酿造出风格迥异的葡萄酒,满足着全球消费者日益挑剔的味蕾;市场货架上,鲜食葡萄琳琅满目,红的、绿的、紫的,大的、小的,甜的、酸的,应有尽有,葡萄酒更是涵盖了从平价亲民到顶级奢华的各个档次,供人选购。
葡萄,这颗来自远古森林的甜蜜果实,用它的一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变迁,从最初森林中无人问津的野生浆果,到如今全球餐桌上的宠儿,它穿越时光,跨越地域,将甜蜜与美好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人类。
未来,它必将在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共同呵护下,继续书写传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感动,让这份源自远古的甜蜜永远流传下去。
文本来源@龙女之声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