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的境界

爱文字的七零人 2024-04-02 01:37:27

自古有云:"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西汉的东方朔自称“大隐”,听得出颇有些怀才不遇的味道。东方朔虽以近侍的身份与汉武帝君臣相伴多年,却未见彪名青史的政治功绩。他是否真有过人的治世之才,那倒不得而知。汉武帝时期出将入相人才济济,东方朔很难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再看汉武帝刘彻本人,在位几十年开创了大汉盛世,被后人誉为“一代雄主”、“千古一帝”,其文才武略可见一斑。

说白了,不是东方朔没本事,是他的主子和同僚们本事太大,或者说主子根本就看不上东方朔的那点儿本事,只是把他当成朝堂上的开心果,开个玩笑、逗个闷子还行,至于治国理政请靠边站。因此,自称“大隐”的东方先生一生壮志未酬,却意外地被尊为中国相声界的祖师爷,也算是个安慰奖吧。

中隐之说,源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这老白最高也曾当过朝廷的三品大员,但都不是什么核心的部门,后来又经常被贬谪到这,贬谪到那,所以空有一腔政治抱负而无法施展其政治才华。而他在诗界的地位却甚是崇高,在“李杜”被并称之前,白居易一直高居“南波万”。尤其在日本,直到今天,老白始终是最受推崇的唐代诗人。

正是因为老白一生仕途不算顺利,最后才放弃都城长安,当然也不愿回农村种地,干脆挂个虚职在东都洛阳养老,一边拿着朝廷俸禄吃着空饷,一边和“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们享受生活,闲来没事还自诩为“中隐”,老白,其实你是人生赢家。

至于那些乡野中的小隐们,呼呼啦啦人员众多。东晋的竹林七贤、陶渊明是代表人物。说他们是隐士,不如说他们是避世。与当权者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干脆找个清净之地随心所欲地过日子。但是避世不避人,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去处,七贤在竹林,陶潜居南山。如若那些情投意合的朋友到来,再随身拎上几坛子好酒、一条狗腿,那当真是天下最美妙的事情。

不过以上的所谓大中小隐,我认为顶多算个“半隐”,甚至是欺世盗名的“假隐”。这古今以来的隐士之中,我只佩服这两位仁兄:介子推和严子陵。

介子推的故事早已广为流传。为晋文公割股充饥,随后携母隐入绵山,最后誓死不出,抱树活活被烧死,何其悲哉。说明个啥,说明这当权者都是健忘的,也可以说,都是忘恩负义的。吃过谁的救命之肉都忘怀了,这种主子必须远离。所以,我佩服介子推的决绝。

这严子陵之隐与介子推相比,更加理性,更加高瞻远瞩。纵然与汉光武帝刘秀曾经同学少年,私交甚笃,但严子陵却能始终保持清醒。不攀附不邀功,早早地舍刘秀而去;当刘秀千方百计寻到他,人家老严不卑不亢,让这位东汉开国皇帝也冇得办法,最后只能由他“披羊裘,钓泽中”去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是范仲淹对严子陵的评价,也让严子陵的高风亮节闻名天下。

自古以来,士大夫大都在出仕和归隐之间矛盾徘徊,这其中有许多被迫和无奈,还隐藏着极大的凶险。所以说,当个挂名的隐士容易,当个真正的隐士难,当个成功的隐士难上加难!

头条里的大隐们,请出来冒个泡讨论一下呗,呵呵。

0 阅读:0

爱文字的七零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