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版《大决战》获专家赞赏,被夸是经典之作,观众:总座高见

宋胖子 2021-08-11 21:41:12

高希希版《大决战》二轮播出即将结束。

与此同时,《大决战》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大决战》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并与各类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座谈。

整场座谈会在祥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时而群情激奋,时而掌声雷动,惊叹声、赞美声萦绕耳际......

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有意思的是,几位专家对电视剧《大决战》不约而同地发表了同样的论调:这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的经典之作。

毋庸置疑,他们一定是被《大决战》的匠心级制作水准彻底折服了!一定是!

《大决战》军事顾问

军史专家、《大决战》军事顾问徐平研究员认为,《大决战》导演和编剧肯定下了大功夫,做足了功课;

之所以有这样的论调,是因为他认为《大决战》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编织了许多细节,人物更加丰满,情节更加曲折生动,堪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

军史专家徐平的评价很“中肯”,不过分吹嘘,客观公正。

《大决战》

比如,在高希希版《大决战》中出现了很多虚构人物,王翠云、乔三本等角色得到了重点刻画,戏份占比很大;

王翠云更是成为《大决战》里的女主角,先是“千里寻夫”遭遇袭击后独自存活下来,后又“闪耀”解放战争战场,能做思想工作也能扛枪上前线,能文能武,顶着主角光环“跌跌撞撞”地活到了最后一集,这样复杂、立体且真实的人物形象无疑是高希希导演下足了功夫创造出来的;

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并没有通过这些虚构出的角色进行刻意“煽情”,渲染悲情气氛,因为高希希导演不想通过这种常规的艺术表现手法打动观众;

《大决战》

相比之下,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决战》三部曲就显得“平庸”一些了,比如配水池之战后挑着猪肉炖粉条出现的炊事班老班长,亦或是淮海战役中支前队伍里的新婚夫妻,几个镜头过后直戳观众泪点,这种“四两拨千斤”的表现手法太低级了!

《大决战》

知名文艺评论家汪守德则表示,高希希版《大决战》叙事流畅,是教科书式的一部有筋骨、有血肉、有看头的作品,精彩、精到、精湛、精心的创作,是宏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新之作;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作为知名文艺评论家,汪守德的发言鞭辟入里、有理有据,展现了极强的专业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尤其是“有筋骨、有血肉、有看头”和“精彩、精到、精湛、精心”这两组形容词直击人心,把自己对这一版《大决战》的赞誉之情浓缩在其中,丝毫没有表现出“溜须拍马”的意思。

《大决战》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则表示,高希希版《大决战》堪称是战争巨制、史诗品格、匠心之作。

注意看“巨制”“史诗”“匠心”这三个词语,他把评价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最“华丽”的辞藻献给了高希希版《大决战》,可见他有多么喜欢这部剧,可见这部剧有多么优秀!

小编一度以为高希希导演拍摄“大决战”这样类型的题材有些“大材小用”了。

高希希

当然,作为总导演的高希希也积极发言,但是向来“严谨”“低调”的他没有用“经典之作”“匠心之作”等字眼形容自己的作品,而是简单阐释了《大决战》艺术创作上的创新之处;

他表示,《大决战》主要围绕“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进行展开,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努力做到在还原历史人物的同时丰满其“血肉”;

《大决战》

的确,在高希希导演的“创新”下,于和伟版林总一亮相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决战》

尤其是其铿锵有力且像朗诵抒情诗一样说出“此刻,东野再无退路,各纵指战员,请倾尽全力,发出真正的怒吼吧”,这是何等的激情和豪迈?这样的历史人物创新只有高希希导演能做到!

相比之下,电影《大决战》中马绍信塑造的林总是不是有些“刻板守旧”了?

《大决战》

总而言之,小编想为《大决战》座谈会上的几位专家发言竖起大拇指:总座高见!

文|宋胖子

2 阅读:1100
评论列表
  • 2021-08-11 22:36

    有意思吗

  • 2021-08-11 23:43

    不错,问题不少。

  • 2021-08-16 17:14

    这是高级黑吧?

  • 2021-08-16 19:56

    不好看

  • with 1
    2021-08-16 16:48

    我说总座高见

宋胖子

简介:文艺评论