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更潮,95后把“非遗”玩明白了!
今天想要和大家聊一聊的是年轻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故事。
先来说说布依族刺绣。布依族“95后”小伙王良洪,十几岁的时候,就对布依族的蜡染和刺绣兴趣浓厚。但却因为布依族很少有男性做刺绣,害怕被人背后议论,所以一直不敢尝试。
上大学以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去做喜欢的事,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的。
他终于勇敢地拾起刺绣和蜡染技艺,每天钻研琢磨。
很多非遗的老师傅们都感慨,现在生活好了,这些传承下来的手工活计以后很可能都用不上了。
王良洪也早就发现,做手工艺很难养活一家人,会蜡染刺绣的布依族人越来越少。
他在高校兼职教“贵州民族民间工艺”课程时,也很困惑,怎么才能让大家把技艺运用和传承下去呢?
思索再三,他把自己做蜡染刺绣的视频发上了短视频平台,用两年的时间吸引了近4万粉丝。
他在直播间教刺绣,有个高校老师成了王良洪的铁杆粉丝,还在学校开特色课,把新技法教给学生们。
再看看厦门的漆艺。90后女孩钟婷婷从小就喜欢手工,大学考上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本来想学服装设计,结果被调剂到漆艺专业。她一开始并不喜欢这门技艺,还曾想过要转专业。后来在深入的接触和学习中,她才真正感受到漆艺的美。
2018年毕业后,她做漆线雕工作,却卡在了面包问题上,光靠做非遗手艺,是很难活下去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饮料瓶上做了个漆线雕盘龙的《世纪腾龙》,把视频发到了短视频平台,点击量将近2000万。
很多网友说,第一次知道福建有这么精致霸气的非遗,内心感到很自豪。
漆艺作品价格昂贵,钟婷婷创新地把漆艺做成平价的首饰,让网友们可以在网络上通过短视频、直播,让漆线雕和漆艺融入自己的生活。
还有山西运城新绛县的绛州鼓乐。00后鼓手王豪杰8岁就开始学鼓乐。那年正月十三,村里社火演出上的鼓乐表演震撼到了他,从这时起,他就跟着师傅学社火鼓乐。
前面三年期间,线下的演出市场不好,绛州鼓乐团里不少人因为赚钱少而退出,王豪杰急在心里。
2021年绛州鼓乐《老鼠娶亲》节目在网上爆火,乐手们模拟老鼠深夜娶亲,惟妙惟肖。
王豪杰发现,用视频来推广绛州鼓乐有效果,喜欢看他们演出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很快就忙碌了起来。
旺季时,参加婚礼演出,王豪杰他们可以演到半夜12点,第二天凌晨4点可能又得起床赶场。
夏天演《黄河船夫》的时候,有一次开场刚1分钟就下起了暴雨,大家衣服全都湿透了,路面积水一直淹到了脚背。虽然情况很艰苦,但大家还是凭着一腔热爱,坚持完成了演出。
王豪杰觉得,绛州鼓乐是我们中华精气神的一部分。
湖南衡阳的非遗爱好者九月,原名叫刘雅晴,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展示了打铁花、舞火壶、雕冰龙、跳英歌舞等好多项传统技艺,还展示了苗族银饰、马面裙、皮影戏、永子围棋、巨型龙头风筝的制作,还有糖画等美食,甚至化身“飞天仙女”、京剧花旦、“美人鱼”,令网友们惊叹不已。
很多网友开玩笑说,九月这是自带非遗系统来的吧?
她上学时成绩不太好,毕业之后18岁去广州当游戏原画师,工作六年中,经常遇到画稿被改得偏离初心的事,不得已而失望离职。
接着,她和同事一起走上了自媒体创作之路。
她拍视频很拼,为了拍“飞天仙女”腾云驾雾的场景,和团队背着器材爬上又高又陡的山。
她觉得非遗是民族凝聚力的具象化,希望做非遗的人能打破生活困难的窘境,能够真正赚到钱,改善非遗传承人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
广东佛山的90后小伙子梁晓曼,是从小看着村里的醒狮表演长大的。长大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醒狮制作技艺,从挑选材料到精心绘制,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在他的努力下,社区里的孩子们对醒狮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每逢节日庆典,孩子们的醒狮表演成为社区里一个亮眼的节目。
四川成都,00后女孩林悦热衷于蜀绣。她12岁开始学习蜀绣,不断探索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针法中。
她创作的蜀绣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蜀绣这一非遗技艺。
陕西西安,95小伙张宇痴迷于皮影戏。他在舞台上表演皮影戏的同时,还把短视频发到平台上,吸引了不少粉丝。其中一些网友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学习皮影的制作和皮影戏表演。
这些年轻人用各种方式,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大家看到非遗的灿烂,感受到它们的魅力。
这些年轻人只是非遗传承中的缩影,他们用热情坚持传承,让非遗焕发新生。
内容来源:取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