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胡志明在广州创建“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
当时的广州不但是中国革命的中心,也是越南以及东南亚各国革命者向往的地方,各路英雄豪杰际会于此。
共同的理想以及年轻时代凝聚的战斗友情,让中越两党早期领导人成为“同志加兄弟”,也成为日后中越两国亲密关系的重要基石。
2025年1月18日,标志着中国与越南建交75周年。在这跨越半个世纪的交往历程里,中越关系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第一个承认越南的国家
聂慧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越南1945年建国,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它,然后到1950年1月18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越南的国家。在中国之后,苏联东欧的这些国家也很快承认了,帮助越南打开了它外交局面。”
阮荣光 越中友好协会副主席:
“这个事件对于越南革命来说,是外交方面的一个大胜利。”
1950年1月18日,中越两国正式建交。
1950年1月30日,在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苏联政府也宣布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正式建交。
梁志明 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
“当时斯大林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了东方的革命中心。中国与越南关系密切,又比较相近,支持越南主要由中国来担负。”
文庄 时任中国援越顾问团翻译组长:
“毛泽东接受了这个意见,同意由中国来负担接手,这一次就是毛泽东正式的表示愿意支援越南战争。”
至此,中国的“援越抗法”正式提上日程,也开启了此后28年援助越南的大门。
奠边府大捷
中共派遣罗贵波、陳賡秘密入越,并成立了中国军事顾问团,任命韦国清为团长,梅嘉生和邓逸凡担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
文庄 时任中国援越顾问团翻译组长:
“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南两个事,一个是帮助建军,一个是帮助作战。越南的军队以前都是组织,还是比较游击战争时期,之后完全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机制和制度。一有战役就跟越南部队一起到前线,武元甲当前线的书记,韦国清同志跟他一起去,两个人策划这个战争。”
随着陈赓、韦国清等人抵达越南,越南人民军在战场上接连取得胜利。为了夺回战场的主动权,法国人决定在越共控制区内部开刀。
1953年11月20号,法国军队在奠边府空投了两个伞兵营,随后不断增兵,希望能在越共解放区的腹地建立据点,打开缺口。
让法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奠边府的行动让越共和中共军事顾问团找到了一个巨大的战机。
在法国人积极备战的同时,越南方面的总指挥武元甲调集了越南人民军几个主力师共四万多人,日夜兼程,向奠边府集结。除此之外,越南方面还组织了几万农民挥镐抡锄、日夜苦干,打通了前往中国的运输线。
文庄 时任中国援越顾问团翻译组长:
“奠边府距离越南内地太远,后来中国就大力支援,云南边界顺着红河支援粮食。”
1954年3月13日,奠边府谷底响起了地动山摇般的炮声。
越军攻坚能力一向为法国人所轻视,然而这一次,越军特别是炮兵的超强战斗力让法军感到震惊。法国人并不知道,越军炮兵今非昔比,他们曾经在中国境内接受训练,战前刚刚回师国内。
1954年5月7日,持续了两个月的奠边府战役落下帷幕,奠边府成为法国永远的梦魇之地。
奠边府大捷的同一天,日内瓦会议召开。尽管在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由于错综复杂的国际以及地缘政治角力,日内瓦会议并没有给越南带来统一。
日内瓦会议
法国决意退出,美国却虎视眈眈,将目光聚焦在这片土地。
《日内瓦协议》作出规定,1956年越南南北双方通过选举实现国家的重新统一。
吴廷琰
然而,1956年7月16日,美国扶持的南越领导人吴廷琰宣布取消原定于当年举行的全民选举。这不但违背了《日内瓦协议》,也让越南南北统一化为泡影。
援越抗美
为了实现越南统一之梦,66岁的胡志明再次踏上了武装斗争的征途。这一次,中国同志兄弟般的友情,成为胡志明为首的越南共产党的最主要支撑力量。
彼时世界两大阵营的格局逐步形成,冷战也进入尖锐期,为了阻断共产主义的蔓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决意把南越打造成一个坚固的反共堡垒。
越南南方组建了南越人民解放阵线,并得到了北方越南劳动党的支持和援助。
越南北方在胡志明的领导下,一方面在积极准备收复南方,另一方面也在加紧经济建设。
叶元格 前中国驻联合国工发组织代表:
“1955年胡志明访华,我们给了八亿人民币的援助,这个钱就是帮助他搞经济建设。
当时我们完全是国际主义精神,把越南的事情都当我们自己的事情这么办了。那时候我们刚开国,技术水平也不高,但是我们给越南,就是把我们所有最好的东西给它。”
从1954年到1959年,越南北方在胡志明的带领下,经过五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共党中央,也把解决南方问题提上了日程。然而此时,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1965年5月,胡志明北上中国,在长沙见到了毛泽东。
龙桂林 前铁道兵参谋长:
“毛主席说:‘哎呦,我们老乡来了,你姓胡,我是湖南的,咱们是老乡。’毛主席说话是很幽默的。”
陪同胡志明的文庄回忆说,双方坐定之后,胡志明就开始向毛泽东介绍越南抗美战争的一些情况。随后,他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要求。
文庄 时任中国援越顾问团翻译组长:
“胡志明说美国加强干涉,准备封锁越南的海岸线。如果封锁,运输就很困难,就想请中国派出工程部队帮助修建几条从中国通到越南的公路,将来万一敌人封锁,照样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中国的援助。其实毛主席早就知道这个事,毛主席就说‘我看可以’,就敲定了,中国支援越南的工程部队就过去了。”
除了请求中国提供新的军事援助,胡志明还和老朋友毛泽东深入探讨了战争前景,因为当时越南共产党内部出现了分歧,不少人赞同苏联的观点,主张与美国谈判。
龙桂林 前铁道兵参谋长:
“毛主席当时说,‘胡志明主席啊,你是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领导人,你搞了一辈子革命,最后在美帝国主义面前低头,今后印度支那人民怎么看。’
斗下去,毛主席说,只要你打,只要中国有,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1965年5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为《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和援越抗美而斗争》。此后,“援越抗美”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越战虽然是一场局部战争,但背后却是大国的角力,这也增加了战争的不确定性。
但在不确定之中,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压舱石——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直到今天,胡志明都是全体越南民众公认的领袖。
他和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共领导人亲密无间的关系,让中越两党、两国之间形成的“同志加兄弟”关系牢不可破。
正如胡志明在1942年写下的汉语诗《走路》:
“走路才知走路难,重山之外又重山。重山登到高峰后,万里舆图顾盼间。”
经历重山又重山的艰辛之后,终于见到壮丽的未来,这也是对中越两国建交历程最真实的写照。
本周六晚22:00
《重山之外——中越建交75周年纪事》
敬请关注!
来源:皇牌大放送
编辑:yii、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