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如今的东方甄选怎么样了呢?是有别样的风景呢,还是严寒酷暑的煎熬呢?

先看看数据,现在东方甄选直播间的在线人数稳稳地保持在 6000多人,带货榜长期处于 79 名左右。

这和董宇辉时代那种流量火爆相比,确实显得有些寒碜。回想董宇辉爆火时,直播间那动辄几十万人在线,带货榜稳居前列的场面。

但东方甄选的商业基本盘并没有因为流量的变化而崩塌。虽然没有了顶流光环的加持,东方甄选依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直播电商市场中稳住脚跟,这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它的商业韧性。

以前,我们大家往往过度想象直播电商企业对于顶流主播的依赖,认为一旦失去顶流,企业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就像当初董宇辉和东方甄选出现矛盾时,不少人断言东方甄选将走向衰落。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曾经,李佳琦凭借独特的直播风格和强大的带货能力,成为美妆直播界的 “神”,消费者对他推荐的产品几乎是 “言听计从”。

董宇辉的出现,又以知识型直播的新形态,在带货的同时传递知识与情怀,同样被推上了神坛。

但现在,行业开始反思这种对单一主播过度依赖的模式,东方甄选的 “去中心化” 尝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今消费者主权已经发生变化,理性消费观成为主流,物美价廉的刚性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主播个人魅力带来的感性号召。

消费者现在购买产品的思路更加清晰:首先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这件商品好不好用、质量过不过关?
然后看价格是否适配,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最后才考虑在哪个平台购买。

曾经,消费者可能因为喜欢某个主播,就不假思索地购买其推荐的商品,而现在,他们会更加冷静地思考商品本身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说到主播角色,大家也开始对主播背后的资本动机进行反思。

李佳琦 “眉笔事件”,因为一句不当言论,让消费者看到了主播人设背后的商业逐利性,从而对其产生信任危机。

董宇辉事件同样如此,当背后的商业版图浮出水面,消费者也开始重新审视对他的追捧。
这一系列的市场变化,说明直播电商盛行的 “造神叙事”,到如今逐渐走向 “去神化” 转型趋势正在倒逼企业回归产品本质。

企业要允许消费者 “情感偏好” 与 “消费选择” 的分离共存,不能再单纯依靠打造主播人设来吸引消费者,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打磨产品。

商业世界的终极浪漫,或许就是消费者能够自由选择心仪的商品,企业能够专注打磨产品价值,主播能够找到适配自己的舞台。这才是直播电商最健康的打开方式。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