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曹氏宗亲为何不出来救国?为何眼睁睁看着司马家篡权

铲史大官 2025-01-17 16:43:57

高平陵之变发生之际,曹氏宗亲未参与其中,主要缘由大致可归结为两点。

首先,彼时曹氏宗亲的整体实力较为薄弱。自曹操离世后,相继即位的曹丕与曹叡,为稳固自身皇位,均对曹氏宗亲进行了大力压制。故而在高平陵政变发生之际,虽仍有几位曹操之子在世,可他们大多并无实际权力,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是难以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其次,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站在当时曹氏宗亲的角度去考量,这场政变压根就并非是宗亲和士族之间那种势在必行的决战。恰恰相反,在曹氏宗亲眼中,这分明就只是一场属于“大臣彼此间的内部争斗”罢了。

对于这个问题,不妨先从曹爽他本人这儿开始谈起呢。

说来也怪,曹爽虽姓曹,可严格来讲,他并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曹氏宗亲呢。

曹爽的父亲曹真,实际上是曹操的养子。曹爽的祖父呢,原本是在曹操麾下做事的,也有说法称其为曹操的本家亲戚。然而,其祖父在帮曹操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不幸惨遭杀害。也正因如此,之后曹操便收养了他的儿子,也就是曹真啦。

按理说,养子这样的身份,通常地位不会太突出。可巧的是,随着曹爽他爹慢慢长大,竟与曹丕走到了一处,之后还成了曹丕极为重要的支持者呢。在曹丕争夺嫡位的过程里,那可是贡献颇大。

在曹丕成功登基以后,曹爽的父亲充分展现出了极为出众的军事才能。也正因如此,自曹丕登上皇位那一刻起,曹爽的父亲便一举成为了曹魏集团在军界的领袖人物,在军事方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就因为存在这层关系,在之后的日子里,曹爽年纪尚轻之时便与曹叡有了往来互动。彼时,曹叡所处的境况并不理想,正急需众人给予支持呢。也正因如此这般的情形,年轻的曹爽竟然和曹叡建立起了很不错的关系。

于是乎,待曹叡登上皇位以后,曹爽便转而成为了曹叡极为信任的心腹之人。

可关键在于,像曹爽这样的情况,在其他曹家之人看来,甚至在那些夏侯家的人眼中,都不能算作是名副其实的自家人!

倘若置于蜀汉的情境当中,曹爽与曹叡的关系,大体就如同刘封之子和刘禅之子间的那种关系!而要是放在明朝的环境下呢,这二者的关系大概就类似沐英的儿子与朱允炆之间的关系了。

只是,鉴于曹爽姓曹这一点,使得后世不少人产生了误解,错以为他就是曹家的人呢。

然而在彼时不少曹氏宗亲看来,他压根就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自家人,根本没办法代表曹氏宗亲群体呢。

正常来讲,曹爽这样的人原本是不应当掌握大权的。起码,他没资格代表宗室集团去执掌权力。巧的是,在曹叡临终之际,发生了一件类似“政变”的事情,而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曹爽原本应有的命运走向。

曹叡离世时年纪尚轻,而即将接班的曹芳同样年幼。在临终之际,处于清醒状态下的曹叡,曾拟定了一份辅政大臣的名单。这份名单中共列有五人,排在首位的是燕王曹宇。曹宇乃是曹操的亲生儿子,也就是曹叡的亲叔叔。

在当时那个名单之中,曹爽确实也位列其中,不过仅仅是处在敬陪末座的位置罢了。再看这份名单上其余的四个人,全都是曹氏宗亲呐,他们与曹操的亲疏关系,相较于曹爽而言,可要近得多啦,和曹操的关联都更为紧密呢。

并且,在这份名单里,起初压根就不存在司马懿这个人。

但重点在于,后来在曹叡快要离世之际,其身旁有两位宠臣。这二人同那份名单里除曹爽之外的那几个人,彼此间的关系都挺僵的。于是,趁着曹叡临终前神志不太清醒之时,他们便成功说服了曹叡。

最终,他俩紧紧握住曹叡的手,在那万分危急的最后时刻对遗诏动了手脚。他们将遗诏上原本所写名单里的其余四个人通通划去,而后把司马懿的名字填了上去,由此完成了这一番关键的改动。

就这样,在曹叡离世以后,司马懿与曹爽便莫名地开始携手搭班,共同承担起辅政的职责了。谁也没想到,曹叡这一去,局面就变成了他俩一同辅佐朝政的状况,一切似乎就这么顺其自然又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地展开了。

接下来,曹爽掌握大权后,其做法出乎众人意料。掌权后的他并未大力起用其他曹氏宗亲,而是着手任用自己的心腹。先是安排几个亲弟弟掌管京城的军队,之后又任用邓飏、何晏、丁谧等一干人等来主管国家政务。

因而,就在高平陵事变发生前夕,洛阳城内呈现出了极为怪异的一番景象。

彼时洛阳城中的军队,实际是由数位姓曹之人负责统领的。不过呢,这几位姓曹的人,压根儿就不是曹操的后代,而且与曹操全然不存在任何血缘方面的关联呐!

另外,在曹爽掌握大权期间,其行事极为跋扈。他不但对士族大臣加以压制,而且对于众多曹操的直系后代,同样采取了限制的手段。

就这样,当高平陵政变来临之际,在那些货真价实的曹氏宗亲的认知当中,这已然变成了一场纯粹是外人相互争夺权势的事件,和他们老曹家压根就扯不上任何关系,他们完全是作壁上观的姿态。

说不定在某些货真价实的曹氏宗亲那里,就拿燕王曹宇来说吧,没准儿他们内心反倒盼着司马懿能赢呢。毕竟在那时众人的眼中,司马懿可不像曹爽那般张狂跋扈。

然而,待高平陵政变落下帷幕,司马懿便着手全面掌控大权,且持续对曹氏宗亲予以打压。至此情形之下,曹家的人才算是真的着起急来。

就这样,在公元251年的时候,距离高平陵政变结束已然过去了两年,而淮南三叛当中的第一叛在此时拉开了帷幕。

在这一年当中,于寿春负责镇守的王凌,萌生出了拥立楚王曹彪为新皇帝的念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曹彪与此前那险些得以辅政的燕王曹宇身份相同,他们二人皆是曹操之子。

然而,面对经验老到、手段狠辣的司马懿,这场叛乱终究还是没能得逞,被其成功粉碎。待叛乱平定下来后,司马懿毫不留情,直接将王凌三族诛灭,为此丧生的多达好几万人呐!至于那位楚王曹彪,最后也无奈选择了自杀这条路。

如此残酷的手段一出,当下便将其余的曹氏宗亲给震慑住了。而在这同一时间里,司马家针对那些曹氏宗亲还推行了“奉养政策”。只要这些宗亲不妄图造反,大体上都能够安然享受富贵生活,不会轻易就被直接清理掉。

于是在此之后,其余的曹氏后裔,即便内心深处对司马氏掌控大权极为不满,可却也都不敢再有任何反抗之举了。毕竟之前的局势已然让他们有所忌惮,只能将这份不满默默藏于心底,不敢再公然表露出来去与司马家作对了。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