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十九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向康熙帝密报,当时的官职几乎被明珠和余国柱瓜分殆尽。得知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后,康熙帝便决意铲除明珠党派。此后的政治斗争逐步激化,御史郭琇的弹劾为康熙帝提供了铲除明珠的契机,康熙帝罢免了明珠的大学士职务。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康熙帝后来又重用了明珠,并让其随同征战准噶尔,赋予其一定的政治地位,尽管这次明珠已不再掌握实际决策权。
明珠的命运与他的政敌索额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索额图在康熙四十一年因与太子密谋,被康熙帝定为“本朝第一罪人”而被处死。康熙为何宁可留明珠一生富贵,却对索额图格外严厉?
明珠,原名纳兰明珠,出身叶赫那拉贵族。这让他在朝廷中有了不小的政治资本。由于其曾祖父是叶赫部酋长,祖父金台吉是皇太极的舅舅,康熙帝得称其为堂姑父。凭借这种显赫背景,明珠成年后进入宫廷,迅速崭露头角,先后出任多个重要职务。在康熙八年前实际掌权期间,明珠不仅没有显露一党情绪,反而步步高升,这显示了他卓越的个人能力。即便康熙亲政后,对明珠的才干依旧高度评价,并让他担任左都御史和经筵讲官。
康熙时期,三藩之乱对国家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威胁,当时主张撤藩的明珠获得了康熙的支持,这反映了明珠善于揣摩康熙心态的技巧。在撤藩引发的巨大动乱和复杂局势中,明珠展现了卓越的调停能力,为康熙提供了有力支持,而这次撤藩也证明了明珠的政治才干。虽然索额图在当时反对撤藩,并认为会引发内乱,但康熙依旧坚持己见,事实证明,明珠对康熙的忠诚和支持是察言观色的结果。
当三藩问题解决后,明珠的崛起愈加引人瞩目。康熙帝先后将河务治理、漕运管理、三藩撤销视为治疗天下的三大目标上,在处理河务问题中,明珠与索额图两派的对立让整个治理过程旷日持久。面对康熙派系争斗但不动声色的态度,明珠逐步走上了政治的风口浪尖。
在数次战功中,明珠坚定地维护康熙的决策,表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如同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和抵御沙俄等重大事件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康熙二十年,明珠为康熙提供了关于攻台策略的有力建议,使施琅率军成功攻台,保障了台湾的回归。从而,在不断巩固自己的同时,明珠在对抗敌对势力上,也获得了康熙更深一层的信任。
然而,与此同时,索额图深受康熙帝宠爱,因为索额图的侄女赫舍里氏是康熙的原配皇后,且太子胤礽也是赫舍里氏所生。但索额图独揽大权、利用太子谋权的行为逐渐激怒了康熙帝,最终他因协助太子密谋被康熙处死。康熙帝对两人的处理,一个镇压,一个宽容,显示了其衡量臣子的标准并不是绝对权力和忠诚,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政局的稳定。
对于明珠,尽管其受到广泛的批评,因其党争时与索额图形成鲜明对比,他在贪污、结党营私等行为暴露后,仍旧幸免于一死。这归因于其对康熙帝的绝对效忠和能力上的卓越表现。康熙也曾评价明珠,称其在治国理政方面拥有出众才干和价值。
分析明珠的立功与过失,他在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抵御沙俄等一系列关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战役中展现了非凡技能,成为康熙的得力助手。然而,与其战绩不相匹配的是他在后期因党争而产生的恶果,使得康熙二十六年不得不将其罢黜。纵使多次参与阴谋政变的索额图被处死,康熙却依旧保持明珠富贵,皆因其在多场军事和重大决策中的忠诚和能力。
回看这一段历史,康熙帝的决策表面来看颇具戏剧性:为何一个在朝纲中擅权谋私的保留下来,却对忠心耿耿的索额图下手?不难理解,政治局限于维护稳定,任何时刻的决策者都在权衡利弊。康熙对明珠的容忍源自他对一切对自己统治起积极作用的大臣特有的容忍度。明珠的政治生涯,无论在功劳与恶行中都深深嵌刻了康熙大帝的意志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