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55岁的大姐因为肝炎并发症去世的消息,让很多人都揪心。医生也提醒我们,肝脏不好,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开一些常见的误区,否则就可能让肝脏问题一步步恶化,甚至引发致命的并发症。
其实,肝脏是人体内的“化工厂”,它不仅负责分解毒素,还参与代谢、免疫调节等重要功能。一旦肝脏出了问题,整个身体都会受到牵连。

尤其像肝炎这种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引发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等严重并发症。那么,为什么肝炎会发展成这些疾病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
肝炎是一种病毒引起的疾病,会导致肝细胞的大量损伤。一旦肝细胞受损严重,肝脏就会出现纤维化。纤维化的肝脏逐渐丧失弹性,血液流通受到阻碍,长此以往就会发展成肝硬化。
而肝硬化是肝癌的“温床”,大部分肝癌患者都有肝硬化的病史。此外,肝硬化还可能导致腹水、胃出血,甚至肝功能衰竭。听起来很吓人对不对?所以,保护肝脏真的太重要了。
可现实中,很多人对养肝护肝有误解,甚至因为错误的做法,反而伤害了肝脏。医生总结了4个常见的误区,很多人可能都踩过坑,赶紧来看看你中了几个。

有些人觉得喝酒是锻炼肝脏的一种方式,甚至认为“酒量越大,肝脏越强”。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
酒精进入身体后,90%以上需要通过肝脏来代谢,长期过量饮酒会让肝脏疲于运转,最终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
很多人觉得“我身体没啥反应”,但其实肝脏前期受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很严重了。所以,喝酒少量可以,但千万别指望“练肝”这种说法。

市面上各种“养肝护肝”的保健品非常多,广告里吹得天花乱坠,有些人就觉得靠吃这些保健品就能让肝脏变得更健康。
其实,肝脏最怕的就是乱吃东西,尤其是没有经过医学验证的保健品,很可能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反而给肝脏增加负担。
尤其是一些有肝病的人群,盲目吃保健品很容易加重病情。所以,真正想护肝,还是要靠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而不是指望保健品。

“熬夜伤肝”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但很多人觉得,熬夜之后补个觉就能把伤害“补回来”。其实,人体的生物钟是有规律的,肝脏的代谢和修复主要集中在晚上11点到凌晨3点,如果长期错过这个“黄金修复时间”,肝脏的自我修复功能会大打折扣。
即使你白天睡得再多,也无法让肝脏恢复到最佳状态。所以,想要肝脏健康,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别再拿“补觉”当借口了。
误区四:肝没痛就没问题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肝脏如果出了问题,自己一定会感受到,比如右上腹会痛。然而,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哪怕它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伤,也很少会通过疼痛来报警。

像脂肪肝、肝炎这类肝病,早期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等到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所以,不要等到身体出问题了才去检查,定期体检真的很重要。
说完误区,再来聊聊肝炎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很多人觉得肝炎只是“炎症”,没啥大不了。其实,肝炎如果控制不好,真的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比如肝硬化,这是肝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硬化会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这种出血量大且难以止住,死亡率非常高。
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是肝性脑病。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当肝脏功能下降后,血液中的毒素无法及时清除,这些毒素会进入大脑,引发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很多人到这个阶段,往往已经难以救治了。

此外,肝炎还可能引发肝腹水。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会让腹腔内的液体无法正常回流,积聚在腹腔中形成腹水。腹水不仅会让人感到腹胀不适,还可能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知道了这些并发症的严重性,我们就更要重视肝脏的保养了。医生建议,养肝护肝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比如饮食上,要少吃油腻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作息上,要规律睡眠,避免熬夜;运动上,选择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瑜伽,都有助于肝脏健康。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有肝炎病史,一定要定期复查,及时掌握肝脏的健康状况。

今天聊了这么多,希望大家对肝脏健康能多一份重视。别等到肝脏出了问题才后悔,平时多注意生活习惯,远离这些误区,才能真正做到养肝护肝。
参考文献:
《肝炎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期刊,2021年。
《慢性肝病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20年。
《肝脏代谢与健康的相关性分析》,现代医学研究,2022年。
《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临床肝胆病学,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