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响,万物长,正是一年好春光。
春天啊,值得我们用最美好的诗词去歌颂。杜甫笔下的春天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白居易笔下的春天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陆游笔下的春天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那么苏轼笔下的春天呢?
苏轼因他坎坷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于这个世界,更对于春天有着更敏锐的感知。他笔下的春天不仅写景,更写尽人生百味,读来别具韵味。
《浪淘沙·探春》
宋·苏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
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这首词是苏轼春日游兴之作,写于人间天堂杭州,那里的春景美如画,在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轻盈和愉悦。
上篇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了杭城东郊的美景和探春的心态。红杏因繁盛而颜色很暗,茂密得像要倾斜下来。栏杆内侧的各种花草却还没露出,看来春天的脚步还没走到这里。下篇又与上篇呼应,最后写出了探春人的心境。等到掌管春天的神到来之时,一定会先吹下梅花。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最喜欢的一首词,王朝云故去后,苏轼便不忍再读这首词,然而后世却流传千古。它描写春景清新婉丽,也表达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和伤感。
词中下阙写偶遇佳人,却无言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就连这随处可见的春光也是留不住,枝上的柳絮都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了。此词于清新中孕育着哀怨,于婉丽中透着伤情,读来韵味无穷。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作于1076年,当时苏东坡正在山东密州任职,命人修葺城北的旧亭台,并由苏辙题名为超然台。苏轼在暮春时节,微雨中登上超然台,思念远方的亲人,写下这首词。
词中不仅有烟雨、春水、杨柳、繁花这些春景,更有着思亲的惆怅之情。但豁达的苏轼马上从悲伤的情绪中释放出来,既然暂时无法相见,不如趁着春光明媚,烹茶煮酒,吟风对花,方不辜负这大好时光,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后,整个词风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更豁达更超然。这首《定风波》便是千古名作,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非常平凡的小事,表现出了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
不用在意穿林打叶的雨声,不用在意道路上的泥泞,我即使穿着草鞋,拄着竹杖,也胜得过快马。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风雨也罢,天晴也罢,回头望一望走过的地方,每一步脚印都清晰可见,每一步都没有白走。风雨过后,有山头初晴的斜阳相迎。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宋 · 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是苏轼与友人在泗州同游南山时所作。上半阙写冬末初春的美好景色,春风脉脉,细雨斜斜,正是春寒料峭时,想来这种天气出游,并不让人觉得舒适。
然而下阙描写了山中野餐的情景,泛着乳白色泡沫的茶汤,搭配鲜嫩青翠的春蔬,虽然都是些粗茶淡饭,然而是春天的那一口鲜啊,胜过大鱼大肉,内心真是无限喜悦,连带着看早春的景色也充满了无限生机。
春回大地,岁月无恙,清欢即安。
春风料峭里,促膝论苏郎。 诗酒趁年华,烟雨任平生。 人生不快意,散发弄扁舟。
探春那首不像苏子笔墨,而且我还没有看到过这首,请问那本书上有?
终声未起盼三生,忘川百年客惊尘。乘风御道千年树,日月洗练东华门。春庭纷飞花似雪,他乡已是梦黄昏。尔今江河日下,水在伊始。不知清浅渡南村?渡心念念不渡人!《南山北辰赦苍生》
哦,东坡集里面有,不过真的是不太出名,连赏析都没有。
春天 小小叶片阐释静,美丽译花透清新。 日光悠然风不禁,射入溪前人影陈。
人间有味是清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色三分,二分尘士,一分流水。
新春 春暖花红新日子,阳光照来鸟语盈。 一天清闲叶展晴,活水流动悠然风。
风栖山上找到晴,一片流水来逗清。 花儿红艳说微静,步入山中绿叶明。
东坡煮肉不稍提 苏轼题诗在上头[点赞]
以上,都是人才。学习了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