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乾隆帝后宫佳丽三千,却鲜有人知,在他正式大婚之前,曾有一位试婚宫女让他魂牵梦萦。这位富察氏不仅是乾隆的"第一次",更是他年少时期最刻骨铭心的记忆。然而造化弄人,当乾隆终于有权力给予她最高的尊崇时,她却已经离世。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对痴情男女所生的儿子永璜,不仅没有继承父母的荣光,反而在23岁那年被乾隆当众痛骂后郁郁而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宫闱秘事?富察氏母子的命运为何会如此悲凉?
一、少年情事
雍正十三年的春天,紫禁城里格外热闹。这一年,雍正皇帝终于决定为自己最宠爱的四阿哥弘历挑选试婚宫女。要说这试婚宫女的选拔,在清朝可是一件大事。宫中专门设有"选秀处",由专人负责挑选适龄秀女入宫。
这一年开春,雍正便派内务府总管大臣赵世显前往各旗,搜寻适龄秀女。经过半年多的严格筛选,终于选出了八位品貌出众的满族女子。这八位秀女不仅要通过严格的身体检查,更要经过礼仪、文化等多方面的考核。
其中就有一位出身满洲正黄旗的富察氏,她的祖父曾在康熙年间担任过内务府包衣,家世虽不显赫,却也殊为清白。这位富察氏生得端庄秀丽,举止大方得体,尤其是那双眼睛,明亮而不失温柔。
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在雍正的安排下,弘历来到了乾清宫后殿。八位秀女按照身高排成一列,静候弘历挑选。弘历刚满十五岁,身着一袭黄色蟒袍,腰束玉带,身姿挺拔。当他的目光落在富察氏身上时,不由得多停留了片刻。
富察氏当时正低着头,听到脚步声靠近,才缓缓抬起眼帘。两人四目相对的瞬间,弘历竟有些慌乱。这在当时的宫中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议论,要知道,弘历从小就以稳重著称,很少有如此失态的时候。
就这样,富察氏被选中了。按照宫规,她要先在御前学习半个月的规矩,这期间要由专门的嬷嬷教导。这位嬷嬷姓张,是康熙年间就在宫中服侍的老人了,见多识广,深谙宫中规矩。
张嬷嬷见富察氏举止端庄,便格外用心教导。除了日常的礼仪规矩,还特意教她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张嬷嬷常说:"服侍贵人,最重要的是懂得察言观色,既不可过分殷勤,也不可太过疏离。"
半个月后的一个傍晚,富察氏终于搬进了弘历的寝宫。这座寝宫位于西六宫,是专门为皇子准备的居所。宫中的太监们早已将房间收拾得一尘不染,炉中还点着一炉上等的沉香。
这一晚,年仅十五岁的弘历第一次体会到了男女之情。富察氏的温柔体贴,让这个少年皇子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从此以后,弘历便常常在处理完功课后,就迫不及待地回到寝宫,只为能多看富察氏一眼。
在宫中,富察氏也渐渐赢得了太监宫女们的好感。她待人和善,从不倚仗弘历的宠爱而耍威风。就连最难伺候的老嬷嬷们,也不由得称赞她识大体、懂规矩。每当弘历忙于功课或政务时,她总会让人准备好热茶,却从不主动打扰。
二、意外怀孕
雍正十三年冬,富察氏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雍正皇帝的耳中。按照宫中规矩,试婚宫女若是怀孕,通常会被降为答应。但雍正却一反常态,不仅没有降她的位分,反而赐予她单独的院落居住。
这座院落位于西六宫的偏院,虽不及正宫气派,但胜在清净雅致。院中种着几株梅花,还有一个小小的荷塘。雍正还特意派了几名经验丰富的宫女前来照料富察氏的起居。
当时的弘历虽已过了弱冠之年,却还未正式大婚。按照满清宗制,皇子的试婚宫女若是生下皇孙,其地位便会尴尬起来。一来是因为她们身份低微,二来是因为这些孩子往往会影响到日后皇子正妻所生子女的地位。
雍正十三年腊月,一场大雪过后,富察氏的腹中胎儿忽然有了动静。太医院的王太医连夜被宣入宫中,为富察氏把脉。这位王太医是康熙年间就在宫中供职的老人,医术精湛,为人谨慎。他仔细诊断后,断定胎儿已有七个多月。
为了确保富察氏和胎儿的安全,雍正特意下令,在她居住的院落增派了几名经验丰富的产婆。这些产婆都是从民间精挑细选而来,每天轮流值守,以防不测。
雍正十四年二月初八,富察氏临产。当天一大早,天还未亮,她就感觉到阵阵腹痛。宫女们立即通知了太医和产婆。弘历得知消息后,也在外殿来回踱步。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努力,富察氏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生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雍正得知是个皇孙,龙颜大悦,当即赐名永璜。按照满清宗制,皇子所生的男丁,都要加上"永"字辈。这个"璜"字,取自《诗经》中"如璜如瑰"之意,可见雍正对这个孙子寄予厚望。
永璜的诞生,让富察氏在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雍正不仅赏赐她金银珠宝,还特意调来了几名奶娘,专门负责照料永璜的饮食起居。这些奶娘都是从内务府挑选出来的,家世清白,奶水充足。
永璜出生后,弘历也常常抽空来看望母子。虽然按照规矩,他这个年纪的皇子不宜过分亲近试婚宫女,但雍正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那个深宫里,富察氏和永璜的院落成了弘历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永璜满月后不久,富察氏突然染上了重病。太医院的几位老太医轮流为她诊治,却始终找不出病因。雍正闻讯后,还特意派人出宫寻访名医,但收效甚微。富察氏的病情日渐加重,整个人消瘦了许多。
三、早逝宫中
雍正十四年三月,富察氏的病情急转直下。太医院几位老太医轮番诊治,开出的药方从清热解毒到补气养血,却始终难见好转。这时的富察氏已经瘦得不成样子,连抱着永璜的力气都没有了。
当时正值春寒料峭,富察氏的院落里那几株梅花却开得正艳。宫女们每天都要将她扶到窗前,让她望望院中景色。有一天清晨,富察氏突然要求见弘历。当时弘历正在乾清宫陪伴雍正处理政务,接到消息后立即赶来。
富察氏对弘历说了很多话,主要是关于永璜的抚养问题。她特意叮嘱要让张嬷嬷继续照顾永璜,因为这位老人在宫中经验丰富,最懂得照顾小孩。富察氏还将自己平日积攒的一些金银首饰交给弘历,请他日后转赠给永璜。
三月十五这天,富察氏的病情突然加重。太医院的王太医连夜被召入宫,但这次他也无能为力。富察氏在凌晨时分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年仅十七岁。雍正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下令太医院查明死因。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富察氏是因为产后并发症加上肺痨而亡。
按照满清宗制,试婚宫女死后通常不会得到太高的待遇。但雍正念在她为皇家生下皇孙,特别破例赐她"答应"的封号,并赐予丰厚的殓葬费用。富察氏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城外的一处风水宝地,墓碑上刻着"故答应富察氏之墓"几个字。
富察氏去世后,永璜的抚养成了一个问题。按理说,他应该由宫中的奶娘们轮流照看。但雍正特意下令,让富察氏生前最信任的张嬷嬷专门负责照料永璜。这位老嬷嬷对永璜极为用心,从吃穿用度到起居作息,都亲力亲为。
在张嬷嬷的精心照料下,永璜渐渐长大。他生得眉清目秀,举止端庄,很像他的生母富察氏。每当有人提起这点时,弘历总是沉默不语。宫中的老人都知道,弘历对这位早逝的试婚宫女始终难以忘怀。
雍正十四年冬,宫中开始为弘历筹备大婚事宜。按照满清宗制,皇子大婚是一件重大的典礼,需要提前半年准备。在挑选皇子妃的过程中,雍正特意叮嘱负责此事的大臣,要选一位心胸宽广的女子,好照顾永璜。
这时的永璜刚满周岁,正是最需要母爱的年纪。张嬷嬷虽然尽心尽力,但终究代替不了生母。有时候夜深人静,永璜的啼哭声会传遍整个西六宫。宫女们都说,这是孩子在想他的母亲。
富察氏的死,在宫中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人说她是命该如此,也有人说是被人下了毒手。但这些传言很快就被压了下去。在那个森严的宫廷里,没有人敢过多议论这件事。只有每年的清明节,弘历都会派人到富察氏的坟前上香,并为她诵经超度。
四、皇子大婚
雍正十四年十月,弘历的大婚正式提上日程。这场大婚不仅关系到弘历的终身大事,更涉及到永璜的未来生活。经过反复筛选,雍正最终选中了孝贤皇后富察氏为弘历的正妃。这位富察氏与已故的答应富察氏同出满洲正黄旗,但两人并无血缘关系。
大婚前夕,雍正特意召见了孝贤皇后富察氏,详细交代了永璜的情况。按照宫中规矩,皇子正妃要负责照顾夫君之前所生的子女。这对年仅十六岁的富察氏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弘历大婚当日,整个紫禁城张灯结彩。大婚仪式在乾清宫举行,由雍正亲自主持。仪式上,孝贤皇后富察氏身着大红嫁衣,头戴凤冠,举止大方得体。婚礼结束后,新人按照满清习俗向雍正叩头谢恩。
婚后第三天,按照宫规,新婚燕尔的弘历夫妇要到永璜的院落看望这个皇子。当时永璜已经一岁多,能够自己走路了。看到生父带着一位陌生的女子前来,永璜躲在张嬷嬷身后不肯出来。但孝贤皇后富察氏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她准备了许多糕点玩具,一点点地哄着永璜。
渐渐地,永璜开始接受这位继母。孝贤皇后富察氏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看望永璜,有时带来新做的衣服,有时带来精致的点心。她还经常询问张嬷嬷永璜的生活起居,确保这个孩子得到妥善照顾。
雍正看到孝贤皇后富察氏如此用心,十分欣慰。他多次在朝臣面前称赞这位儿媳的贤德。不仅如此,雍正还特意在西六宫为弘历夫妇安排了一处大院落,就在永璜住处的隔壁,方便照料这个年幼的皇孙。
随着时间推移,孝贤皇后富察氏渐渐成了永璜生活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她不仅关心永璜的饮食起居,还请来了启蒙先生,教永璜认识文字。每当永璜学会写一个新字,她都会亲自检查,并给予奖励。
雍正十五年春,孝贤皇后富察氏有了身孕。这个消息传出后,宫中上下都很高兴。但她仍然坚持每天去看望永璜,直到腹中胎儿临盆前几天才不得不停止。在她养胎期间,还特意叮嘱宫女们要好好照顾永璜。
这一年冬天,孝贤皇后富察氏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永琰。从此,永璜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让人意外的是,永璜对这个小弟弟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亲近。每当永琰啼哭时,永璜总是第一个跑到摇篮边逗弄他。
对于这两个孩子,孝贤皇后富察氏始终一视同仁。她给永璜准备的衣物玩具,必定也要给永琰准备一份。在她的教导下,两个孩子渐渐养成了和睦相处的习惯。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他们长大成人,在宫中传为佳话。
五、暴疾早夭
雍正十六年春,永璜的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在孝贤皇后富察氏的悉心照料下,他不仅能背诵简单的《三字经》,还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满文。这个时期的永璜身体健康,性格活泼,经常在院子里和弟弟永琰一起玩耍。
然而好景不长,这年四月初,永璜突然发起高烧。起初大家以为只是普通的风寒,请太医开了几服清热解表的药,但服用后病情却不见好转。三天后,永璜开始出现咳嗽和气喘的症状,整个人昏昏沉沉,连喝水都很困难。
太医院立即派出了最有经验的几位太医前来诊治。他们轮流为永璜把脉,却难以断定具体病因。有人说是风寒入肺,有人说是痰热郁结,各执己见。雍正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在京城内外遍寻名医,但收效甚微。
永璜的病情来势汹汹,短短一周内就严重恶化。他整日高烧不退,呼吸困难,面色发青,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孝贤皇后富察氏日夜守在永璜床前,亲自喂药喂水。张嬷嬷也寸步不离,不断用温水为永璜擦拭身体,试图降低体温。
雍正十六年四月十五,永璜的情况突然急转直下。当天凌晨,他开始出现剧烈的抽搐症状,口吐白沫。太医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永璜的生命一点点流逝。到了午时,永璜终于停止了呼吸,年仅三岁。
按照满清宗制,皇孙夭折需要举行隆重的葬礼。雍正特意下令,要按照亲王规格安葬永璜。葬礼当日,文武百官都身着素服,在永璜灵前行礼。为了纪念这个早夭的皇孙,雍正还特意在西山为他修建了一座单独的陵寝。
永璜去世后,他生母富察氏的老宫女们纷纷请求退出宫廷。这些年迈的宫女们说,既然主子和小主子都不在了,她们也没有留在宫中的必要。雍正准许了她们的请求,并赐予每人一笔丰厚的安家费。
张嬷嬷是唯一留下来的人。她主动请求照顾永琰,说这是对不起永璜的地方,想用余生来补偿。孝贤皇后富察氏欣然同意,让她继续留在宫中。从此以后,张嬷嬷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照料永琰的工作中。
永璜短暂的一生,总共只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的陵寝建在西山一处风景秀丽的山坡上,墓碑上刻着"皇孙永璜之墓"几个字。每年清明节,宫中都会派人前去祭扫。渐渐地,人们发现墓前总是摆着新鲜的花束,据说是孝贤皇后富察氏派人偷偷放置的。
在永璜死后第三年,也就是雍正十九年,他的弟弟永琰被封为皇太孙。这位曾经和永璜一起在西六宫嬉戏玩耍的弟弟,最终继承了大清帝位,成为历史上的乾隆皇帝。而永璜的名字,则永远定格在了那个风雨飘摇的雍正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