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徐帅为何突然叫停持续20年的重大工程?邓公对此拍手称赞

前人迹物 2023-02-05 10:39:39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55年授衔时的十大元帅只有徐帅、聂帅、叶帅和刘帅健在。但刘帅因病魔缠身几乎没有精力投入工作中。叶帅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但他在1976年为恢复全国正常运行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军队中的地位依旧非常巩固。

聂帅当时担任国家军委副主席,提倡军队的武器装备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徐帅同样也是军委副职,他在1982年审时度势,做出了两项重大决定,直接降低了整个国家的运营成本,被担任军委主席的邓公拍手称赞。

重大决策

徐帅提及的两项重大决策是从六十年代就开始实施的,一项是全国范围内都在进行的战备工程,另一项是要普遍存在的民兵组织。

我们老百姓比较常见的战备工程莫过于遍布各地的防空洞了,几乎每个城市都建设有人防工程。进入到和平时期之后,这些当时为了打仗而准备的工程,就慢慢地转化为地下商场、影院,逐渐民用化了。

还有一些老百姓不太熟知的战备工程也在事后被揭晓。比如位于重庆的816工程就异常庞大。这一工程曾经有6万余士兵参与了建设,直到21世纪才面世,无论是时间跨度还是工程量,都是创纪录的。

我国的民兵组织在当时也非常庞大,有资料记载,1960年时,我国有2.2亿民兵,散落在各地的民兵组织多达5000多个,这一人数甚至比当时苏联的人口还要多,他们的吃喝拉撒,每年都要耗费巨大的经费。

徐帅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及时叫停了这两项工程,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决策,所以,邓公也是举双手赞成的。那么,为何我国会耗时耗力重点发展这两项工程呢?

历史原因

建国初期,我国因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而逐渐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而到了50年代后期,因中苏关系恶化,使得国际形势变得扑朔迷离。

为了国家安全,党中央决定加强自我防御,以便抵御可能出现的军事打击。国家领导人也根据国际局势对可能侵犯我国的国外势力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修筑战备工程的计划。

当时军委提出了“三线建设”计划,即将我国的许多军工企业和重工业逐渐由一线城市搬迁到三线县城,目的就是以地形为掩护,避免敌人的导弹等远程武器将我军的基础工业摧毁掉。

再一个就是扩军,我国虽然当时经济上并不富裕,但人口还是占据优势的。我军的某些武器虽然也不及美苏等军事强国,但我国可以依靠人海战术将来犯的敌人拖入纵深方向之后再加以歼灭。

我党我军非常善于发动群众,因而在民间就保留了民兵这一特殊的组织,他们战时能起来作战,闲暇时能参与劳动。另外,我国军队的人数也一直保持在高位,1969年,我国部队总量在631万,比建国初期的627万还要多。

顺应潮流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重点进入到了经济建设中,而世界的局势也渐渐趋于明朗,在这种情况下,若是持续在军队方面投入过多的经费,则不利于我国的迅速腾飞,为此,徐帅提出了立即停止这两项工程的建议,足见徐帅具有高屋建瓴的谋略家思维。

徐帅也是在充分分析了当时的世界局势后做出这一决策的,无论从哪个方向判断,第三次世界大战都不可能在那时打响,我国应该抓住难得的和平年代,全力以赴将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

邓公也是赞成这一观点的。3年之后,邓公下令对我军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军,既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一大重要举措,也是对徐帅当年决定的遥相呼应。事实证明,这些政策都是非常正确的。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