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存折,连续18年每月入账300元,谁在供养她?

史今独畅 2022-04-27 16:10:14

陆小曼出身名门,父亲曾是晚清举人,她从小养尊处优、知书达礼,作为八个孩子中唯一存活下来的一位千金,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天资聪颖的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英语方面更是出类拔萃,还曾为外交官做过翻译。

她的成长注定是一帆风顺的,性格也注定是任性执拗、高傲逼人的。

原本顺从父命的她,也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对方是徐志摩的好友,同样毕业于西点军校,一表人才。

可是性格的不合拍、工作原因的疏离、志趣的天差地别等,都造成了他们的相守不相爱。

后来一次朋友间的委托照顾,徐陆相遇相知。

自古才子爱风流,即便是他向世人宣告他不喜欢那封建包办婚姻,更不喜欢那糟糠之妻,也没有人会原谅他抛弃妻小的行径,何况那时张幼仪已怀孕在身。

他打着追逐爱情的名号,留妻子一人远在异国他乡产子,念旧在心的妻子,还是无法割舍这段一开始就不平等的婚姻。

直到次年次子的出生,仍没能牵系住这个浪子的心,他仍旧日夜鬼混、不着家,这个女人才最终决定让自己解脱,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后来虽然陆小曼顺理成章嫁入徐家,但徐老父亲根本不认同她的第三者身份,而她也不同于张幼仪的温柔贤惠。

一副骄纵跋扈的公主做派,更别提尽赡养二老的责任。

她花钱大手大脚,又染上了抽大烟的毛病,整个徐家被她抽的几近什么都不剩。所以后面徐家索性就断了两人的经济支撑。

除了每个月三百大洋的日常开销以外,超出的部门皆由徐志摩自己承担。

为了生计,他常年奔波于北京、上海之间。

挥霍无度的交际花

她和徐志摩结婚后,仍旧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作风和挥霍无度的消费习惯。

这个时候两人都已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出来,经济状况不是很好。

即便这样,从小优越的生活,已经让她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这种习惯积重难返,已形成了棘轮效应。

关于她的花销和账目,好友郁达夫和王映霞也是有目共睹的。

1930年,陆小曼和家人住在四明村,她的母亲和徐志摩也都居住于此。这也是她第一次遇到王映霞的时候。

郁达夫夫妇居住在离他们不远的嘉禾里,当时整个四明村都属于富人居住的豪宅区。

这栋豪宅是两人结婚时,徐家赠予他们的,上下两层楼,光房间就有八九间。

可是陆小曼还是不满足,又重新租了一栋给她母亲独住,无形中这又是一笔每月100银元的花销。

一向以交际花著称的才女,即使结了婚,又怎会甘愿被关在空荡荡的豪宅里?

所以他们二人的婚后状态是各自不着家。

徐志摩在忙着全国各地飞,来讲学、兼职、撰稿挣钱;陆小曼则每天花天酒地,跳舞喝酒、吸食鸦片、交际应酬。

郁达夫的夫人,看罢也不禁感叹:“小曼这看似无所谓的100银元,实则就是我们一家人多半个月的花销呀!”

更让她目瞪口呆的是,这个女人每次出门都会有私人汽车接送,风雨无阻。

此外,在他们空荡荡的豪宅里,仆人、司机、厨师应有尽有,数量还都不少。

郁达夫当时的文学地位也并不逊色,可是他的夫人出门大多时候,都是黄包车接送或者步行。

花销惊人令陆母哭诉

都说有其母必有其女,可是陆小曼这样的做派,连她自己的母亲都看不下去了,多次向郁氏夫妇发牢骚。

有一次,陆母没有打招呼就来看望女儿,一推门差点没推开。

只见女儿的鞋子从客厅直接蔓延到门口,一望无际,每一双都是高档品牌,有一些完全是中看不中用,崭新地罗列成一排。

陆小曼总是这样,不管家里是否需要,先买回来再说,往往都成了闲置和摆设。

她的先生从来也不管,甚至也管不了,他爱她的才情和性格,一切缺点在眼中也都成为了闪耀的光。

他看不到她的挥霍,也看不清他们的明天,他能做到的只是无限的包容,以及拼尽一切给她一个稳稳当当的家。

一次,郁氏夫妇前往他家,一进门就看到好似还有其他人。

果然一上楼就看到翁端午也在,两人衣衫不整躺在床榻上,正在吞云吐雾、好不快活。

银色的缎面旗袍,包裹着陆小曼瘦小细软的身子,看起来还是那样明艳动人,是贵妇般的装扮。

金色的簪子卷起她细碎的发丝,阳光下,她的眼睛被晃得睁不开,手腕间沉甸甸的名贵玉石,将她本就细长的手指显得更加骨感。

继而放眼环顾四周,一整套摆放有致的红木家具占据了整个眼帘,如果不是故意定睛细看,那一排排年代悠久、精致高雅的古玩、雕刻品会让你应接不暇。

墙上还悬挂着梁启超的赠画卷轴,下面一盆修剪别致的罗汉松与之交相辉映,颇有讲究。

另一面墙上,则悬挂着陆小姐自己创作的山水画,以及她的老师赠与的珍贵油画。

所有的吃穿享用在这间房子里应有尽有,唯一没有的便是徐志摩了,那么,她家的先生去哪了呢?

毫无疑问,为了满足和供应她的一切消费和享用,他不得已奔波上班。

有了这样的儿媳妇,虽然徐家经济非常殷实,也不能一劳永逸地为她提供这富庶生活。

更何况,徐家父母,是极其反对儿子和陆家这门亲事的。

曾有好友对徐志摩提出了忠告:“陆小曼这样的女人,迟早会害了你”。

没想到,一语成谶,在那场空难的发生之时变成了事实。

1931年,从上海飞往北京的飞机,由于大雾天气机毁人亡,那个有说有笑的浪漫才子自此躺在了冰山里。

令人讽刺的是,首先收到噩耗的是他的前妻,而陆小曼却一直拒收电报,也拒绝认领尸体。还是大儿子阿乐,在母亲的示意下把遗体拉了回来,并举行了葬礼,整个过程陆小曼并没有露面。

但是,陆小曼的经济来源一直没有中断,她的存折连续18年,每月都有300元入账,到底是谁在供养她?

原来是徐家父亲,这么多年还依旧践行着之前的契约,每月供他们300大洋,即使儿子已不在,他还是尽力完成这个承诺。

作为儿媳非但没有对老人尽孝养老,还成天花公公的钱,着实令人心酸。

徐老父亲这钱一打就是13年,直到他去世。

去世后的5年间,她的账户还雷打不动的有人按时汇款,谁都想不到这个人竟是张幼仪!

她并非有赡养的义务,只是不想让曾经爱人的遗孀过得太难堪。

如果徐志摩泉下有知,他是否会后悔曾经任性的选择?

是否会因伤害了如此贤良淑德的女人而自责?

而假如没有陆小曼,也许他的家庭会幸福完整、不愁吃喝,也许他也不会惨死于空难。

3 阅读:3149
评论列表
  • 热爱 21
    2022-05-02 22:42

    有时候,真实的爱情,需要有一点人间烟火

  • 许孃 18
    2022-09-16 18:58

    男人不就好渣女这口

  • 2022-04-27 21:41

    徐和陆都不是好东西,渣男爱找渣女

  • 2022-04-27 21:16

    渣男自有渣女收拾

  • 2022-05-10 21:01

    金庸小说里的,表哥 但金庸比表哥还垃圾

  • 2022-09-17 17:48

    生活中真的捉弄人!唉唉唉

  • 2022-04-28 11:40

    陆小曼有没有子女?

    到处流浪 回复: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