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古装女主头饰华丽又协调,为何现在的像“违章建筑”?

论君多绚丽 2024-06-10 22:00:46

古装剧的妆造中,想要达到好的整体效果,服装、妆容、饰品无疑是缺一不可的。

尽管我们往往看到的可能都是整体的配色、服装的形制质地,但其实,好的服装形制,好的配色或许能够让人感到“不出错”或“无功无过”,真正能够将整体妆造的档次提高,甚至让人感慨审美水平的,在古装妆造中非头饰莫属。

以前的老牌古装剧,总能让我们看女主的头饰华丽又协调,非常好看。

但是随着近几年流量小生的大火,古装剧的走向也越来越奇怪,特别是现在的古偶剧,一味的在女主头上堆叠大量元素,活生生的像“违章建筑”。

在古代,头饰往往是区分不同社会阶层和身份的重要标志。

皇帝、皇后、贵妃、公主、贵族妇女和平民的头饰都有很大的不同。

皇室成员的头饰通常华丽而复杂,使用金、银、珠宝等贵重材料,而普通百姓的头饰则相对简单。

所以,在剧中,头饰的选择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

与此同时,在婚礼、祭祀、朝拜等重大场合,头饰的选择和佩戴方式都有严格的规范。

新娘在婚礼上的凤冠霞帔、官员在朝会时的乌纱帽等,都是特定礼仪和场合下的标准装扮。

在剧中我们常常能够看见,有些剧在不同的场景之中会给人物搭配不同的服装和饰品,而有的剧则做不到这一点。

这很大程度反映出头饰这类饰品的选择不仅仅是剧组审美的反映,更是其文化底蕴的试炼。

想要让观众更具有代入感,这样的文化底蕴是必不可少的。

而对于人物的塑造上,头饰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头饰的设计和佩戴,可以突出角色的性格、身份和情感状态,增强表演的视觉效果和戏剧性。

古代女性喜欢在头饰中加入花卉、鸟兽等元素,这种自然元素的融入,在其文化符号的象征上,其实也反映出了人物本身的一种情感寄托。

不同的动物、花卉所代表的情感和性格也是截然不同的。

由此可见,其实很多剧组的妆造希望通过头饰达到的效果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头饰的风格也绝对不是仅仅局限于浮夸、体积大,给人以视觉冲击这样的效果。

而是要有一种耐人寻味,让人会情不自禁想要进一步分析这些饰品和人物的情感、性格、命运之间的联系和暗示,这才是好的妆造。

随着影视制作预算的增加,制作团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服装和道具的制作。

高预算让他们可以聘请顶级设计师,使用高档材料,从而制作出极其精美但也极其夸张的头饰。

尽管古装剧以历史为背景,但很多时候这些剧集并不完全忠实于历史,而是将现代审美和时尚元素融入其中。

这种融合往往导致头饰设计脱离历史实际,变得更加夸张。

很显然,制作精良是观众们的期望,但浮夸却并非观众真正希望看到的效果。

头饰的夸张尺寸往往使其在整体造型中显得格外突兀,破坏了角色的整体比例。

例如,一些头饰体积过大,甚至超出了头部的正常范围,使得演员的脸部显得过小,造成视觉上的不协调。

头饰虽然具有修饰面部的效果,但绝非是通过这样大小对比而形成的。人人头上都好似顶了个“违章建筑”,视觉效果上的错落显然已经失去了美感。

与之相对,古装剧中的妆容通常以细致、自然为主。

如果妆容较为简洁,而头饰过于复杂,两者之间的比例失调会导致整体造型失衡,观众的注意力会被头饰过多地吸引,忽略了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角色内在的情感表达。

过于复杂和沉重的头饰显然会限制演员的动作,使得演员在表演时显得不自然,影响角色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特别是在打斗、舞蹈等需要大量动作的场景中,头饰的累赘会带来实际的表演困难。

过分夸张的头饰会成为观众的视觉焦点,使得观众的注意力从演员的表情和演技上转移到头饰上,影响整体观感。

头饰尽管具有许多的讲究门道,但不论如何它也只是妆造的其中一部分,而非独立存在的个体。

头饰是为服务妆造和演员而存在的,浮夸的造型,巨大的体积,这些头饰显然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和初衷,沦为了博人眼球的工具,这想必也是令观众难以接受的主要原因。

过分夸张的头饰与妆造之间的不和谐主要体现在比例失调、风格冲突、时代错位、功能性问题、视觉焦点和角色性格等方面。

制作方在设计头饰和妆容时,需要更加注重整体协调和细节的把握,才能打造出既美观又和谐的角色形象。

在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和现代审美,显然是制作方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0 阅读:206

论君多绚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