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发起最大地面进攻,上千士兵攻入俄本土,俄:不再仁慈

高能世界 2024-08-10 16:34:42

乌克兰发起了冲突以来最大地面进攻,一千多号人马杀进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坦克装甲车全上,普京脸色很不好,召开紧急会议。

俄乌冲突打了快900天了,乌克兰军队之前顶多是小规模的“骚扰战术”,现在直接把坦克都开进了俄罗斯领土,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普大帝紧急召集俄防长、安全会议秘书、联邦安全局高官和俄军总参谋长开会,商量对策。从媒体拍到的照片来看,会议现场那叫一个气氛凝重,连空气都要冻住了一样。

你问他们为啥这么紧张? 这库尔斯克州可不是什么偏远小地方,那可是俄罗斯的“心脏地带”,离莫斯科也就几百公里。乌克兰军队这次突袭,等于是在普京眼皮子底下放了一把火,你说他能不急吗?

普京大帝一贯的杀伐果断,他当即下令给库尔斯克州提供一切必要的援助,并且授权军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灭入侵的乌克兰军队。

据俄方公布的消息,俄军已经消灭了大部分进入俄领土的乌克兰军队和装备,有效遏制了乌军的进一步深入。不过西方媒体却在拼命鼓吹“乌克兰军队还在顽强抵抗”,试图营造一种“俄军不堪一击”的假象。

那么问题来了,乌克兰这次为什么要孤注一掷,冒着被俄罗斯全面报复的风险,也要对俄本土发动大举袭击呢?

有人说乌克兰这是想在战场上取得突破,扭转总体战局的不利局面。毕竟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乌克兰军队节节败退,已经基本失去了对战场的控制权。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只能铤而走险,试图通过袭击俄罗斯本土,迫使俄罗斯从正面战场抽调兵力,缓解乌军在其他地区的压力。

还有人说乌克兰这是想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为自己在未来的谈判中争取更有利的条件。俄乌冲突最终还是要通过谈判来解决,乌克兰现在主动出击,给俄罗斯制造麻烦,大概是想告诉俄罗斯:“我们还有战斗力,要想让我在谈判桌上让步,那就拿出点诚意来!”

当然也有人认为乌克兰这是被美国和北约忽悠瘸了,被当枪使了。毕竟美国和北约一直想借乌克兰之手削弱俄罗斯,他们巴不得俄乌冲突打得越久越好。

但不管怎么说,乌克兰这次突袭俄罗斯本土,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很可能会引发俄罗斯的强烈报复,到时候乌克兰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乌克兰这次的“冒险行动”那可是表现得相当“鸡贼”。他们一边嘴上说着“不知情”“不鼓励”,赶紧撇清关系,装出一副“我是局外人”的无辜模样。另一边他们又暗地里给乌克兰撑腰打气,继续提供武器装备和资金援助,生怕这场火烧得不够旺。

美方发言人米勒在记者会上那番话,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双标”表演。他一边说美国在乌克兰发起这次行动前并不知情,一边又说乌克兰不事先通知美国的情况并不罕见,还强调这是乌克兰的“自主决定”。合着美国的意思就是,只要是对俄罗斯不利的事情,乌克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反正有美国在后面兜底。

欧盟的态度也跟美国如出一辙,欧盟委员会外交事务发言人斯塔诺直接搬出了“合法自卫权”,声称乌克兰有权对俄罗斯进行任何形式的反击。

西方国家这种虚伪的嘴脸,早就被俄罗斯看穿了。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毫不客气地指出,乌克兰这次袭击事件,充分暴露了西方国家企图利用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的险恶用心,俄罗斯此前“太仁慈了”。

梅德韦杰夫还说了句重话,他说,从现在开始,俄罗斯“不应有任何禁忌”,俄军将不再寻求“缓冲区”,而是要打到基辅甚至更远的地方。

其实俄罗斯这番强硬表态也给西方国家敲响了警钟,如果西方国家继续火上浇油纵容乌克兰,那么这场冲突很可能升级为更剧烈的大战,到时候整个欧洲都容易被卷入战火,那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乌克兰这次“死亡冲锋”,很多军事专家也感到匪夷所思。他们认为乌克兰军队在军事实力上远逊于俄罗斯,这次突袭行动没法从根源上改变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反而极有可能会招致俄罗斯更加猛烈的报复,得不偿失。

更有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这次行动,很可能是想把美国和北约拖下水,把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毕竟美国和北约一直以来都在利用乌克兰问题打压俄罗斯,如果俄乌冲突升级,美国和北约就不得不亲自下场,与俄罗斯正面交锋。

其实乌克兰这次突袭俄罗斯本土,是一场风险极高的举动,最终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冲突已经成为了一场危险的游戏,而游戏规则却掌握在少数几个大国手中。至于像乌克兰这样的“炮灰”,最终的命运恐怕只有任人摆布了。

乌克兰发起的这次“送人头”的突袭,让人不得不感叹其被西方操控的悲哀。也不难看出西方国家虚伪自私的嘴脸,他们嘴上说着“和平”“克制”,暗地里却把乌克兰当枪使,妄图借乌克兰之手拖垮俄罗斯。

他们不在乎乌克兰人民的死活,也不在乎欧洲会不会再次陷入战火,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霸权和利益。这样的西方国家,和当年挑起两次世界冲突的战争贩子有什么区别?

世界需要和平,而不是战争!那些躲在幕后,企图玩火的战争狂人,终将引火烧身!

0 阅读:0

高能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