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知道南朝陈的开国之君陈霸先,但很多人不知道,陈霸先死后传位给侄子陈蒨;陈霸先原本并非无后,但他唯一的儿子最终死于阴谋。
陈霸先共有四子,但前三者早夭,只有陈昌成年。由于他是幼子,公元559年陈霸先死时,仅有22岁。按理说,这个年纪也可以接父亲的班,但他不巧,碰上南北朝乱世,由于此前被西魏俘虏,羁留在北周境内的安陆。于是,陈霸先的侄子陈蒨做了皇帝。
陈文帝陈蒨
然而,陈昌实在是不识时务。他自恃是先皇嫡子,在被北周释放后,他南下归陈,给堂兄陈蒨的信中对他丝毫不敬,并要求堂兄让位。陈蒨也很为难,要让出皇位,他当然不甘心;抵死不从,可陈昌确实有身份优势。
陈蒨不愧是年岁长些,故作忧伤地哀叹:“太子快要归来了,我只能找个地方去当个养老的王爷。”陈蒨的心腹侯安都明白了主上的用意,就说:“自古岂有被代天子?”君臣二人遂达成了默契。
陈昌入陈境时,陈蒨特地派人迎接。渡江时,侯安都趁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则谎称其因船翻溺毙。待到陈昌的灵柩运抵京师,陈蒨为这个可怜的堂弟大哭一场,并厚葬之。
南朝陈疆域
陈昌久作人质,归国已无根基。无人保护而贸然行动,便不免遭此悲剧。史载陈昌少即聪颖,读书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善于分析。倘若他未被掳掠北上,而是在父亲身边得到培养,平稳接班,或许就是另一种结局了。
不过,陈霸先绝后也可以说是得了报应。在当年建功立业的过程中,陈霸先狠狠地坑了王僧辩一把。陈、王二人原本共同平定侯景之乱,555年,王僧辩却死于陈霸先偷袭,陈家至此掌握南梁实权,最终改朝换代。可惜,陈霸先不但绝嗣,在陈朝灭亡后,王僧辨之子王颁还纠集其父旧部,趁夜掘开陈霸先万安陵,破棺焚尸,把陈霸先骨灰倒于池塘中,上千人共同喝掉。
陈霸先像
陈霸先的不幸,看似便宜了陈蒨,但陈蒨不惜杀害堂弟保住皇位,也没能让自己的儿子坐稳。
公元556年,陈蒨去世,其子陈伯宗即位,时年虚岁十五。按先皇遗诏,陈蒨之弟安成王陈顼、仆射到仲举、舍人刘师知共同辅佐朝政。
陈顼威望较高,刘师知遂矫诏让他收拾东西回家,陈顼也不甘示弱,直接把刘师知关入狱中赐死,到仲举被迫站到一边吃瓜,不久韩子高被举报谋反,到仲举及其子牵连其中,被一并处死。陈顼独掌大权后,以陈伯宗性格软弱,难堪大任为由,借太后沈妙容的名义下诏废黜陈伯宗,自己即位。
陈霸先最终无后,陈蒨之子也在位短暂,只有陈顼倒是平稳地把皇位给了儿子。但陈顼的儿子陈叔宝只懂文学,又遇上了国力蒸蒸日上的隋朝,最终在589年被隋军从枯井中俘虏。陈叔宝虽然得到善待,但“后庭花”这个典故成了他永久的耻辱。
陈后主像
话说回来,之前提到的那个掘陈霸先万安陵的王颁,正是隋灭陈的先锋将领。
南陈的皇帝算可以了!只算平均水平的话皇帝的素质应该是南北朝最高的,陈霸先、陈蒨、陈顼都是专心发展陈朝国势的,就连亡国之君陈叔宝也不是什么昏君。南陈灭亡完全就是起点太低国力差距过大,无力回天了!
还聪慧?真聪明就知道隐忍
陈和王一样的,王没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