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版图上,山西的保德县,可能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点。但是,去过的人都说好!它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让人去了还想去?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个“宝藏”小县城,看看它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么有意思。
历史味儿,那是真浓!
要说保德的历史,那可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这儿生活了。你想想,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是不是觉得特别神奇?
这地方,几千年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的时候,它一会儿归这个国,一会儿归那个国,可热闹了。到了汉朝,还成了个县城。后来,朝代更替,名字也变来变去的,一会儿叫“定羌军”,一会儿叫“保德军”,直到最后才定下来叫“保德县”。
说起“保德”这个名字,也挺有意思的。它出自《左传》里的“民保于城,城保于德”,意思是老百姓要保护城池,城池要靠道德来稳固。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文化内涵?
人杰地灵,说的就是这儿!
保德的人文,那也是相当有看头。虽然是个小县城,但是人们对教育特别重视。以前条件不好,也得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现在,政府也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学校盖得越来越漂亮,老师也越来越棒。
这地方还出了不少名人。就拿张雪华来说吧,人家可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院的院长,致力于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呢!还有李锦航,在信息技术领域也是个厉害人物。这些人,都是保德的骄傲。
民俗活动,那是真热闹!
要说最热闹的时候,那还得是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那叫一个喜庆!大人小孩儿都乐呵呵的,特别有过年的气氛。
正月二十五的古会,那更是保德的“重头戏”。这一天,整个县城都成了欢乐的海洋。各种各样的表演队走上街头,敲锣打鼓、扭秧歌、耍龙舞狮,热闹得不得了。还有九曲黄河灯会,那灯光璀璨、气势恢宏,让人叹为观止。
端午节的时候,保德人还有独特的习俗,就是戴花绳和吃粥。花绳是用五彩线编成的,戴在手上可以避邪驱瘟。粥是用姜水或白开水泡米发酵后煮成的,香甜软糯,特别好吃。
结婚的时候,保德也有很多讲究。新郎要在家等着新娘来接,家里要贴喜联、放鞭炮,还要摆上各种各样的镇物。新娘进门后要拜天地、撒帐、吃“长命糕角子”,寓意着生活幸福美满、早生贵子。
文化遗产,那是真宝贝!
保德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有很多文物保护单位。比如林遮峪新石器遗址,那是几千年前的古人类生活的地方。还有清代故城关帝庙,建筑精美、壁画生动,是研究古代建筑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保德的民间艺术也很有特色。保德民歌,高亢嘹亮、充满乡土气息,是山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人台,是流行于内蒙古和晋北一带的地方戏曲,唱腔优美、表演活泼,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风景名胜,那是真迷人!
保德的风景也很有看头。黄河从这里流过,形成了壮丽的黄河岸边风光带。站在岸边,可以看到黄沙、绿洲和黄河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色。
保德古城,是山西省保存比较完好的明清古城。走进古城,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街道、古朴典雅的建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一样。
神山景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这里有庄严肃穆的神山寺、碧波荡漾的神山湖,还有茂密的森林和清新的空气。
特色美食,那是真诱人!
说到吃的,保德的美食那可就太多了。
保德碗托,是当地最有名的小吃之一。用荞麦面蒸成的碗托,口感爽滑筋道,配上特制的调料,好吃到爆!
黄河鲤鱼,是保德的招牌菜。这里的黄河鲤鱼,肉质肥美、味道鲜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都让人回味无穷。
荞面灌肠,是另一种特色面食。把荞麦面灌进肠子里,蒸熟后切成片,配上猪头肉一起吃,味道简直绝了!
玻璃饺子,是用熟山药和山药粉面做成的。饺子皮晶莹剔透,可以看到里面的馅料,口感筋道、香滑。
羊杂碎,是保德人喜爱的美食。用新鲜的羊肉和羊杂煮成的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喝一碗浑身都暖和。
保德红枣,个大、肉厚、味甜,是当地的特产。无论是直接吃还是做成各种点心,都非常好吃。
油糕,是保德的传统油炸食品。外酥里嫩、香甜可口,寓意着步步登高、吉祥如意。
怎么样,看完这些介绍,你是不是对保德这个小县城有点心动了?其实,保德的魅力远不止这些,只有你亲自去走一走、看一看、尝一尝,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独特之处。所以,找个时间,来保德转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