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尧都平阳,寻根洪洞

方舆评论闻 2024-06-26 20:33:03

作者:方舆无形

无形诗云:

汾水南流河谷地,

帝尧建都在平阳。

叔虞封唐尊霸主,

至今寻根到洪洞。

政区图(民政部网站)

临汾市地图像什么呢?

睡狮

第24篇,临汾市。

临汾市所辖的洪洞县,是华北多数人民的寻根圣地,可以算临汾市第一标签了。临汾市,还是尧帝建都的地方,无论争议,已经注册了尧都区。临汾是唐尧、晋国、汉赵的都城。

尧,又称唐尧,五帝之一,都平阳(今临汾),临汾有尧庙、尧陵。帝尧适合作为临汾市守护神。

守护神:帝尧

一、概况

荣誉称号:大槐树、尧都平阳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水自北向南穿行而过。东倚太岳,与长治市、晋城市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延安市、渭南市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市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面积20,302.16平方千米,七普人口3,976,481人。

地形图(天地图)

二、景区推荐

1、博物馆

临汾市博物馆、曲沃县晋国博物馆、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

2、尧帝陵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尧庙村北,据史籍记载,相传陶尧建都平阳,有功德于民,后人遂建庙祭祀。尧庙始建于晋,唐显庆三年(658)重建,宋、元泰定、明正德和万历间屡有修建,规模渐增,分别建成尧、舜、禹庙,明末清初称三圣庙。占地面积4.8724万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现存山门(新建)、五凤楼、广运殿(复建)、寝宫,庙内存清代彩塑2尊,历代重修碑12通,其中元碑1通,明碑5通,清碑6通。五凤楼(清代),又称光天阁,始建于唐乾封年间(666~667),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平面呈方形,下层用通长角柱13根,其间以直撑、斜撑构成不同方向的框架,将楼身连一体。上层四周设围廊,重檐歇山顶。

尧陵位于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传为远古帝王尧的陵墓。据现存碑文载,陵前建筑始建于唐,元中统年间修筑,明成化十七年(1481)、嘉靖十八年(1539),清雍正、乾隆五十年(1785)、嘉庆十四年(1809)均有重修。坐北朝南,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牌楼、献殿、碑亭、陵丘。陵前建筑南北长53.16米,东西宽27.15米,占地面积1443.29平方米。牌楼,又称“下马坊”,木构建筑,正书“平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献殿砖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卷棚硬山顶,四檩卷棚式。碑亭居陵前,中为明万历十二年(1584)立“古帝尧陵”碑。陵为圆形封土冢,高约50米,周长约300米,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陵内现存明、清、民国碑8通,碣8方。

3、娲皇陵

洪洞县赵城镇侯村的女娲陵寝建于2000至3000年前,人称“女娲皇陵”,其中包括高四五米、周长达四五十米的正陵与副陵,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唐、宋以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封建皇帝祭祀的国家级庙宇“娲皇庙”。

4、洪洞大槐树、广胜寺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广胜寺,原名“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代改称今名,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建。宋金之际毁于兵火后重建,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坏,九年(1305)重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平阳一带大地震,广胜寺建筑均有不同程度损毁,但元代重建后的建筑大部分保存至今,曾予局部维修。寺分为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上寺位于山巅,下寺位于山脚,相距约500米,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均坐北面南。现存下寺和水神庙建筑多为元代遗构;上寺中轴线上飞虹塔和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余为元代建筑,轴线两侧廊房为清代建筑。寺内存山门和仪门4座、建筑13栋、塔1幢、碑48通、碣55方、铁锅1口、铁钟1枚。上寺飞虹塔、水神庙壁画、《赵城金藏》及元代建筑被称为“三绝一奇”。

5、丁村遗址、丁村民宅、陶寺遗址

丁村遗址,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早期,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丁村民宅创建于明代,清至民国续建,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民宅建筑群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分北院、中院、南院、西北院四大组,现在保存较完好的院落有40座。北院以明代建筑为主,中院以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为多,南院则以道光咸丰时期居多,西北院乃皆为乾隆嘉庆时期所筑。据建房题记,建于明万历年间的6座、清雍正年间的3座、乾隆年间的11座、嘉庆年间的2座、道光年间的2座、咸丰年间的3座、宣统年间的1座,另有民国建筑2座,未发现纪年但建筑风格属清代的10座。

陶寺遗址位于汾河东岸,塔儿山西麓,是迄今国内发现的一座功能要素齐备的早期都城遗址, 陶寺城址的城垣可分陶寺早期(约公元前2300~前2100)和中期(约公元前2100~前2000)两个阶段。 观象祭祀台位于陶寺中期小城内,赵王沟头附近,以陶寺中期大城南城墙(Q6)为依托,向东南方向接出大半圆形建筑。

景区分布图(中图社)

6、侯马晋国遗址

分布于侯马、新绛、曲沃境内,侯马晋国遗址南临紫金山,北临汾河,面积约35平方公里。南起上马村南,北至北坞古城,西起台神村,东至凤城。在晋国遗址范围内主要发现有古城遗址、铸铜遗址、祭祀遗址、盟誓遗址、宗庙建筑遗址和墓地。古城遗址,仅残存宫殿台基,有牛村、平望、台神、马庄、呈王、北坞等六座古城。位于遗址西北部的牛村、平望、台神3座古城,规模较大,相互毗连,呈品字结构,尚存大型夯土台基。

7、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8、永和黄河蛇曲地质公园

位于永和县西,黄河沿线,陕西与山西省交界处,北起英雄湾,南至仙人湾,全长约50千米,东西宽约2-13千米。保存了从中生代三叠纪、新生代第四纪及黄河形成等的地质演化记录,其地层中的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及所保存的化石,展现了鄂尔多斯地块的古河湖相环境及古地理演化特点,由于地形切割剧烈,区内具有很好的观赏剖面,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9、古县牡丹园

古县牡丹文化旅游区是一处以“天下第一牡丹”即三合千年神牡丹为主看点,以石壁河流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处别具风格的人文景观为辅看点。

10、云丘山景区

云丘山古称昆仑山,是尧、舜、禹之望岳,云丘山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云丘山峰岭叠翠,景色秀丽,素有“姑射最秀峰巅”、“河汾第一名胜”的美誉。

市树-柿树

市花-菊花

三、区划沿革

帝尧之故都,千年平阳府

临汾,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

传说,尧定都平阳,即今临汾市尧都区。

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今翼城县),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春秋时,晋国的中心在今曲沃、侯马、襄汾一带。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

秦代为河东郡。曹魏正始八年(247),置平阳郡,郡治平阳,属司隶校尉。309年,汉赵迁都平阳。

秦 河东郡(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魏改属晋州。建义元年(528),州、郡治所移今临汾。北齐置临汾县,兼置汾西郡。

隋开皇三年(583),郡废,为晋州,十八年(598),改临汾县为汾西县。义宁二年(618),改平阳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晋州,南部属绛州,西部置慈州、隰州。天宝元年(742),改晋州为平阳郡,属河东道。乾元元年(758),复名晋州。后梁开平四年(910),升为定昌军,后改建宁军。后唐同光元年(923),改建雄军。

唐 晋州 隰州 慈州 绛州(中国历史地图集)

宋初仍名晋州。北宋政和六年(1116),晋州升为平阳府,属河东路。金代属河东南路。

元代置平阳路总管府,属中书省山西宣慰司。大德九年(1305),因地震改称晋宁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平阳府,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袭。

明 平阳府(中国历史地图集)

1912年,废府州。1913年,属河东道。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1937年,分属山西省第五、六、七行政区。1948年,属晋绥边区。1949年,初改属陕甘宁边区晋南区。

1950年,为山西省临汾专区,专署驻临汾。1954年,属晋南专区,专署驻临汾。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

1971年,设县级临汾市,由临汾地区管辖。

2000年,撤销临汾地区和县级临汾市,设地级临汾市至今。

截止到2023年底,临汾市辖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等1区14县2市。

政区图(周釜俊绘制)

政区表(无形制表)

四、区划调整展望

临汾市小县特别多,面积小,人口少,其中8县人口不足10万,适合大量撤并。

1、尧都区析设平水区

2、洪洞县、襄汾县撤县设区

3、侯马市与曲沃县合并,其他小县撤并

0 阅读:0

方舆评论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