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又一个暴雷集团!12月21日,金恪集团的非法集资案件浮出水面,创始人携款潜逃、公司人去楼空,而数以万计的老年投资者血本无归。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明星企业”,通过高回报诱惑和精准营销,骗取了超过百亿元的资金。
金恪集团为什么能够骗倒这么多人?这一切从表面看似乎滴水不漏,但从繁荣假象到崩盘暴雷,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为什么这么多老年人会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
金恪骗局
12月21日,上海警方正式对金恪集团及其关联公司艳阳度假立案侦查,案情显示,金恪集团涉嫌非法集资,涉案金额超过百亿元,受害者多达上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老年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骗局的核心是一个典型的资金盘模式:用新投资者的钱支付老客户的收益,外加情感营销和高回报承诺,让无数人倾家荡产。
金恪集团成立于2014年,看似一家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企业,它的业务涵盖养老、旅游、零售等多个领域,而这些领域无一不是针对老年人需求量大的市场。
这些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产业成了许多企业争夺的“蓝海”,金恪集团也瞄准了这个机会。
它通过旗下的艳阳度假品牌,推出“客房租赁”“会员制旅游”等项目,以“高回报、低风险”的承诺吸引资金。
在推广过程中,金恪集团的业务员精准锁定目标人群,那些有一定积蓄且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退休老人。
节假日期间,公司常以送礼品为名拉近关系,一些老人收到免费的茶杯、保温壶后,对业务员迅速产生了好感。
借此机会,业务员与老人深入交流,从家庭话题聊到养老问题,再从养老问题引入投资项目。
所谓的“投资项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复杂的金融逻辑,老人们签订的合同表面上是“客房租赁”协议,金恪集团承诺租金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0%,并称“项目风险低,回报稳定”。
甚至还额外赠送各种会员福利,比如免费入住旗下度假酒店、旅游优惠积分等,这些听上去既有高回报,又能享受“实实在在的好处”,让许多老人逐渐放下警惕。
然而金恪集团的真正运作模式却并非如宣传中那般简单,它实际上是用后来者的投资款支付给早期投资者收益,这就是典型的资金盘操作模式。
为了维持资金流动,金恪集团不断通过扩展新业务制造繁荣假象,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然而,任何资金盘都离不开“源头输血”。
一旦新资金不足以填补旧亏空,整个链条就会迅速断裂,事实的确如此,到2023年,金恪集团的财务危机已经显露无遗。
旗下不少旅行社和酒店开始关闭,甚至连公司日常运营的资金都难以维系,10月,金恪的关联公司艳阳国旅率先发布公告,称公司经营遇到困难,暂停所有业务。
而仅仅几天后,金恪集团也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运营和财务正在梳理中,兑付方案尚不确定。
这些消息无疑给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许多人难以接受自己投入的养老积蓄可能无法追回,纷纷赶到公司总部讨要说法。
迎接他们的并不是答复,而是紧闭的大门和贴满欠款通知的门牌,金恪集团的办公楼早已人去楼空,不仅员工全部撤离,就连电梯的楼层指引都被撤掉了。
投资者这才意识到,自己早已陷入了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更让人震惊的是,警方的初步调查显示,这场骗局并非始于近期。
早在2022年,金恪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王建峰就已经淡出公司经营,将所有核心职务转移给其他高管。
据知情人士透露,王建峰通过复杂的股权架构隐藏了真实的资金流向,并在2023年初将部分资产转移海外,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今天的暴雷做好了铺垫。
而现任法人任松仅间接持有金恪集团0.2263%的股份,几乎没有任何实权,从种种迹象看,他不过是一个“代言人”而已。
真正的决策者仍然是王建峰,这位持股71%的幕后操控者或许早已逃到境外,那么这场骗局的“背后黑手”究竟是如何编织出这样一个天衣无缝的骗局的?
虚假繁荣与真相背后的黑手
金恪集团的暴雷虽然让许多投资者措手不及,但如果回溯这家公司一路发展的痕迹,就会发现“虚假繁荣”早已埋下伏笔。
作为一家号称资产超300亿元、年营收近200亿元的企业,金恪集团在外界看来,无疑是一个妥妥的“明星公司”。
无论是其频繁亮相的董事长王建峰,还是那一系列看似高端的业务布局,都在为它贴上了“实力强大”“值得信赖”的标签。
金恪集团的虚假繁荣离不开“豪华包装”,公司创始人王建峰是一个典型的“精英范本”,海归硕士背景、丰富的职业履历,再加上一系列公开采访,足以让人对他的商业能力深信不疑。
在许多宣传中,王建峰被塑造成了一位极具远见的企业家,不仅有宏大的蓝图,还愿意将公司发展聚焦在“养老”这一朝阳产业。
在2018年,公司在北京设立总部并发布了“总部大厦”的高端照片,引发媒体争相报道,然而真实的情况却与这些表象背道而驰。
据报道,金恪集团根本没有买下这栋楼,而是通过短期租赁将楼层改造成自己的“总部”,挂上金恪的招牌后,他们不仅不续租,还拖欠物业租金,甚至未支付基础的水电费用。
这种“借壳繁荣”的操作,直到公司暴雷后才被揭穿,除了表面上的豪华包装,金恪集团在信用评级上的操作同样让人瞠目结舌。
从2019年到2023年,公司连续五年被评为AA+信用等级,而这一评级的背书,成了金恪最重要的营销工具。
这些评级最终被证实是虚假的,更离谱的是,就在2023年金恪崩盘前,这些评级机构悄悄终止了对金恪的信用评级,仿佛试图与之撇清关系。
但真正掌控金恪命运的人,是其创始人王建峰,作为公司71%股份的实际持有人,王建峰的权力贯穿金恪集团的核心运营。
但从2022年开始,他逐渐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并将所有重要职务移交给法定代表人任松。
而任松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法人代言人”,间接持股不到0.3%,甚至对公司的高层运作都知之甚少,换句话说,王建峰只是将“烫手山芋”甩给了他人,而自己早已开始悄悄抽身。
不仅如此,有知情人士透露,王建峰通过极为复杂的股权架构隐藏了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从工商登记的公开信息来看,金恪集团名下共有数十家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养老、旅游、零售、金融等多个领域。
但实际上,这些子公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盈利分工,大部分资金流转仅在“内循环”中操作,所谓的利润增长,不过是资金池中一场精心策划的“数字游戏”。
更有传言称,王建峰早在2023年初就通过境外账户开始转移资产,为最终的暴雷做好“后路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金恪集团的子公司“艳阳度假”在骗局中的角色也颇具欺骗性。
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艳阳度假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所谓的“会员福利”,还通过包装养老与旅游的结合,吸引了大量老年人。
投资者往往被告知,只要购买金恪的会员资格,就能在旗下的度假村免费居住,享受多种会员权益。
金恪的高管团队早已察觉到资金链即将断裂的危机,从2023年初开始,公司内部就频繁传出裁员减薪的消息。
甚至一些核心高管在资金盘还未完全暴露时,就开始悄然离职,而普通员工却被蒙在鼓里,不少人为了冲业绩甚至自掏腰包投资到公司的产品中。
最终员工们和客户一样,成为了金恪骗局的受害者。
暴雷发生后,金恪集团的办公楼大门紧闭,无数投资者聚集在办公楼前,希望能讨回自己的本金。
对于这些受害者来说,不仅辛苦积攒的养老钱血本无归,甚至连一个追讨的对象都没有了。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像金恪集团这样披着“养老外衣”的骗局,为何能一次次得逞?这类骗局背后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为何会有如此多受骗者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市场成为了许多企业争相挖掘的“金矿”。
正因为这一领域需求旺盛、监管薄弱,非法集资骗局也趁机频频出现在这个“蓝海市场”中。
金恪集团的崩盘再次警示人们,这些打着“高额回报”“养老保障”旗号的骗局,究竟隐藏了哪些陷阱?
金恪集团充分利用了老年群体对养老保障的需求心理,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许多老年人对未来的生活质量抱有强烈的担忧。
他们希望通过投资为晚年生活增加一份保障,而金恪集团正是瞄准了这一点,用“情感营销”一步步攻破投资者的心理防线。
从送礼物到节假日问候,再到会员制的福利承诺,公司将老年人视为“精准目标”,让他们对所谓的“养老项目”深信不疑。
尤其是“存钱养老比不上投资养老”的宣传理念,在业务员的推波助澜下,逐渐成了许多老年人的信条。
监管缺失与企业包装使得骗局更容易得逞,从表面上看,金恪集团的商业模式无可挑剔,甚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在资金链断裂之前,这种模式往往难以被发现,而一旦资金链崩溃,整个体系瞬间坍塌,留给投资者的只有一片废墟。
一方面公司高层早已通过复杂的股权操作将资产转移,追查这些资金流向需要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许多投资者的损失可能无法完全弥补,维权之路也显得格外漫长。
结语
金恪集团非法集资案件这场骗局利用了老年人的信任与盲点,通过精心包装与高额承诺掩盖其资金盘的本质。
投资并不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也不存在稳赚不赔的好事,不要盲目追求高回报,而是要审慎分析,理性决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自己的财富,避免成为下一个骗局的受害者。
参考文章
辽沈晚报2024年12月21日《突然暴雷!涉案金额或超百亿!知名平台被立案调查》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